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空巢老人将过亿

妙手生春 2023-07-26 16:41:36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披露,4年后也就是2020年,我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李志宏在昨天召开的2016(首届)京津冀养老论坛,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日趋严峻。伴随着这一进程,失能、高龄、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大幅增加。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2050年的975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2900万,2030年的4300万,2050年的1.08亿;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亿,2030年的1.8亿,2050年的2.62亿。“这一发展态势,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而言,既是倒逼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李志宏说。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智能科技与社会养老服务呈现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开始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养老服务信息不对称、供需结构失衡、劳动密集型养老服务方式困难重重的重要选择。

中国的“空巢老人”将何去何从?

一间老屋,一张凳子,养了几只鸡,门梁上残破的挂红泛了白。她养了一只猫,却巴着它能说话。

年关,她佝偻着腰想贴副对联,却望着膝上的红纸发呆,她知道这是儿子买的,却记不起是哪一年。她脸上的皱纹深浅不一,嘴巴周围的皱纹歪歪扭扭地向内收缩,好似在逼她闭嘴,又好似在听她讲话。

傍晚,她倚坐在门旁,陪着她的只有隐在门里的影子和眼里混沌不明的天。

这是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片《又忆年》中的场景,没有矫揉的艺术手法,只有令人心酸的真实记录。片中的老人是如今中国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孤独、无奈且无处发声。

从2000年开始我国便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在此后的20年间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是在持续加深。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5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除此之外,预计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届时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巢老人”逐渐成为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问题。

据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的占比已达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空巢”或将成为晚年杀手

2020年8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新闻:整整四天,滴水未进。因为意外摔倒,老人只能躺在冰冷的阳台上,用微弱的力量敲击脸盆求救。孩子们已经20多天没来看过他了,而邻居们也不会管。

一共4天,96个小时,5760分钟,在这漫长的时间中陪伴老人的只有满身的摔伤和那一声声敲击脸盆的求救声。

这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心酸,但这却是我国众多“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的缩影。这些独居的老人们在慢慢被身边人的记忆所遗弃后,连呼救都成了一种奢侈。

新华社曾报道过,在我国,每年老年人的跌倒次数在2500万次,其中60%的老年人意外跌倒发生在家中,寻常的一根电线,一个桌角,甚至是掉落在地的一件衣物都有可能造成老人的受伤,以至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普通老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无人照料的“空巢老人”,他们更是每天都被迫游走在生死线间。

日本比我们更早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其面临的问题也比我们目前更为严峻。“空巢老人”更成为了日本社会最沉重的一个包袱。

这些年在日本甚至出现了不少老人“孤独死”的现实悲剧:人们在死时悄无声息,直到很久后因为尸体的恶臭等原因才被人们发现。

由此日本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工作,叫做“特殊清扫”,是专门处理“孤独死”老人房间的人员。

他们负责清扫死者的房间,收拾他们的遗物以及联系他们的家人。没错,老人死后,最后才得知消息的那个群体是“家人”。

社会在不断推着年轻人向前走的同时,正有无数老年人在晚年的“空巢”中愈渐佝偻,甚至死去。

“空巢”的悲剧在于“空心”

凌晨三点,65岁的朱阿姨因抱不动从床上摔落的老伴,而瘫坐在地上暗自落泪。

无奈下,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只能去央求两位保安,并且一再保证即使出了问题也绝对和人家没有关系,这样才在保安的帮助下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在老伴躺在地上的时候,朱阿姨的女儿也正躺在手机的通讯录里,名字前或许还有一个大写的“A”。

都说人越老越像小孩,无论是否历经沧桑,内心都逐渐回归到了最需要关爱的时候。

但放眼中国这一代的老人,普遍还怀有老一辈的思想,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对于生活水平、亲情交流以及儿孙的成功这三个问题的满意度和关注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普遍更关注的是儿孙的成功,相较最不关注的则是自己的生活水平。

所以,因为过去时代观念的影响,从我们出生起他们就几乎奉献了整个人生。

在我们幼时,他们手把手地教会我们构建自己的世界。但随着我们的长大,这个世界变得喧哗、拥挤、碎石嶙峋,我们甚至不再为他们留有角落。

其他东西都过于尖利,但父母爱像云朵,没有棱角。在我们面前,他们不敢病,不敢老,不敢报忧,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为你忧。

压抑的情绪得不到纾解,最终的结果就是积郁成疾。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0%。而其中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介入和心理干预的老人占比也已经达到了10%~20%。别把亲情埋葬在荒草丛生的通讯录里,更别让“空巢”演变为“空心”。

“空巢老人”将何去何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必然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新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革新。

长期以来,国内都基本遵循着传统的“973格局”的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但实际情况却是98%的养老都仰仗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的占比少之又少。

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开始自发地开创出诸多的新型养老模式,比如:整合资源,创建“养老社区”;老人们自发聚集,形成互帮互助的“抱团式养老”;一边度假,一边旅游的“旅居式养老”;养花遛鸟,自给自足的“回乡养老”......

养老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空巢老人”都需要被人所看到,所关爱。黄晓明曾发起过一个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主题叫作:“遗忘的单向线”不该被遗忘。活动中,人们在逼仄、低矮的“生命的刻度甬道”中不得不佝偻着腰,趔趄扶墙前行。

人们感受着生命衰老后的孤寂与无奈,明白了在这条人生的时间线上,从来就没有哪个阶段可以被遗忘与抛弃。

关爱“空巢老人”,望每一颗历经沧桑的心都能拥有一处亲情的树荫,能容他歇一歇脚,愿陪他念念过往。

怎么解决空巢老人原因

问题一:空巢老人的问题怎样解决一是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所谓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这种养老模式,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又能较好解决空巢老人的各种需求,经济负担也较轻,不但老人容易接受,老人的家人也容易接受,特别适合那些身体较好、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希望其发展速度加快。

二是加快集中养老机构的建设,这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希望各级 *** 和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

三是 *** 部门要拓宽工作思路。随着空巢老人的急剧增加,养老服务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搞好老人工作,一定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空巢老人找保姆难的问题, *** 部门可否考虑办家政服务中心,针对老人的需求,为老人培养和输送家政服务人员。又如老人现在进养老机构很难, *** 部门可否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办一些个性化的集中养老机构。这些都是值得 *** 部门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问题二:如何解决空巢老人问题1、做好思想准备
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
陈院士今年74岁了,还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陈院士坦言道,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是会令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
因此他建议那些已经退休的空巢老人,如果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做好生活安排
空巢来临后的第一个半年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人可以把自 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
60~80岁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而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称 之为高龄老人,最好是通过社区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
4、正确认识衰老
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5、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
心理专家表示,上述4点的措施大都可以防治抑郁症和焦虑症。除此之外,有这两种心理疾病的空巢老人还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等。
很多老人都无法避免自己成为空巢老人的现实,与其恐惧忍受,不如想办法积极应对,不仅少让儿女担心,对自己也好。

问题三:怎么避免空巢老人的产生,从根本原因上回答。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沿海,北京,上海,深圳经济最为繁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经济欠发达的二线三线城乡。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人口的迁徙以及大量的异地就业。现在的农民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空穴老人的产生主要也是因为人口迁徙以及异地就业。
您觉得呢。

问题四:空巢老人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
过去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结构趋于稳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渐行渐远,趋向解体,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
现在的新生代生长在文化断裂阶段,传统美德在新生代身上的痕迹不是很深刻。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
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这四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已经迎来了“银 *** 潮”,所以,今后这个问题还将更加严重。
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确确实实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主要靠 *** ,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这穿 *** 的责任。现在各个家庭要想回归到传统社会已经不太可能,把赡养老人的问题推回家庭也不可能,只有靠 *** 来挑大梁。
二、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 *** 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措施。
三、恪尽孝道是传统美德,对于这些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这是社会的导向问题,引导子女“见先思齐”。与其批评坏的,还不如引导好的,要在道义上谴责做得不好的人改过自新,形成良性循环。
四、要从文化的角度努力,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华继承下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核心的东西就是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在文化上不遵从,还怎么发扬光大?我们谈中华文化不要泛泛而谈,应该具体到细则和每一点。只有在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得到保障,才能把空巢老人的问题解决好。
(摘自新晚报)

问题五: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方法一是需要社会关注,多组织些老年活动,让这些老人生活丰富起来精神愉快。二是生活给予关照,经常开展些送温暖活动,尤其过节期间,钱粮物送些,让老人生活无忧。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问题六: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多陪陪老人

问题七: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怎样解决国家必须多建立养老院,。。才能彻底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如果不赶快行动,。以后的问题会更严重,。。

问题八:为什么近年来空巢老人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社会上也涌现出入一系列如电视盒子等专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