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PP的来源介绍
尼克酸或尼克酰胺的来源除食物含有者外,尚可由色氨酸在体内转变为酰犬尿氨酸到犬尿氨酸,再由1-犬尿酸水解酶分解犬尿酸或黄尿酸为3-羧氨基苯四酸,然后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存在下,由哺乳类肝的酶系统变成尼克酸。一般说来,60mg色氨酸相当于1mg尼克酸。食物中尼克酸的当量为尼克酸及色氨酸转换为尼克酸之和。但转换能力因人而异,晚期孕妇转换能力3倍于正常妇女。雌激素可刺激色氨酸氧化酶,它是色氨酸转为尼克酸过程中的速率限制酶,因此孕妇及口服药者转换能力较强。
食物来源主要有瘦肉、未精制的谷类制品、麦芽与麸子、动物肾脏/心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坚果类、鸡肉、未精制的糖蜜、绿豆,花生、香菇、紫菜、鱼等。
谷类中有结合型的尼克酸,不能利用。可分为二种结合物:①与肽链(分子量12,000~13,000)结合;②与碳水化物结合成复合体(分子量为370)。麸皮中有这种结合型的尼克酸(niacytin),用碱提取(或碱水解)和谷物,其尼克酸测定值较酸性或中性提取液的高20%,谷类通过培育新品种可使色氨酸增加,也可使其成为尼克酸来源。我国已培育出高色氨酸品种的玉米可治疗尼克酸缺乏引起的瘌皮病。大剂量的亮氨酸可使癞皮病发生。Jowar(一种食物)尼克酸及色氨酸量不少,但因亮氨酸量大,也可使癞皮病发生。在大鼠的酪蛋白饲料中,若增加亮氨酸,尿中吡啶-2-3-二羧酸增加,可能影响色氨酸向尼克酸的转变。正常人的正常膳食中增加亮氨酸可以增加尿中吡啶二羧酸,而四基尼克酸胺及-6吡啶酮的排出量减少。
二、维生素PP的生理功能
尼克酰胺为辅酰Ⅰ及辅酶Ⅱ的组成成分。辅酶Ⅰ为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DPN+),辅酶Ⅱ为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或TPN+)(图5-24)。它们都是脱氢酶的辅酶,氢的传递通过在尼克酰胺4位上增加一个氢原子。在立体上又分为A、B二个部位,某些尼克酰胺脱氢酶具有立体专一性(图5-25)。其立体专一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只对一种立体异构体的底物有催化作用,如乳酸脱氢酶脱氢酶只作用于乳酸。另一方NAD+或NAP+被酶还原时,氢原子只在一个特定的方向加到吡啶环的第四位碳原子上,有的加到A侧,有的加到B侧。
需要辅酶Ⅰ、Ⅱ的脱氢酶有数百种,这些脱氢酶从底物中提取一个氢,二个电子,其结构通过X光衍射图看出脱氢酶与NAD+及底物的结构。图5-26表明乳酸脱氢酶与NAD+及底物的关系。底物乳酸给NAD+一个H,底物的羟基与酶的精氨酸(171)的胍基相连,而在组氨酸(195)中OH基中提取一个质子。其他脱氢酶的构象与之相同。
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主要参与呼吸作用,即参与从底物到氧的电子传递作用的中间环节。而以NADP+为辅酶脱氢酶类,主要将分解代谢中间物上的电子转移到生物合成反应中所需要电子的中间物上。NAD+(或NADP+)参与的脱氢作用下列几种类型:
(1)底物由醇变成醛或酮
(2)加阴离子A-到醛而脱氢
谷氨酸脱酶是谷氨酸脱氨的第一步,形成α-亚氨基戊二酸。
谷氨酸α-亚氨基戊二酸α-酮戊酸
(3)由不饱和合键(——C——C——)到饱和键。由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7α-H+从NADPH而来,而8β氢从介质而来。在胆固醇合成中,固醇载体蛋白将在胞液中形成的鲨烯转运至微粒体环化成羊毛脂固醇,再转变为链固醇。链固醇转变为胆固醇需要由NADPH供给25位氢,从介质中供给24位H+。
链固醇(又名24-脱氢胆固醇胆固醇
(4)二硫键转为二硫醇键;许多酶催化这个反应,辅酶Ⅰ、Ⅱ为H+的供体或受体。如胱氨酸还原酶的作用为NADH2+1-胱氨酸→NAD+C+2-半胱酸。麦胱甘肽还原酶的作用为NAD(P)——H2氧化麦胱甘肽→NAD(P)+2G还原型麦胱甘肽.
在α-酮酸脱氢酶系统中,硫辛酸脱氢酶通过NADPH+与黄素蛋白作用,将H转移。
(5)苯丙氨酸通过苯氨酸4-单加氧酶(即苯氨酸羧化酶)的作用,变成酪氨酸。这个酶可作为单加氧酶可作为单加氧酶或混合功能加氧酶的代表,它的作用是将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到苯丙氨酸上形成对羧基,另一个氧原子还原成水。还原剂是NADPH,反应分两步进行:
NADPH+H++二氢生物蝶呤→NADPH++四氢生物蝶呤。
1-苯丙氨酸+四氢生物蝶呤+O2→1-酪氨酸+二氢生物蝶呤+H2O。
三、维生素PP的一般及特殊功效
一般作用
1、帮助细胞的形成,维持正常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2、对于维持肾上腺的正常机能非常重要;
3、是脂肪和糖类转变成能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减轻胃肠障碍。
4、在抗体的合成、人体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和胆碱的必需物质;
5、有助于伤口痊愈;可使皮肤更健康;
6、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
7、治疗手术后休克;
8、防止疲劳;
特殊功效
1、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减轻胃肠障碍;
2、使皮肤更加将康;
3、预防和缓解严重的偏头痛;
4、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
5、减轻腹泻现象;
6、减轻梅尼埃综合症的不适症状;
7、是人体能充分的利用食物来增加能量;
8、治疗口腔、嘴唇炎症,防止口臭;
9、烟酸可以参与脂肪酸的降解,释放大量能量,促进机体代谢。
9、缓解多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10、有降底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的功效;
11、能治疗口腔、嘴唇炎症,防止口臭。
四、尼克酸的临床应用及缺乏症
尼可酸缺乏症可用生理剂量治疗。尼克酸及尼克酸胺对治疗及预防癞皮病有相同效果,但在药理上及毒性上二者不完全相同。尼克酸3g以上有药理作用,可使血中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酯量减低。可能由于减少从脂肪组织中动员出来脂肪酸,而增加肌肉或心肌的肝糖原的利用。因此长期使用易有糖尿病,对肝不利。它能导致组胺的释放,可使血管扩张,脸红为主要的副作用。如果在给药前15min给以抗组胺药,可以抑制脸红。尼克酸可以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每日3g剂量长达5年,可以使血清尿酸超过8mg%。在大剂量时,尼克酸与尿酸竟争排出,由于血清尿酸增加,所以大剂量尼克酸摄取者易患急性痛风症。
缺乏症
1、缺乏烟酸会导致低血糖症,十二指肠溃疡、血液异常症状;
2、缺乏烟酸会造成胃肠道的障碍;
3、缺乏烟酸易得糙皮病;
4、缺乏烟酸可能导致精神亢奋或晕眩,容易产生妄想症;
5、缺乏烟酸会使食欲减退、生长迟缓、衰弱、消化不良、下痢;
6、长期缺乏烟酸会导致厌食症。
维生素b3烟酸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健康,改善肠胃功能障碍和腹泻;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医学上还用于改善口腔炎,防止口臭。维生素B3还可以延长寿命。
瑞士研究人员以寿命为一个月左右的蛔虫和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其食物中添加维生素B3。根据实验结果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B3可将寿命延长10%,并能使人更年轻。
专家表示,这种维生素及其化合物能够抑制自由基在体内的形成。在肉、肝脏、鱼类、花生和水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3。
扩展资料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分子式:C6H5NO2,耐热,能升华。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在人体内还包括其衍生物烟酰胺或尼克酰胺。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补充。B族是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全是辅酶,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因此被列为一个家族。
所有的维生素B必须同时发挥作用,称为VB的融合作用。单独摄入某种VB,由于细胞的活动增加,从而使对其它VB的需求跟着增加,所以各种VB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木桶原理”。罗杰.威廉博士指出,所有细胞对VB的需求完全相同。
-烟酸
人民网-维生素B3延长寿命
新华网-孕期摄入维生素B3,防婴儿湿疹
-B族维生素
人民网-维生素B族功效的有哪些对人体的好处
维生素pp包括____和____两种,都是____的衍生物,在体内可由____转变生成。
其氨基化合物为烟酰胺或尼克酰胺,二者都是吡啶的衍生物。烟酸、烟酰胺均溶于水及酒精,25℃时,1g烟酸可溶于60ml水或80ml酒精中,但不溶于乙醚;烟酰胺的溶解度大于烟酸,1g可溶于1ml水或1.5ml酒精,在乙醚中也能溶解。烟酸和烟酰胺性质比较稳定,酸、碱、氧、光或加热条件下不易破坏;在高压下,120℃,20min也不被破坏。一般加工烹调损失很小,但会随水流失。
Niacin Nicitinic Acid
【生理功能】
烟酸主要是以辅酶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经消化后于胃及小肠中吸收。吸收后以烟酸的形式经静脉进入肝脏。
1)构成辅酶I(CoI)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及辅酶Ⅱ(CoⅡ)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烟酰胺在体内与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结合构成辅酶Ⅰ和辅酶Ⅱ,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载体或递氢体作用。
2)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烟酸与铬一样,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烟酸在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3)保护心血管。有报道,服用烟酸能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TG)及β-脂蛋白浓度和扩张血管.大剂量烟酸对复发性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烟酰胺无此作用,其原因不清。
烟酸缺乏可引起癞皮病。此病起病缓慢,常有前驱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劳乏力、记忆力差、失眠等。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出现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痴呆(Depression)。由于此三系统症状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均为“D”,故又称为癞皮病“3D”症状。
1、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觉,维护上皮细胞结构及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和增强免疫功能,防癌作用
2、维生素D:促进钙的主动转运,促进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与钙化
3、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预防衰老
4、维生素C:增加皮肤弹性,抗疲劳,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保肝护肝,抗坏血酸,防治缺铁性贫血
,保护牙齿和牙龈,防治感冒,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白内障,预防色斑,帮助铁的吸收
5、维生素K: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缺乏易患血友病
6、维生素B: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
7、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8、尼克酸: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能协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作用
9、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10、泛酸:能维持肾上腺的健康,并可将脂肪和葡萄糖转化为能量
11、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12、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维生素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能作为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机体代谢。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B1、B2、泛酸、维生素PP、B6、生物素、叶酸,B12)和维生素C等。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等
维生素缺乏病的原因: 进食量不足:偏食,膳食调配不合理,摄入减少; 吸收障碍:胃肠、肝胆疾病,利用减少; 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服用某些药物:正常肠道内细菌可合成vitK、 vitB6、 vitPP、 生物素、 泛酸、叶酸,长期服用抗生素,可抑制细菌合成抗生素; 生物体的特异缺陷:缺乏内源性因子影响vitB12的吸收,慢性肝肾病影响vitD不被羟化为活性vitD,导致vitD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1.包含A、D、E、K四种;
2.不溶于水,只溶于脂肪及脂类溶剂;
3.具有亲脂性,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伴随脂类的吸收而被吸收,当脂类吸收不良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减少,甚至引起缺乏病;
4.吸收后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与脂蛋白及某些特殊的结合蛋白特异的结合而运输,也可在体内特别是肝脏内储存。因此,服用过多易出现中毒症状。
一、维生素A
(又称: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
(一)来源
1、动物性食物:肝脏、鱼肝油
2、植物性食物:可转变成维生素A。
胡萝卜素 维生素A原
(三)生化作用
1、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11-顺视黄醛、全反视黄醛)。
2、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3、其他作用
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维持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四)缺乏症
1、夜盲症(雀目)视紫红质不足,对暗光适应能力减弱,发生夜盲症
2、干眼病,长期缺乏维生素A都会导致泪腺分泌障碍产生干眼病(眼结膜炎)
3、生长停滞和不育。
过量摄取
头痛、恶心腹泻、肝脾大
孕妇:胎儿畸形
二、维生素D
(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钙化醇)
(一)来源
1、动物性食物:肝、乳及蛋黄、鱼肝油。
2、皮肤微血管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
(三)生化作用
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3、提高血钙、血磷的浓度,促进骨的钙化。
(四)缺乏症
儿童:佝偻病 成人:软骨病 骨质疏松症
三、维生素E
(一)来源:
植物种子如麦胚油、棉籽油、花生油
(二)化学本质:
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抗不育症维生素
无氧:热稳定
有氧:易自身氧化 (可保护其他物质)
(三)生化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抗动物不育症。
3、促进血红素合成。
(四)缺乏症
1、红细胞数量少、寿命缩短。
2、红细胞脆性增加。
3、神经障碍(少见)。
维生素E摄食过量无毒性。
四、维生素K
(一)来源
K1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肝脏中,K2是人体肠道细菌代谢的产物。临床用的K3、K4为人工合成。
(二)化学本质
(三)生化作用
作为谷氨酸羧化酶的辅助因子, 促进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的合成,参与凝血作用。
(四)缺乏症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易出血,尤其是新生婴儿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新生婴儿肠内无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身体本身又无贮存,故易因维生素K的缺乏而出血,应当在出身前增加母体的维生素K含量。
第 二 节
水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易溶于水,故易随尿液排出。
*体内不易储存,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种类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一、维生素B1
(一)来源
种子的外皮和胚芽、黄豆、酵母及瘦肉。
(二)化学本质
又叫抗脚气病维生素,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和氨基,所以又叫硫胺素。
(四)生化作用(TPP)
1、以辅酶方式参加糖的分解代谢。作为丙酮酸脱氢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辅酶,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
2、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
3、 TPP可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参与乙酰胆碱的合成。
(五)缺乏症:
1、脚气病:四肢无力,肌肉麻木、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表现。
2、消化不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
3、末梢神经炎。
二、维生素B2
(一)来源:
酵母、蛋、奶及绿叶蔬菜
(二)化学本质
维生素B2是核醇与 6,7-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 呈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又叫核黄素。
(五)缺乏病:
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眼角膜和口角血管增生,引起白内障、眼角膜炎、舌炎和阴囊炎等。 维生素B2每人每天需要量:儿童0.6mg,成人1.6mg
三、维生素PP
(一)来源
肉类、肝脏、谷物、花生。此外,人体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维生素PP 。
(五)缺乏症
癞皮病
表现:对称性皮炎、腹泻、神经损害与精神紊乱(痴呆)等三大症状。
四、维生素B6
(一)来源
动、植物性食品。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B6
(五)缺乏症
1、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出现过度兴奋,过敏甚至惊厥等疾病。
2、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铁增多。
3、长期服用异烟肼需补充维生素B6。
五、泛酸
(一)来源
动物性食品、谷物及豆制品
(五)缺乏症
动物肝脏中脂类增加,丙酮酸氧化脱羧受阻,生长迟钝,生殖障碍
七、叶 酸
(一)来源
绿色蔬菜、酵母和动物肝、肾,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叶酸
(五)缺乏症
核酸合成障碍,动物生长停滞,红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八、维生素B12
(一)来源
动物性食品:肉类、肝
(二)化学本质:
又叫钴胺素,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天然存在的B12有 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和羟钴胺素三种形式
(五)缺乏症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族维生素小结
1、肠道可合成的:B2、PP、B6、泛酸、叶酸、生物素、B12
2、直接作为辅酶的: 生物素、B12
3、含金属的辅酶: B12
4、可在肝脏储存的: B12
九、维生素C
(一)来源
新鲜水果及蔬菜
(五)缺乏症
坏血病
毛细血管易出血和齿、骨发育不全或退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21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肚脐发炎怎么办_肚脐眼要如何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