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养生堂嘉宾周乐年:慢病延年的补养之道

妙手生春 2023-07-27 05:03:11

他年逾古稀、精神矍铄,却说自己其实从小就是个“病秧子”,您想知道他是如何调理自己身体的吗?他擅用补法调理各科疑难杂症,因疗效显著被患者称为“周三付”,您想知道他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吗?他时隔四年再次做客《养生堂》,教您调补慢病的同时,也带来了自己受用半生的神秘茶饮和药膳。

现场有一位糖尿病将近十年的观众,自述非常怕热、口干舌燥而且后半夜总想喝水,一玲认为: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阴虚火旺嘛。但周老经过仔细辨证指出,这位阿姨不仅有阴虚还有乏力自汗等气虚表现,属于阴虚火旺,如果单纯按照阴虚调补,疗效会大打折扣。您可以对照下图看看自己是属于单纯阴虚,还是气阴两虚,如果是气阴两虚的观众,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之外,可以用西洋参5-7片泡茶,频频饮用一天后嚼服,周老自己也用这种办法调养,74岁了仍然每周出诊两天,精气神非常好。

怕冷、胃疼、甚至不能吃常温的水果,这些表现看上去非常具有典型的阳虚特征,但周老却说一玲再次判断错误了,这位在演播室里还穿着羽绒马甲的阿姨属于阴阳两虚的人群。阴阳两虚和单纯阳虚,又是一组容易混淆的证型,常见于慢性胃病的患者。您可以根据下图判断自己是单纯阳虚还是阴阳两虚,调补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针对单纯阳虚的患者,可以吃热性食物如辣椒、桂皮等祛寒,但针对阴虚火旺,如果单纯按照阴虚调补患者,周老推荐了自己常用的醋泡姜配枸杞,制作方法为:

1、鲜姜切片,注意不要太厚,要切得均匀。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注意要没过生姜。

3、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盖盖密封,放到冰箱里一周后食用。

4、阴阳两虚的老年人可以每天早上吃3-5片,配枸杞15颗直接嚼服,单纯阴虚或者有内热的患者禁用。

周老指出,老年人虚证居多,尤其慢病已久的人群更是以虚衰为主,但调理前要注意辨清是几项虚,单纯一项虚的往往是起病早期,如果不重视会很快发展为两项虚甚至三项四项虚,即阴阳气血皆虚。这样的人群典型表现为脸色晦暗、极度乏力、穿衣服要比别人怕冷一个季节(别人穿夏天的衣服时他需要穿秋天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症状,除了积极就医外,日常也可以用一道药膳自我调理。

中华养生宝典的目录

养生格言
总论
人贵于天/2
我命在我不在天/3
得道养寿/5
真人/8
虚静养心/10
养心莫善于寡欲/12
积善者体健/14
平虚养内/16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18
养生十要/20
通调有天年/21
通阴阳而知养生/26
摄养延年/30
与其服延年之药,不若守保身之方/33
养生五难/34
病六不治/35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通心神/35
保生寡欲,保身者避名/37
养生在人牧,肥肉在谷食/38
无劳尔形,无摇尔精/38
养心调心
耳目之欲,背于养心/40
心平中正,长寿之道/41
心忿则热,心劳则汗/43
心志修而轻外物/44
多欲气淫,无有天年/46
恬淡虚无,寿命无穷/46
不能自胜者无寿/48
知足常乐/48
养生须除六害/50
恬和安内,清虚不诱外/51
心平则气自和/52
达人不愁死/53
心为万法之宗/55
自心有病自心知,自病还将心自医/56
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57
长寿十要/59
心宽出少年/59
圣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60
养心“五不要”/61
养生“十二少”/61
养生“三戒”/62
调养补养
人体的生理和调养/63
人体七养/64
心之形,自生自成/66
善于养生者,以一身之小自全其气/67
善调阴阳者,与天地同寿/71
补养
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74
人参补气,羊肉补形/75
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76
调药性易,调自性难/78
饮食
饮食之患,过于声色/79
饥饱适度,饮食养生之道/80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82
宁少勿多,宁饥毋饱/83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85
阴阳五行,食养之道/86
养生真味是清淡/86
丰年多病,饥年少疾/88
善食强于善医/91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91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93
饮酒十过/95
食唯半饱无药味,酒止三分莫过频/97
起居
善养者起居有规/99
居处过于华丽,易使人滋生贪婪/100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101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102
居室之处须防风/104
起居阴阳,谨慎调理/107
一天里的禁忌/110
动静劳逸
淡静为不死之药/114
躁动催人老/115
心如猿,意如马,无寿/117
少私寡欲,是为真静/118
动而不妄动,亦为静/120
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121
养生至要:心静而体活/122
养生须防“五劳”/124
善养生者,有劳有逸/125
气功和导引
天地万物,气聚则生/127
延年却病,导引为先/128
若欲安神,须炼元气/130
坐禅五境界/132
坐忘/133
入定/134
欲得长生,先须久视/136
应时
天时阴阳,顺之则寿/137
内经大论四季之应时养生/139
阴阳四节,死生之本/141
邱处机纵论四季应时养生/141
夏脏宜凉,冬脏宜温/144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145
房室
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147
上士别床,中士异被/148
养心莫善于寡欲/149
防病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151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152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153
睡眠
食饱不可睡,睡则诸疾生/154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155
养老
老年慎泻,少年慎补/156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157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158
养正四要
寡欲第一/160
慎动第二/175
法时第三/182
却疾第四/192
养生总论/210
饮食须知
卷一:水火/219
卷二:谷类/229
卷三:菜类/238
卷四:果类/255
卷五:味类/269
卷六:鱼类/277
卷七:禽类/293
卷八:兽类/300
……

国内著名的十大养生专家是谁?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养生

脾胃研究专家——劳绍贤教授的养生之道

劳绍贤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深受中医思想的熏陶,从中医古籍中领略了不少中医养生经验,又从多年临床工作、生活之中实践了养生方法,形成了自己的养生观。

(1) 好心态,好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精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劳教授认为有“好心态”,才会有“好健康”。孔子《中庸》曰:“大德必得其寿。”有大德者,必是一个心态好的人。劳教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他的脸上永远都是开朗的笑容,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劳教授正是因为有着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才能保持年轻和活力。

(2) 移情易性 每天坚持读报看书,保持大脑的清醒灵活 。看书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事情,因为看书时人的精神是集中的,这时候人的思想无忧无虑、无喜无悲,心神是“安静”的,人体内外营卫之气可以互相调和,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3) 饮食有节,固护脾胃李东垣《脾胃论》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劳教授本身是一位脾胃学的专家,注重饮食有节,固护脾胃功能,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不能做有损脾胃的事情。他日常十分注重合理饮食。 他早上会喝一杯绿茶,下午则喝一小杯咖啡,既能提神,绿茶还能帮助清洁肠胃,消除胀气,氧化血管。日常劳教授还喜欢用参须元肉杞子泡茶或炖汤 ,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精血渐不足,适当用一些补肝肾调气血之品,有益于延年益寿,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最佳状态。或根据四时气候,用不同药物调理脾胃功能,补养肝肾,做到食疗相补,固护脾胃功能,让五脏得以濡养。

(4) 起居有常,按穴保健《黄帝内经》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劳教授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作息。 早上起床后进行头颈部活动 ,保持头部血管的通畅运行。 手指梳头,疏通头部经络 。另外,揉搓经穴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日常有空按压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使得心、胃、肾经络舒畅,气血平衡。 他每天习惯做提肛运动,以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收缩能力,保持大便通畅。劳教授强调,锻炼中要避免急于求成,以感到舒适为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劳绍贤教授 个人简介 劳绍贤,1937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劳绍贤是我国著名的脾胃消化病专家,曾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国家、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曾承担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在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胃癌癌前病变等重大课题方面有重要成就。

在中医学界有一种说法是:南劳北周。 南劳,是指广东的劳绍贤教授;北周,是指辽宁中医学院的周学文教授。这种说法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全国卫生部门的会议上,王永炎院士在讨论中提到,后来被医学界普遍接受了。两人都是在中医脾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专家,可算是当代中国中医脾胃研究顶级人物。

劳教授医德高尚,医风正派,一切从病人出发,处处为患者着想,处方用药从病情出发,定要做到“验、便、廉”。有的病人说:“我来广州找您看病,药费连同旅费一起,都比在当地看病划算,疗效又好,又花钱少。”

有一次劳教授要出差,当天的门诊只能另改时间。但是他想到有一位患者上次开的药届时刚好服完,而且为了更好的疗效,吃的某种药还不能停。他知道那位患者习惯六点钟到医院排队,于是,他在外出前特地一早赶回医院,正碰到那位患者,赶紧告诉对方,吃的药不能停,并迅速为他开出药方。面对如此宽厚慈祥的劳教授,那位患者顿感热泪盈眶!

3月4日,适逢 至诚金方 开业,劳教授将出席并参与义诊活动。

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至诚金方 (ID:zcyixun) 了解!

本文转摘自.cn/Default.aspx?tabid=3395&language=zh-CN

?古人养生之道 自制5道宫廷甜品

导读: 清宫茯苓糕可以安魂养神,提高机体的抗机能;集灵膏可以滋阴补血,健脾养心;八珍膏可以补……我和你一起穿越古代,品尝宫廷,学会的之道。

清宫茯苓糕

原料: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大米、糯米各适量。

制法:将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共磨成细粉,大米、糯米另磨粉。取药粉3份,大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笼内蒸熟,做成小饼。每日早、晚各食1~2个。

功效:健脾益肾,宁心安神,延年益寿。

说明:此为清宫秘方。茯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益寿药。

现代研究证明,茯苓主要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等,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能力。莲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芡实,主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集灵膏

原料:人参60克,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120克,牛膝、枸杞各60克,蜂蜜适量。

制法:人参研为细粉,其余药材煎煮后过滤去渣,加蜂蜜适量,再加入人参粉,炼成膏。药膏每日2次,每次半匙,白开水冲服。

功效:滋肾益肺,健脾养心,填精补髓,强身壮体,延龄益寿。

说明:集灵膏是清康熙年间宫廷御医顾松园改进之方。由于方中药物偏于滋阴补血,所以脾虚腹泻者最好不用。

八珍膏

原料:党参60克,茯苓60克,白术30克,薏米、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白糖240克,白米粉适量。

制法:将以上原料共研细末,同白米粉蒸膏。每日服用2~3次,白开水送下,服用量可以自行掌握。

功效:此方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为补虚佳方,乾隆皇帝自40岁起,便经常服用此膏。此后清代历朝皇帝妃子,包括慈禧太后,亦竞相服食。方中党参大补元气,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湿,诸药配伍药性平和,对于,心肾不足之证更为相宜。

五味子膏

原料:五味子24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五味子洗净,水浸半日,煮烂去渣,再熬成饴,兑入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功效:健脑,滋阴益气,养心。

说明:此方收录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用来给慈禧补身体和养心神的。本品性温,味甘酸,入肝、肾、心、肺诸经。历代医药学家认为有“养五脏,壮筋骨”等滋补强壮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它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为健脑益寿佳品。

明目延龄膏

原料:霜桑叶60克,菊花6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原料磨成粗粉,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成浓汁,兑蜂蜜服膏。每日2~3次,每次6克。

功效:平肝明目,清热散风,降血压。

说明:现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挥发性精油、胆碱、菊甘等成分,能抗菌消炎,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扩张冠脉、有强心降压作用。此方为御医张仲元给慈禧开出的处方,此时她已71岁,说明此方对老年人非常适宜。

功效:此方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为补虚佳方,乾隆皇帝自40岁起,便经常服用此膏。此后清代历朝皇帝妃子,包括慈禧太后,亦竞相服食。方中党参大补元气,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湿,诸药配伍药性平和,对于脾胃虚弱,心肾不足之证更为相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36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