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拖延症是心理疾病吗?拖延症是不是一种病

佚名 2023-07-27 03:08:02

对于这个论题小编其实是拒绝的,因为实在是太过混乱,在比较主流的意识中拖延症患者是对各种事情均具有严重的拖延倾向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和甚至造成了情绪上的困扰,然而究其原因的话,却可能是多方面的,过于懒惰而造成的拖延、性格缺陷造成的拖延、抑郁症造成的拖延、又或者是大脑前额叶损伤导致难以自控而造成的拖延等,前面两种可以归结为一般的拖延习惯还不能算作病症、第三种可以说是心理疾病的衍生症状、而第四种就真的是生理上的疾病了。所以你说拖延症是不是一种病?我只能说有些是,有些则不是。既然说到了拖延的原因,那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简单聊聊一下关于不同情况下拖延本质及其改善方式。

1、习惯了懒惰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拖延的时候,只是拖延的次数与严重程度的区别,出于懒惰的原因造成的拖延是最简单也是最遭人白眼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规划时间表、请人监督来帮助自己进行改善,当然也有因为对抗压力与焦虑或者反感任务过程而本能出现拖延的情况,小编认为,对于这种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也并非不可,拖延有其积极的一面;

2、性格的影响

性格优柔寡断、做事情过于追求完美,会导致在做选择和进行节细方面的处理时浪费过多时间,而造成拖延,甚至于还未开始动手,就需要忧虑半天;太随性的人,完成任务缺乏积极性,继而也常常会拖延;过于爱面子以及缺乏自信的人害怕自己经过努力依然成绩平平,会不自觉的散漫拖沓,以掩饰能力不足;盲目自信的人,会享受在最后期限内完成任务的满足感;所以类似这些等等由于性格带来的拖延现象,才是生活里随处可见拖延的原因,而要彻底改善,自然还是需要从性格方面入手,相较于习惯来说会很难,但是成长就是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吗?

3、心理疾病导致的拖延

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人,在完成任务时,也常常会因为精神状态不佳而带来拖延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摆脱拖延则必须要去除心理病症,选择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帮助治疗是不错的方式;

4、生理损伤难以自控

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负责人的意志力,如果有损伤,患者自己是很难进行自我控制管理的,不能维持注意力、容易分心、不会有效的管理时间、分辨任务重要性,拖延也就无可避免了;所以如果出现怎么努力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除了请人帮助督促外,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听下医生的建议,治疗生病的大脑。

拖延症是不是病?

我们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小习惯看似无关紧要,但它们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和工作效率。为了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我们需要找出这些不好的小习惯并加以改掉。下面是一些必须改掉的不好的小习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1. 拖延

拖延是一个常见的不良习惯。我们总是倾向于把事情推后,直到最后期限才去完成。然而,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及时完成任务,增加压力和焦虑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学会管理时间并尽早开始。

2. 熬夜

熬夜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或学习上。然而,过度熬夜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例如心理压力增大、记忆力减弱和身体疲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 不规律的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如果我们经常吃垃圾食品或者快餐,可能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并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4. 蹉跎时间

我们经常花费很多时间无所事事或者不重要的琐事上,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于更有意义和有效的方式。我们应该意识到时间是有限的资源,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它。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制定目标计划和合理的时间表,避免无关紧要的事情占用我们的时间。

5. 抱怨和消极想法

抱怨和消极想法可能会使我们的情绪降低,产生压力和焦虑感,还会影响我们的社交和工作效率。相反,积极的思考和态度可能会促进我们的快乐和成功。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并努力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6. 过度使用手机

现代人越来越依赖手机,但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对眼睛和颈部造成损伤,还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定时间限制使用手机,避免过度使用,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这些小习惯我们需要注意,并且积极努力改掉它们。不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我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逐步建立良好

拖延症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该如何克服呢?

拖延症是指一种“个性”行为,即将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有此行为的人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三个标准心理学研究者有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

1.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务。

2.拖延经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

3.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对个人来说,轻微程度的拖延是正常的,当其开始阻碍你的正常工作,就需要认真对待它了。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形成原因

拖延症(心理学)拖延症可以由心理因素引起。引起拖延症的心理因素有各式各样,差异可以很大。总体而言,引起拖延症的原因可以是焦虑、自我价值认同感较低,或者受精神困扰而自暴自弃。通常拖延症者的责任感较低,他们往往沉浸于完美主义和想像获得成就,不愿意正视现实,以及忽视自己的潜能。

精神健康

拖延症对于一些人,极顽固的拖延症为他们带来极度的困扰,引起了巨大的生理功能缺陷。这些人很可能受潜在的抑郁症或者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煎熬。这些潜在的心理紊乱是可以用药物或者心理治疗(理疗),从而减轻拖延症这个行为症状。其中,心理治疗是帮助拖延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战胜恐惧和焦虑,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对长期性或慢性拖延者来说,接受受过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咨询师来发掘潜在的心理问题很重要。

完美主义

拖延症与完美主义有着一定联系。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以下一项或多项:倾向于负面地评价事情结果、负面评价自己的表现、刻意避开别人评价自己、强化自己的社会自觉即公德心、增加恐惧感和焦虑、令低迷的情绪持续、工作狂倾向。根据Robert B Slaney的研究,能够实现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是比非完美主义者,即普通人更不容易形成拖延症;而无法自我协调的完美主义者会有着很高程度的拖延,那些将自己的完美主义视为困扰的人,也即完美主义是自我失调的人更会有很高程度的焦虑。

干预措施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拖延症”是什么,该如何科学地认识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个当代年轻人常有的毛病,其实顾名思义,就是总是喜欢对某件事情拖延。也就是明明现在可以做完这件事,但是却要先让自己放松,逃避那件事情,然后在截止时间的时候去匆忙完成。其实就是因为对某件事情有抗拒感,所以才会产生拖延症。

01、拖延症是个坏毛病,需要改正。拖延症是多数年轻人的诟病,尤其是学生党,有拖延症的人特别多。因为不想做任务,或者说因为想要先贪图享受,所以自我就会开始逃避一些需要动脑动手的事情,要是没有到那种必做不可的程度,就会选择不做。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都是空洞的,等于说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02、拖延症会让人越来越懒散。如果不及时纠正拖延症的话,对人的消极影响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为你多次长时间地逃避某件事情,你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逃避。现在可能是在截止时间之前能够完成任务,以后可能根本就没有完成任务的动力,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懒散,成为一个废人。

03、拖延症会降低人做事的积极性。当你尝试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并且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去,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但是如果你一直选择逃避事情,就会发现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无比,因为个人的心理防线并没有降低。患有拖延症的人会发现自己做事情的积极性会慢慢降低,到后来就干脆放弃了。

虽然说拖延症是很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但这只是我们懒惰的借口。如果生活中事事都选择逃避,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摆脱拖延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32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