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状态,而是影响老人寿命的一大因素。近期,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和那些不担心自己衰老的人相比,惧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中国人全球最怕老
人们对于衰老的畏惧和担忧随着年龄增长与日俱增,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一项由英国保险机构组织对全球12.562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最怕老,在45~54岁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28%的中国受访者承认会因此感到沮丧,并联想到孤独、疾病等消极字眼。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常刻意强调人老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最大的错误,更是一种自我约束,抹杀了老年人晚年精彩的可能性。”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告诉老人“怕老”不仅仅因为恐惧,更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
怕生病。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上升,不相匹配的却是国人“未富先老”、“未富先病”,沉重的疾病负担让中老年人不敢老,不敢病。
怕孤独。《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只能同配偶居住或独居。孤独正在成为很多老人的常态。
怕没用。杨萍表示,“老无所用”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心态,尤其在退休后,不工作不学习,很快就陷入了“无用论”,缺乏认同感和价值感。许多中青年也认为老年人缺乏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缺乏认知和兴趣,脾气倔强而不近人情,避之不及。
怕老不只伤身
中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彭丹涛表示,心理因素是诱发疾病的内因之一,消极的性格、思维、情绪都会成为致病危险因素。总是“怕老”,无疑会增加焦虑感,干扰脑神经,影响全身健康。
老痴风险增加。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74名男性和女性跟踪调查28年后发现,虽然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会随年龄增长而萎缩,但在试验前就存在负面衰老情绪的人,海马体萎缩程度要比没有这种情绪的人快3倍,进而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怕老”是衰老的根源之一。英国老年痴呆症研究中心劳拉?菲普斯博士表示:“人们对年龄的消极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压力水平变化,影响大脑健康。”彭丹涛解释,当脑神经接收到外部信息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回路,由此产生记忆。如果接收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就会干扰大脑记忆,造成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和干扰其他身体循环,造成免疫力下降。
易患抑郁症。中国老人很奇怪的一点是“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动上积极向老年人靠拢。比如,有些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该“享福”了。于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财务等琐事懒得打理,也不动脑筋,不爱外出,不喜劳动,长期依赖照料人员。长此以往,机体功能减退,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认知障碍、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没耐心。
“面对疾病,怕老的老人会走两个极端:小题大做和放弃治疗。”彭丹涛补充道,怕老的人有时会很“惜命”,过度关注健康,老怀疑自己得了这病那病,只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就会忧心忡忡;而真正患上疾病,“怕老”的心态又会让他们对治疗抱以消极态度,懈怠生活。
积极面对夕阳红
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抵抗衰老,但专家指出,与其害怕,不如感受,“老了”并不意味着“无用”,更不是社会的累赘。
老人是一座图书馆,年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人的知识阅历和人生经验在家庭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给年轻人更多指导。步入老年后,人们在情绪上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对事情的心态更坦然、更包容,而不是越老越纠结。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在40~68岁间达到高峰,这期间,脑子最好使,解决问题能力最强,反应最快。
面对衰老,杨萍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自己老了,不对自己有过分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在心态上服老,要让心年轻起来。
两位专家建议,保持积极心态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活到老,学到老。心理学提倡一种“毕生学习观”,即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刺激,让自己不在观念上被淘汰。有研究证明,积极的思维和思考能够平均增加7.5年寿命。第二,正视病痛,积极治疗。接受消极的东西特别重要。面对体检报告,老年人要摆正心态,重视疾病诊断,要在“战略上重视,心态上藐视”疾病,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治疗,否定自我。第三,人老心不老,活出精彩。不要过度叹老,学会爱自己脸上的皱纹,爱自己曾经的青春,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丰富社交、多锻炼,有助于对抗衰老。
更年期以绝经为标志,月经的存在显示女性的功能,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表示发育,直至月经停止表示衰退。所以,妇女把月经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月经一旦停止了,就意味着人渐老了,女人最怕老,老了便失去了女性的魅力。
尽管由于绝经引起一系列本属于生理上的变化,但一些情绪不稳定的人会难以适应和忍受,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症状,从而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同社会有密切联系,各种不同职业的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也不同。有人观察77%~80%的农村妇女不出现或少出现更年期症状;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的更年期妇女,则症状较为明显,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有理由认为,体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情绪的平衡及心理状态在更年期病症的起因上有一定的作用,怕老惧老心理是主要的内因。在日常生活中,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些心理活动,其特点主要是情绪不稳定,心理敏感性增强,容易焦虑、紧张和烦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很多人认为,女人一旦过了30岁,就进入了衰老的年龄。久而久之,很多女性已经开始对老年产生了恐惧感。女人怕老是一种什么心态?女人为什么怕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女性的心理,探究一下她们为什么会怕老。
事实上,女人总是为自己老了而焦虑。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完美的。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无法接受,于是开始焦虑,害怕老。
女人为什么怕老?
不管怎样,三十多岁的女性在生活中确实有以下症状。
走在街上,让男人回头率大大降低;在单位,没人求着给她打工;在社交场上,没有人追着她要电话号码;在家里,她的丈夫不再对她使用“亲爱的”和“宝贝”之类的昵称。
很多美女会把自己30岁前和30岁后的自己做比较。结果,他们发现自己老了。那些年留下的痕迹让他们无法接受,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惧怕老年。
美国心理学家多萝西卡内基在他的书《心灵的成熟》中指出,成熟比保持年轻更有吸引力。“一个成熟的人不会衰老。尽管他头发花白,但他仍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聪明而富有创造力”。“青春,尽管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却只是为成年做准备,是人生戏剧的排练阶段。因为想永远活在年轻阶段而否定自己的成年,是一种逃避责任、不敢以成年人的身份面对生活的幼稚企图。”
其实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样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衰老,所以很多人都会有恐惧,而这种恐惧是一种对死亡的焦虑。让我们去看看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感觉。
“人为什么会怕老?那是一种对死亡的焦虑。”一位医生说。
意味着旧优势的丧失。
其实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死焦虑,这也是人最深的焦虑。专家指出,“怕老的人不是真的怕老,其实是怕死。”
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老太太很可怕”,因为“老了”就意味着失去很多优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人们普遍害怕老、病、死。
害怕失去的人是焦虑的。
问专家来访者:我怎么能不担心?他们回答说,看到自己的钱每天都在增加就不担心,不增加就会担心。“专家指出,这背后的因素是焦虑,你需要拥有更多。于是她引用了心理学上的一句名言:“成就越大,成就越大。“换句话说,那些努力和焦虑都是焦虑症状的表现。
因为人们觉得“变老”意味着自己在加速失去,“死亡”意味着彻底失去,所以人们在拥有它的时候往往会害怕,会失去一整天,总觉得有一些迹象表明自己会失去它,或者下一刻。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害怕的事情,都是自己的心理调整造成的。因此,当面对任何事情时,边肖建议他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注意心理保健。我相信这样你会活得更快乐,减少更多的恐惧和焦虑。
那么女性如何正确面对“老”,克服对老年的恐惧呢?
女性在即将踏出青春的门槛时,要消除对长辈的心理恐慌,克服停滞感。他们必须向前看,学会专注于现实和未来,而不是向后看,试图找回他们失去的青春。
作为女人,你应该及时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无论是事业上还是家庭上,甚至是一些爱好上,这样女人的生活会更有趣,自然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在怕老上。女性只要下定决心,老年恐惧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同时也可以辅助一些保健品延缓衰老。例如,多里亚嘉的种子是一种很好的延缓衰老的保健品。多里亚奇亚的种子原产于南美洲,含有20%的植物Omega-3ALA、37%的膳食纤维、丰富的蛋白质、抗氧化剂、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点击进入健康商城购买道林种子。原价280元,现在只要240元。快来买吧!
为了克服女性对老年的恐惧,女性应该从心理上认真对待这三个问题。
第一,还需要慌吗?
想想你身边已经开始陪伴你的人。有了孩子,你就建立了家庭。这些都是时间给你的礼物。如果年轻回去,这些都没了。你愿意抛弃爱你的人和你现在爱的人吗?
第二,你的目标是什么?
一个成熟的女人,活得自信而美好。到了这个年龄,女人不再谈年龄,却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成熟的自信。如果你有野心,有目标,这样的女人会让人更有仰慕的感觉。年龄是赋予女人游戏的资本。经过多年的磨砺,你懂得更多,所以你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第三,能抗衰老吗?
众所周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能抗衰老,为什么不悠闲地衰老呢?生老病死是人类的常态,人类与自然无法抗衡。相反,不要一味的关注自己脸上的衰老,多关注其他地方,心情会更年轻,态度也会更年轻。
女人毕竟不是靠一张脸活着的,感谢衰老过程带来的各种体验。换个角度看,老了也是一种幸福。
当然,面对年龄的挑战,女性不应该束手无策。要想让你的自信保持得更久,我相信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
因为年龄永远和你的体重成正比,而且因为生理原因,女性年龄越大,体重越高。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体重是保持年轻的重要措施。
爱护你的皮肤
专家的意见是女性应该从25岁开始护理皮肤。而且,所谓的护肤并不仅仅指你脸上的皮肤。你应该注意你所有暴露的皮肤,从脖子到手腕和脚踝。这些地方因为没有得到细心的照顾,往往会过早老化。每天洗完澡,用好一点的润肤霜,擦遍全身。我觉得这才是最细心的护理,至于你脸上的皮肤。不一定要用最贵的化妆品,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除了必要的场合,尽量减少化妆,因为浓妆只会让你的皮肤衰老的更快,或者你也可以用多里亚奇亚的种子,它可以延缓衰老,保证你的皮肤仍然那么年轻。
3.只穿比你年龄小10岁以上的服装品牌。
要保持年轻的外貌,你不必总是穿昂贵的大品牌衣服,因为昂贵的衣服往往过于庄重和正式,这会让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大10岁。
尽量选择那些比较年轻化,颜色鲜艳,质地舒适的运动服装品牌。重要的是,这些往往风格活泼的衣服,会给你带来充满活力的状态,让你在视觉上更年轻。这是保持年轻状态的非常明智的选择。
4.坚持锻炼的习惯。
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坚持锻炼30~40分钟,这样会让你的四肢变得柔软,技巧变得敏捷,眼睛变得明亮,体态变得轻盈,这对于女人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
5.和比你年轻的人交朋友。
无论是男朋友还是女朋友,你的朋友圈里一定不能缺少更年轻的朋友。他们是你内在活力的源泉。和他们在一起,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足以感染你一些青春气息。更何况朋友之间总是要互相交流的。许多年轻的头脑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获得的。可以说,只要有更年轻的朋友愿意和你在一起,就证明你不老。
对于女性来说,要化解对年龄的焦虑,除了调整心态,还可以通过调整外在行为来提高自信心。
学会和年龄相仿的人成为最好的朋友,并接受这一点,显然会比试图发自内心的抗拒,让你的心灵更加快乐和平静。
在女性的所有烦恼中,我相信对年龄的恐惧所导致的衰老是所有女性共同的噩梦。然而,在女人所有的幸福中,有什么比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更让你幸福呢?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无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会在你自己的选择中。
所以,不管你是30岁还是40岁,请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里的你说一句,“现在的年纪真好。她让我美丽多情,我喜欢现在的我”。除了必要的时候,请忘记你的年龄。你只记得你出生的那一天。
不要在意别人在公共场合谈论你的年龄。如果他们发现你的年龄和你的状态差距很大,说明你成功了。你只需要坚持年轻时的状态。
结论:以上是360常识网介绍的关于女性为什么怕老的女性心理问题。其实不光是女人,男人也有这样的心理,只是没有女人那么明显而已。当你有这样的心态时,请不要慌张。问题不大。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老了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我们感慨“不再年轻”,很可能只是对乏味生活的厌倦,对自己无法创造出新鲜事物的恐惧。人类都有“繁衍”本能,不仅包括繁衍后代,也包括读书时写的各种作业论文、设计师画出的一幅幅图案,写作者生产的一篇篇文章……当我们在创造新事物,就是一种繁衍。
一旦生活变得枯燥重复,我们就会为“停止繁衍”而焦虑,怀念之前繁衍能力爆棚的时期,这自然是非常正常的状态。毕竟连爱因斯坦都没办法保持无时无刻的产出,怀旧一下,也是种放松和休息~
我们经常感叹”不年轻了“,往往只是一种对年轻时期的“自我陶醉”。年轻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中心主义(Adolescent Egocentrism),有高涨的自我意识,认为我简直超级厉害,周围人都离不开我。因此,年轻的我们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快感。
随着长大,我们开始学会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更明确的认识,开始变得“成熟”,自然不再像年轻那样容易得到成就感。
为什么我们想到“变老”就会开始惆怅?这就要说到心理学上的“老化刻板印象(Aging Stereotype)”,指的是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而且这种观念往往是负面的。
仔细想想,当我们提到老年人的时候,脑海中是否总会出现一个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差、身体脆弱的形象呢?这就会让我们对自然的生理变化产生消极感,下意识的抗拒“变老”。
年轻人更容易关注消极、负面的信息,例如那些曾经带给ta挫败感、失落感的事物——这是“记忆的情绪效应(Emotional Effect Of Memory)”所提到的现象,很有道理。
这其实是人类进化中所产生的一种习惯:消极情绪会给人不安全感, 激发警觉保护的状态,从而催促自己更努力地工作生活。
所以,正值壮年却总觉得自己老了,可能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在督促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编插话:快滚去写稿子吧呵呵呵 )
不想变老,也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年龄越大越不聪明,这其实也是种错觉。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由生理决定的,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如记忆、反应速度等,一般在20岁左右到达发展“最高点”,然后缓慢衰退。
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在社会中习得,以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这些能力会保持稳定,不断累积。
唠叨这么多,其实我们只想说,既然成长永远都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变化。
过去的时光虽然美丽,但还是当下的日子最有趣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跌打损伤怎么办?缓解跌打损伤的偏方
下一篇: 身体出现异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