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很多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会服用阿司匹林,有医生说没有生病的人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说是具有轻身健体的效果,但是阿司匹林毕竟是一种药物,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的,那什么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吃阿司匹林要注意什么?
1、饮酒者
因为酒精能够加剧阿斯匹林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造成胃出血,特别对于有胃病或胃溃疡的人,后果更为严重。研究发现,正常人饮酒加服阿斯匹林可使大便失血每天增加4.9毫升。
2、胃肠溃疡患者
口服阿斯匹林在胃肠道内被分解成水杨酸。水杨酸对胃粘膜有直接腐蚀作用,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发生胃出血或胃穿孔。虽然现在的阿斯匹林已多制成肠溶片(如维体舒),可暂时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但在肠内吸收后,仍能通过胃腺分泌到胃内引起胃部疾病,出现胃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故凡患胃病者对阿斯匹林要慎用或忌用。
3、肝病患者
非肝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可引起药物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还可导致肝功能损害,血氨升高。已有肝病的人服用阿斯匹林,对肝病来说是雪上加霜。故慢性肝病者最好是忌用或禁用阿斯匹林。
4、肾病患者
肾病患者在肾功能损伤后不能吃,因为阿司匹林对于肾功能损伤的人来说,是肾毒性药物,会让肾病病情急速发展,进入尿毒症。特别是慢性肾炎,吃了以后,有可能急性发作。
5、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
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不能吃,因为阿司匹林具有镇痛作用,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轻微,服用后,疼痛症状消失往往易延误发现,延误治疗,严重者可因股骨头坏死拖至晚期而面临换髋,换股骨头甚至瘫痪。
6、出血倾向者
有出血倾向的人不能吃,因为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是抗凝血作用,吃了加重出血倾向,否则会加重出血程度,甚至无法止血。
7、儿童
孩子感冒发烧或患猩红热,都不要服用阿斯匹林,否则将会受到雷耶斯综合症(一种常见的致命病)的巨大威胁。这种由阿斯匹林引起的综合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出过度疲劳、异常兴奋、频繁呕吐、体温高和肝功能异常,死亡率可达30%。
8、哮喘病人
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服用阿司匹林后,应注意监测是否发生类似症状,必要时停药就诊。
9、孕期妇女
阿斯匹林有稀释血液粘度的作用,可使妇女行经期延长,造成非生理性的失血。孕妇妊娠后期服用,可延长妊娠的周数,增加分娩的持续时间,带来不必要的痉。产前服用,可延长产后出血时间,造成失血过多,使产后虚弱的体质变得更加虚弱;引起婴儿皮肤和眼睛出血;还增加早产儿脑出血的可能性。
10、噪声环境中工作者
因为水杨酸通过血胖子屏障,对中枢神经有毒性作用,用量过大或用药过久,病人常有耳鸣、听力减退、头痛、易激动、烦躁不安,严重时还可出现定向力(确定方向的能力)障碍、精神失常、谵妄、木僵和昏迷等。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试验:让病人在两天内服24片阿斯匹林,再让他们听几秒种巨大音响,然后测视听力。发现病人听觉丧失75分贝,比用手指按着耳朵失去20分贝的听觉要严重几倍。因此在噪声环境中作业的人不宜服阿斯匹林。同时,服药后带耳机听音乐或语音也是不行的。
11、手术患者
病人在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阿司匹林,以免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上述人群应慎用阿司匹林,如因治疗确实需要服用,应严格遵医嘱,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
12、其他病人
不能服用阿斯匹林的病人还有:过敏者、哮喘、听力减退、耳鸣、鼻疾病、荨麻疹、皮肤瘙痒、鼻息肉、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各种出血性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些病人最好禁用此药。
13、阿司匹林副作用
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因为阿司匹林会抑制一些保护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对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预防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以为到了一定年龄,就需要吃阿司匹林,甚至拿阿司匹林当保健品吃,结果吃进去的阿司匹林,不但没有起到正作用,反而导致出血等各种副作用。还有些人本该吃阿司匹林却没有吃,结果就导致了心梗、脑梗的发生。
如果你正在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阿司匹林你到底吃对了吗?
如果你有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你曾经做过心脏支架、心脏搭桥手术,又或者你曾经因动脉硬化出现脑梗死,那你一定要吃阿司匹林。
不管多大年龄,不管你是20岁得了心梗,还是80岁得了心梗,都要吃阿司匹林。
如果你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做过心脏支架、心脏搭桥手术,更没有因动脉硬化引起脑梗,则没必要吃阿司匹林。
另外,如果你需要吃阿司匹林,但却有阿司匹林禁忌症,比如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过敏、哮喘病史、妊娠期、血友病或其他出血倾向等,那你肯定不能吃阿司匹林,需要用其他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代替。
注意:如果在吃阿司匹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比如反酸、腹痛、腹胀、出血,大便异常或者其他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查找原因,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高人群要不要吃阿司匹林,最让大家纠结也最难判断,有人建议吃有人不建议吃。今天教大家一个判断标准,不仅适用于三高人群,也适用于普通人。
如果你年龄小于70岁,需要根据年龄、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吸烟等六项因素,综合评估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具体标准如下:
年龄: 40 44岁得1分,45 49岁得2分,50 54岁得3分,往后每增加5岁加1分。
血压:120减2分,130 139加1分,140 159加2分,160 179加5分, 180加8分。
其他: 超重加1分,肥胖加2分;高血脂加1分;抽烟加2分;糖尿病加1分。
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如果总分 10分,基本代表着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10%,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服用前要先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且要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平稳之后经由医生同意才能服用。
如果算出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10%,且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就不用吃阿司匹林,即便你吃了也只会增加副作,并不能起到有益作用。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服用剂量为每天75 100mg,如果你体格较小可以适当减少剂量。具体服用剂量需要医生综合判断,剂量太小起不到预防效果,剂量太大容易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
另外是服用时间问题,有些人选择早上吃,有些选择晚上吃,其实什么时间吃都有效果,重点是每天坚持服用,且尽量保证空腹服用。一般医生都建议早上吃,因为早上刚起床是完美的空腹状态,且早上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段,这时候吃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阿司匹林##心梗##脑梗##心血管病#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阿司匹林,那么哪些人最好不要吃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阿司匹林,那么哪些人最好不要吃呢?看这里。
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死;这些人必须吃阿司匹林。这些人不管是多大年纪,即使是20岁得了心梗,或80岁得了心梗,也得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一直无可动摇。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许多患者可能并不清楚,阿司匹林哪些人必须吃?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从而在体内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自然会对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意使用阿司匹林弊大于利。一项新研究显示?任性?使用阿司匹林的人非常大,很多人还未意识到有风险。70岁以上并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每天都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约2900万人也就是大约四分之一的4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在服用,其中有660万人是擅自用药并没有医生处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不用。比如有明确的胃出血、脑出血、血液疾病等等不能吃阿司匹林。我们要具体根据年龄、血压、体重、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六项具体得分, 若大于10%可考虑服用阿斯匹林;评价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生活方式,平稳血压,本人同意才能吃阿司匹林。若风险小于10%肯定不建议吃阿司匹林。血小板增多、活化和聚集是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基础,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将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环氧合酶I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起到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作用。
经评估出血风险大的患者或是本身属于高出血风险人群,比如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孕产妇等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以及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等。阿司匹林建议吃肠溶片,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比较小,另外也可以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比如泮托拉唑,与雷尼替丁交替服用,来保护胃粘膜,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不要饮酒。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防止梗塞范围扩大,改善预后,所以应在发病后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50-325mg/d。
经过时以上大概的讲述你明白了吗。
1.哮喘患者
据人民网湖北频道报道,不少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剧烈哮喘,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到数天。如果这类人群必须使用阿司匹林,那么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采用“阿司匹林脱敏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高血压病人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阿司匹林没有降压作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他们的血管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破裂出血,而阿司匹林是抗凝药物,服药后反而会增加出血机会,甚至导致出血量加大。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1)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2)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
阿司匹林作为一个120多年的老药,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江湖地位!它与青霉素、安定同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可见一斑。
阿司匹林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患者的死亡率,对人类 健康 的贡献巨大。
不仅如此,阿司匹林还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因此,它也常被称作神药!
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地位不可动摇,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可是,在尚未发病时,考虑到危险因素,哪些人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哪些人又应该注意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阿司匹林。
之前有位患者跟我讲,他又看某个 养生 保健节目,里面的「砖家」建议所有老年朋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说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
因为随着年龄变得越来越大,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害怕 “死亡” 二字,所以很多老人家们热衷于 保健 养生 ,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有很多可恨、无耻之徒,以保健之名行骗。老人们一定要科学认识疾病和药物,不要道听途说,以偏概全。
近几年, 阿司匹林 在一级预防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所谓一级预防,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还未发病。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研究发现 ,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
美国 FDA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所以,阿司匹林还有很多副作用,不能随意吃。
明确诊断 冠心病或脑梗死 的患者,尤其是那些 植入支架、搭桥术 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
常说 “是药三分毒” ,老百姓经常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副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说明书上那些罕见副作用,甚至是谣传的副作用,而延误当下疾病的治疗。
冠心病放过支架的患者贸然停用阿司匹林是非常危险的,临床工作中遇到因为自行停用阿司匹林出现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在少数。
另外,对于合并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 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根据 血栓及出血风险评估 后给予阿司匹林长期口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的标准剂量是每天 81~162 mg,一般每天 100 mg 足矣。
市面上有两种阿司匹林,一种是普通的阿司匹林,另一种是肠溶型阿司匹林。普通的阿司匹林在胃液中溶解更多,可能引起更强的不适反应。
但是,不同品牌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也有差异。
在模拟胃酸实验中,有些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解度接近 10%,尽管这也符和国家肠溶片剂模拟胃酸中 2 小时溶解率小于 10% 的标准,但阿司匹林在胃液中即使只是少量溶解,仍会有一定胃刺激症状。
较好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胃液中溶解度更小,引起胃肠的不适更轻微。如果经济上不是十分困难,我推荐大家可以选择大品牌的阿司匹林,一般十几元够用一个月。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但每天服用的剂量很关键。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人,建议咨询医生具体服药方案。
温馨提示:阿司匹林质优价廉,百年老药,值得信赖;但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3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入夏失眠高发,两周没好要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