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肝性水肿的发生机制是什么,,肝性水肿的治疗原则

佚名 2023-07-27 03:19:05

肝性水肿是常见的一种病症,肝性水肿指的就是肝原发疾病引起的体液异常积聚,肝性水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水,下肢以及皮下水肿不明显,如果患者长期保持坐位或者是其他原因下肢静脉明显淤血,下肢水肿也会明显,肝性水肿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以下就具体的数一下肝性水肿的发生原因以及肝性水肿的治疗原则:

肝性水肿的发病机制,肝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肝淋巴生成增多并且在腹腔积聚,数天之后出现腹水,水肿液会通过肝表面然后滴入腹腔,窦后性肝硬变时肝静脉回流受阻,回流受阻会使肝静脉压升高,逆流至肝血窦,在加上肝动脉压的向前传递,肝血窦内压升高会使过多液体滤出,淋巴回流未能充分排引,形成腹水,门静脉高压和肠系膜淋巴生成增多,如果门静脉高压时,肠系膜区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也会增高,液体滤出增多,导致腹水,过量钠水滞留会加剧门静脉高压会使肝窦内压升高,加速肝和肠系膜淋巴的生成,促使腹水的发展,肝硬变时肝合成蛋白减少,会造成低蛋白血症,肝淋巴带走大量的白蛋白丢失与腹腔,在加上钠水稀释的作用,会使低蛋白血症加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造成腹水的发生,肝性水肿的形成机制是综合的。

肝性水肿的治疗原则,要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在限制钠盐的同时可以采用利尿药,效果很好,腹腔穿刺针对腹水过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或者是采用利尿药之后无效,门-腔静脉吻合分流术,把门静脉血液直接分流到下强静脉中,使门静脉减压。

通过以上的述说我们了解到了肝性水肿的发病机制以及肝性水肿的治疗原则,此外,肝性水肿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生活中注意劳逸集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腌制类的食物,以低脂,低盐,低油为饮食原则,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对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爸两只脚都有浮肿,按一下,一个坑,大概有半个多月了

人年纪大了,脚肿是常见的,主要原因是:脚离人的心脏比较远,从动脉过来的血液回不去心脏,所以导致脚部体液聚集过多,产生浮肿。办法简单的有:坐着把脚抬起,高过心脏。

老年人脚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特发性脚肿 多见于老年女性,往往是双脚同时出现症状,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功能性脚肿 多见于老年女性,一般不严重,常间歇性出现,一般可持续数年,有的病人脚肿与季节有关,但与体位无关。至今原因不明。
营养性脚肿 由于老年人进食较少,消化功能减退或患有慢性疾病等,导致身体营养缺乏,从而引起脚肿。这时病人常伴有贫血,同时因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心源性脚肿 这是因心脏功能减退所致,尤其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者。这时检查心脏可发现有器质性杂音和心脏扩大等病理性改变。
下腔静脉性脚肿 这是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而引起的脚肿,常是一只脚先肿。这是由于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盆腔内发生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所致。
老年人一旦出现脚肿,一定要到医院去进行全面检查,力求查出原因及时治疗。

专家建议,老人出现脚肿,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找出脚肿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脚肿并伴有剧烈疼痛,应该去医院骨科检查;如果是脸部也有肿胀,就要去肾内科检查;如果伴有心慌、气喘、憋气,该去心内科检查;若其他症状不明显,那老年人应该去医院老年科检查。
预防脚肿首先要防止相关疾病,比如不抽烟、避免大量摄入钠盐以预防冠心病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洁、保暖,营养摄入要全面。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适当增加局部运动,还要密切注意控制药物副作用。如服用某种药物后,脚部有肿胀现象,应立刻去医院。

有些人一见腿肿就认为肾出了毛病,盲目使用利尿药物。其实引起下肢浮肿的原因有很多,不要乱用利尿药,那样不但会延误病情,而且还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损害肾脏功能。

下肢浮肿既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状之一。

心源性浮肿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入左心室,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并可使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最早出现于踝部,最后遍及全身。

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由于肾血流减少时的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蛋白太多时造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都可使组织间隙体液聚集而引起浮肿。浮肿虽常见于下肢,但首先出现于眼睑和面部,然后波及下肢和全身,并伴有尿少或夜尿、多尿等症。

肝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使门静脉回流受阻及门静压力增高所致,但与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也有关系,浮肿从踝部开始而向上蔓延,但以显著腹水最为明显,很少波及上肢和头面部。

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障碍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而出现水肿,最早出现在下肢,逐渐向上蔓延并遍及全身。浮肿前,先有营养不良、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局部性下肢浮肿多由于下肢静脉、淋巴管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如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丝虫病、盆腔或下肢肿瘤压迫静脉,浮肿常出现于单侧下肢,一般不会蔓延全身。

小腿肿,可能是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可以查个小便常规和肾脏B超,同时建议查个肝胆B超,最好戒酒,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Question/2005-9-28/203106.shtml

老年性浮肿释疑

有些老年人常出现腿肿,尤其是久坐后,两腿胀得难受。用手按压小腿,一按一个坑。
老年人腿部出现浮肿,一部分与心、肾、肝和内分泌疾病有关,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特发性老年性浮肿。这类浮肿多因老年人皮下组织间隙疏松、水分容易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皮下水肿。此外,老年人的血管舒缩功能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经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且心脏、肺脏、肾脏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也不够稳定。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体内水钠潴留于皮下间隙,加重皮下水肿。
对老年性浮肿,首先要搞清楚病因。如果与疾病有关,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属于特发性浮肿,无需治疗。无论何种原因所致下肢浮肿,都要重视饮食和生活调理,适量补充蛋白质,加强运动锻炼,穿着松紧适宜的鞋袜,防止皮肤损伤。浮肿严重时,可服用宣肺、健脾、益肾的中药,如黄芪、桂枝、茯苓皮、陈皮、白术等。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韩咏霞
.cn/gb/content/2005-10/14/content_322446.htm

老年腿肿很常见,约占老年人的1/3以上。临床常见两大类疾病:
一类为全身性重病,像心脏病,如心衰;肾脏病,如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肝脏病,如肝硬化;癌症晚期、消耗性疾病晚期的恶病质患者。
另一类为下肢淤血性疾病,主要有三种:一是下肢浅静脉瓣关闭不全,又称下肢静脉曲张。此病与长期站立工作、下肢受寒损伤有关。病人自觉患肢沉重,酸胀乏力,小腿肌肉经常痉挛。由于局部皮肤营养不良还会并发湿疹性皮炎、溃疡、丹毒等。二是下肢深静脉瓣关闭不全。患肢沉重感及酸胀疼感较重。持续深静脉高压和穿通支关闭不全使深静脉血逆流入浅静脉,因而有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一般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清楚地显示下肢深静脉和穿通支的各种异常,从而明确诊断。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见于以下四种情况:1.盆腔下肢手术和其他大手术后;2.病重卧床;3.静脉挫伤、静脉注射输液及静脉炎症;4.血液高凝状态,如脾切除后、癌症、应用止血药或脱水剂、心梗、脑梗、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患肢(单侧)迅速肿胀、疼痛,站立时加重。局部皮肤青紫色,常称“股青肿”。患肢大腿、小腿均可增粗,腓肠肌有明显压痛,足背展屈时疼痛。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危及生命,应急诊入院。
一般治疗包括抗栓、降黏、应用活血利尿的中西药物,日常生活护理应注意抬高患肢,适度运动,穿弹力袜,定期随访医生,以便及时观察处理。
/1710062242~12/1948501_1948510.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33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