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云南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上升,90%因商业性行为

佚名 2023-07-26 16:29:19

根据云南省艾滋病疫情检测报告显示,云南艾滋病总体疫情保持稳定态势,但5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者占总数的20%,呈现出上升趋势,感染者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为主。

云南是中国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止2013年底,云南省累计监测检测2735.5万人次,累计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9802例,累计死亡20893例。

由于监测检测范围逐渐扩大,检测人数从2004年的46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569.3万人次,但每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一直维持在1万例左右,死亡人数保持平稳,病死率逐年下降,总体疫情保持稳定态势。曾经是艾滋病重灾区的德宏州,感染人数和新发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成为全国艾滋病防控示范区。

虽然艾滋病重灾区云南病死率逐年下降,但老年人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云南省最早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但是根据检测报告,性途径感染明显上升,占到各种感染途径的80%多,表示艾滋病的传播已经在向普通人群传播。

近年来,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渐渐增高,2013年通过对209名50岁到68岁的老年感染者进行的专项调查,感染率达到了8.2%。具体分析老年感染者的构成,90%以上是由商业性行为引起的,主要是男性感染者,少量的不到10%是家庭内的老年夫妻的传播引起的。

对于该情况,《云南省老年人综合防治艾滋工作指南》出台。针对高危老年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宣传教育、安全性行为促进、安全套推广使用、低档暗娼干预、同伴教育、外展服务、检测咨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和关怀等内容。为便于基层使用,该指南还提供了开展老年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核心知识要点、调查问卷、工作记录表、多部门职责以及典型案例等。

急求老年人与艾滋病论文一篇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导言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 159人,艾滋病病人8 742人,死亡2 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
总体来说,在世界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老年人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几乎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只是在近几年,一些国家才开始关注老年人与艾滋病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国,目前缺少关于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专门调查、报告和论文,该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艾滋病的流行,客观上需要从老年的视角考察艾滋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掌握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利用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了本研究报告。报告第一次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子女感染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这对推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老年人的传播、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帮助并发挥老年人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今后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实施关怀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在艾滋病领域,老年人一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艾滋病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泰国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但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从国外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的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感染艾滋病,二是子女感染艾滋病对其老年亲属的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艾滋病流行严重程度的差异,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途径及影响后果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老年艾滋病病人和老年感染风险人群上,研究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包括老年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概况、医疗资源及服务模式、社会歧视、心理、教育和预防计划等。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则集中在老年父母因其成年子女患艾滋病而受到的经济、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他们在照顾患艾滋病的子女和抚养艾滋病孤儿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艾滋病对老年父母的影响与子女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内容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两个大陆的研究都表明,相当部分患艾滋病的成年子女在接近死亡之前会回到父母家,由父母提供照料、经济和精神等支持。这些研究取得的共识是:老年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是发展中国家阻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艾滋病流行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分层,掌握中国老年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趋势,并辅以对艾滋病高发社区和个案的研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现况、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促进和改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环境、发挥老年亲属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策干预途径。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老年的概念
“老年”的年龄界定是研究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首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的数据统计中50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关于老年艾滋病问题的文献中所指的老年人多为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常用的50岁为老年的起点。
(二)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基本路径
艾滋病影响老年人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直接影响,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用于他们的老年亲属,给老年人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有两类,一类是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另一类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主要是老年父母)。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拟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分析:一是宏观研究,从流行病学和人口学角度考察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微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来通过艾滋病监测网收集的报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在艾滋病流行的典型地区通过个案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地调查,通过个案访谈、知情人座谈和社区基本状况调查等定性资料收集技术获得。对涉及的政策实施问题,本研究报告还采用座谈会方式咨询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调查方案由4种问卷和提纲组成,包括:(1)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问卷;(2)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问卷;(3)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调查表;(4)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深入开放式访谈提纲。开放式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社区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关键知情人,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近亲、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行政干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等。
(四)个案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项目组原计划分别在城乡各挑选一部分人作为样本,但操作时发现,在城市开展深入调查较农村有更大的难度和阻力,再加上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项目研究仅选择了山西省某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该县为疫情高发区,当地人群的感染途径与2003年全国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一致1,与全国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一特征相一致,因此在该县调查的结果具有典型性。
调查县地处山西南部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许多农民于1985年开始卖血,1995年私人血站增多,卖血达到高潮。由于血站没有注意采血安全,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年卖血人多的村庄现在形成了艾滋病村。本项目调查的被访者绝大多数来自两个村。甲村有220户约1000人,200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村有300户约1500人,1995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被访者本人或子女50例中有44例为到私人血站频繁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个案调查共访问了51人,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的为75岁,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37人,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人。在2个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有7人,包括:村干部2人,村会计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2人,医务工作者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亲属1人。
鉴于艾滋病在目前的国情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次调查采取了特殊的组织方式,即由该县防疫站工作人员通知被访者,他们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在调查组安排的单独房间内一对一进行调查。被访者所有的信息,包括所在村名、姓名及其亲属的姓名在报告中均采用匿名。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

一、艾滋病在老年人口中的流行状况
准确估计艾滋病流行的真正范围是本研究课题的首要问题。
(一)全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1.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病人数持续增加
进入21世纪,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1达到21 691例,比2002年增加了122.9%;艾滋病病人6 120例,比2002年增加了495.3%;死亡报告1 147例(艾滋病死亡1 110例),比2002年增加了183.9%。尽管报告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仍能看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艾滋病病人数量及死亡数量明显增加。
2.青壮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体
从年龄分布看, 2003年度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组占25.9%,30~39岁组占38.8%, 40~49岁组占19.1%。20-49岁组合计达到83.8%。
上文提到,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如果按照80%的比例计算,全国即有20-49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67.2万。假设每个感染者父母人数平均为1.5,那么涉及的老年父母则达到100万人。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年龄主体决定了间接途径是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主要形式。随着青壮年感染人数的增加,今后涉及老年父母的人数也将继续增加。
大量青壮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的老年父母失去成年子女,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在艾滋病高发区,青壮年艾滋病病人集中死亡会在短期内留下大量老年父母,从而急剧提升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3. 注射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经性传播数量持续增加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2 159例,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累计报告感染者的74.1%。其中注射吸毒最多,占累计报告人数的51.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占21.0%,经性传播感染占7.5%,母婴传播占0.4%,传播途径不详占18.0%
(二)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
1. 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
2003年病例报告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简称“50岁以上”,下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的10.6%,性别比为108,低于总体水平(179);艾滋病病人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更高,达到17.0%;在死亡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16.6%的高水平1。50岁以上人群中许多人可能在中年时感染,到老年发病、死亡。这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病人及死亡人群的比例高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比例的重要原因。
按2001年50岁以上占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占报告艾滋病病人10.5%的比例2保守地推算,上文提及的全国实际感染人数84万中50岁及以上感染者将达到3.4万,全国艾滋病病人8万中50岁以上艾滋病病人将有0.8万。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艾滋病与老年有关,这一结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群体中老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
从2003年报告数据看,既往有偿献血是15-49岁青壮年感染的主要渠道(42.9%),同时也是老年感染的主要渠道,但老年的这一比例(72.5%)较青壮年高得多。50岁以上经性传播感染占4.6%,经输血/血制品感染占3.7%,经注射吸毒感染占1.3%,感染途径不详的占17.9%。
2003年与2001年的病例报告比较发现,近年来,艾滋病病毒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性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感染比例均显著下降,而既往有偿献血感染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年时间从30.7%猛增至72.5%,翻了一番还多。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血液安全及管理工作,以既往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今后,老年人群中通过这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将减弱。预计经过若干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将从有偿献血感染逐渐转向性接触传播及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
3. 50岁及以上感染者所占比例增长迅速
根据全国监测数据,200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8 219人,到2003年增长到21 691人,是2001年的2.6倍。而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339人,到2003年增长到2 283人,是2001年的6.7倍。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的4.1%,到2003年,这一比例猛增加到10.6%。1990年前后,内地一些地方采血时没有注意采血的卫生安全,许多中年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几年进入老年,是影响这一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艾滋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一)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有的感染者已经出现症状,有的人开始发病,一些病人已经死亡。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无明显症状的占7.1%,其余92.9%的人出现一种以上的症状。85.7%的人乏力,71.4%的人发热,71.4%的人消瘦,64.3%的人有鹅口疮,57.1%的人咳嗽,42.9%的人胃口差,42.9%的人腹痛,28.6%的人腹泻,7.1%的人皮肤有溃烂,7.1%的人水肿,7.1%的人有结核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的人达到85.7%。57.1%的被访者正在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而没有接受针对艾滋病的专门治疗;14.3%的人过去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但现在没有;28.6%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没有接受治疗的原因:50%的人主要是没有钱,50%的人是其他原因。
2.生活日益难以维持
乏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普遍症状,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78.6%的老人仍然从事田间劳动或外出打工,这些人很多现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病毒使其劳动受到影响,干不了重活。有一些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已不能下地劳动,平时在家做家务。
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计。据本次调查11个感染者回答,去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00元。家庭基本没有收入的有3人,占27.3%;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元至300元的有3人,占27.3%,这两种情况合计达到54.5%。
被访的感染者多数健康状况还可以,他们中尚未花医疗费的占14.3%;花费1000~3000元的占49.5%;花费3000元以上的占35.5%,花费最多的已累计达到3万多元。
随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债治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维持健康和生命不可避免的手段。14个被访者中,除1人未回答、1人没有负债外,其他人因艾滋病或者其他原因而负债;负债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38.5%,负债额在3000元以上的占53.8%,负债额最多的达2万多元。
3.精神长期压抑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生命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生活度日如年。老年感染者由于死亡的威胁而普遍感到恐惧。他们希望活下去,但是,因为没有钱而缺乏药物和必须的治疗。一些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有的则不抱什么希望。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感染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一位被访者因思想压力大,爱发脾气,影响到他人。
4. 有关知识缺乏
老年人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遍比较欠缺。有的老年感染者或者病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他人密切接触(如行接触等)时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子女的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
艾滋病危及年轻人,波及老年人。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对老年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生活水平下降,负债增加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老年父母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大多数老人原本就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子女患病后,为全力支持子女的医疗和生活,老人节衣缩食,多数衣着简朴,面容消瘦,神情忧郁。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分别占55.6%和36.1%。少数困难户每天以馒头就开水充饥,有时吃一些咸菜,一年中有200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给子女治病,父母都去借债。据知情人估计,子女因艾滋病去世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5000-6000元的债务。
2)晚年生活失去保障本次调查被访的36位老年父母中有29人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占80.6%;有3人主要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人依赖老伴(配偶)养活。子女发病后,通常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照顾年老的父母。他们一旦去世,抛下年迈的老人,使他们失去了可靠的生活来源。被访者中,有5个家庭已失去儿子,其余的家庭至少有1个子女处于患病状态。子女存活的被访老年父母有30人,其中有1人依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而子女死亡的老年父母有5人,其中有2人依靠其他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6号被访者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经济负担极为沉重。许多本已经到了停止劳动年龄的老人为了给子女治病和抚养孙子女,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继续回到田间劳作。一位女性老人在儿子去世后不得不再就业。一户兄弟3人均因艾滋病死亡,留下5个遗孤,暂时由三个儿媳妇供养。待儿媳妇改嫁后老人的生活问题则无法解决。在甲村,子女因艾滋病死亡后,其老年父母需要供养的有十多个家庭户。
3)精神压力巨大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老年父母意识到孩子要先于自己去世,有些老人已经经历了孩子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经济窘迫、对子女的健康和生命感到茫然和绝望,也是造成思想上重负的原因。
2.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的支持
调查显示,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1)生活照料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为照料方便,多数原来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改为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同住但吃饭在一起。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0%以上的人陪同看过病,65%的人买过药,65%的人帮助做家务。在感染初期或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父母多是以照料孙子女为主。老年父母提供的帮助主要在日常生活、护理、治病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患病后期,病人的免疫系统迅速崩溃,病情恶化,此时父母照料者的角色突出。去世者临终前卧床大多为3-4个月,此时绝大多数老人前来帮助,基本上整天伺候,侧重于护理、临终关怀和其他方面的帮助。母亲在护理、临终关怀方面较父亲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一些老年妇女的配偶也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她们的照料负担更重。
2)经济支持父母的经济支持作用非常明显,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提供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让孙子女在自己家吃饭、替孙子女交学费、买玩具、帮助子女借钱等。多数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持续的时间为2~5年,个别长达10年。在经济上如此长时间帮助子女,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3)精神安慰大多数艾滋病病人住在家里,老年父母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老人。在外界歧视的环境下他们的安慰使子女感到格外温暖,大大缓解了子女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4)操办丧事,照料遗孤当子女因患艾滋病去世后,许多老年父母承担起操办丧葬事宜。本次调查中,6个被访者的子女因艾滋病而去世,其中有3人是孩子丧事的主要操办者。甲村过去死亡的74个艾滋病病人家庭中有14-15户老人照料遗孤。他们年老体衰,自己就是弱者,子女离去后,他们却不得不再次承担抚养晚辈的责任。
(三)外界的歧视
村民的歧视普遍存在,人们因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害怕和躲避与感染者及其家属接触。一些村民不再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像以前一样交往。感染者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没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顾及外界的歧视,许多老年人不愿公开自己或者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为避免外界的歧视,老年父母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精神倍感压抑。
(四)老年人的愿望
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迫切需要获得治疗艾滋病的免费药物。二是希望得到经济资助。三是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四是希望解决遗孤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五是希望能自己干不动、行动不便时能有人养老送终。
三、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含义
(一)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老年人失去晚年生活保障
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经济自立,社会服务业发达,在生活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也很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医、养老只能依靠个人和家庭。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泰国的研究表明,成年子女发病的后期多会搬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同住1。
传统的家庭养老建筑在多子女上,当子女发生意外,先于老年父母去世时,安全带的安全系数降低。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年父母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随着生育率下降,未来老年父母的子女数减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后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则失去保障。子女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后,农村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失去了唯一可靠而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艾滋病的蔓延要求社会承担起一部分原先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艾滋病加深了老年贫困
艾滋病使老年父母处于高风险状态,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对贫困家庭的冲击更严重,而且对女性老年亲属的冲击较男性更高,贫穷者受其影响尤为严重。艾滋病加深了贫困程度。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更难摆脱贫困。
(三)艾滋病使老年人受到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艾滋病相伴的耻辱感导致感染者失去自尊,并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出于对歧视的畏惧,许多人即使出现了艾滋病的某些症状,他们也不愿意到医院/防疫站检查,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许多人到临近县防疫站检查,而且使用假名字。由此推断,我国目前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报告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歧视的存在,也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与社会救助的巨大障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果一旦断了生路和精神寄托,感染者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四)艾滋病使老年人处于双重社会边缘
进入老年,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在艾滋病危机中,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群。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降低了他们改变风险行为的动机和预防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艾滋病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获得医疗服务和坚持治疗方面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缺少费用和信息、交通和行动不便,担心社会歧视、不信任保健系统的保密程度等。艾滋病状况势必加剧这些处于边缘境地的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处境。正如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所指出:艾滋病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面临的社会挑战。
(五)老年亲属的角色发生改变
艾滋病使代际关系发生倒挂,代际支持发生逆转,老年父母再次从传统的被赡养者转变为赡养者,由被照料者变成了照料者,老年妇女又是主要照料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成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艾滋病孤儿也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在帮助艾滋病孤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老年父母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帮助,极大地减轻了社会服务与经济负担。从这一角度说,老年人不仅在继续为家庭做贡献,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

第三部分 社会支持环境与建议

一、政策支持环境
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中国政府加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建设。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增强政府责任、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反对社会歧视等5点承诺1。自1988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开始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2。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3。 国家开展了许多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计划。老年人群有其特殊的问题、困难和需求,需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老年群体被排斥在宣传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工作的盲点。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很强的生产自救意识,需要外界给予鼓励。有些法律与规章需要细化。民政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属救助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财政拨款。
二、社会救助与关怀活动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各种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相继展开。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关怀、邻里照料、互不歧视、提供定期卫生服务、安扶家庭等。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积极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之中。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志愿者在解决艾滋病各方面的问题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的大部分均可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工作中加以借鉴。
三、国外的经验

如何警惕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有什么症状?

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做到的。艾滋病其实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是非常有限的,他并不是像新冠,肺炎一样没有根据,没有预防的就可以传染,艾滋病的传染基本上是要通过亲密的接触的,而且在艾滋病的发生的过程当中,都可以明确的知道。

要警惕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就是要让老年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注意今明接触的人的个人安全和身体健康,感染艾滋病的症状其实主要就是有持续发烧,虚弱或者出汗持续吸引的全身淋巴结肿大,腋窝等各种肿大更明显。而且患有艾滋病的人一般来说是会特别的销售,而且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去,长期的咳嗽胸造型困难,严重时会痰中带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各种都是爱自己的表现,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也都是我们患有艾滋病的一种表现。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并且非常有利的去预防艾滋,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借用或者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等各种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对于艾滋病一定要有效的防护和隔离。因为其实本质上来说艾滋病比新冠肺炎更加的可怕。

照顾好自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一生当中最需要做到的事情。

2022年5月底全国艾滋病人数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近两天,全国多地对外公布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
PART.1
北京
2022年1月至10月,北京市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462例。艾滋病病例数自2016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今年1月至10月新增病例数与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11.61%。新增病例中经性途径传播占比96.99%(其中同性传播占75.72%、异性传播占21.27%),经注射毒品传播占比0.21%,其他传播途径占比2.80%。
目前北京全市存活感染者及病人共26013人。
据介绍,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9018例。全部感染者及病人中,经性途径传播占比93.33%(其中同性传播占68.42%、异性传播占24.91%);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比3.47%;其它途径传播占比3.20%。
PART.2
天津
截至2022年10月底,天津市累计管理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55例,累计管理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79.29%,异性传播占18.60%,注射毒品传播占1.44%,母婴传播占0.09%,经血传播占0.09%,其他及不详占0.49%。
2022年1至10月,本市新报告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69例。新报告管理的病例中男性447例,女性22例,新报告管理病例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74.84%,异性传播占21.75%,注射毒品占1.07%,其他及不详占2.34%。
PART.3
上海
2022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03例,较2021年同期下降28.9%;报告艾滋病病人356例,艾滋病死亡病例149例,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28.8%和23.2%。同期,上海无母婴传播病例报告。至此,上海已连续13年无母婴传播病例报告。自1987年上海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22年11月20日,上海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276例,艾滋病病人9913例,死亡2631例。
2022年,上海艾滋病疫情维持低流行水平。上海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以男性为主。报告的男性感染者1093例,占90.9%。据悉,在上海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占94.9%;男性同性传播占性传播途径的53.9%。
截至2022年,上海市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易感染艾滋病风险人群的检测和干预比例均在90%以上,上海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率和治疗比例均达到90%。与此同时,多部门联合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公安、司法、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涉黄涉毒犯罪和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案件。对临时抓获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和HIV抗体检测,对涉嫌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以及监管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所有被监管人员100%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00%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PART.4
吉林
截至2021年11月底,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首次超过1万,98%是通过性传播。
PART.5
黑龙江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黑龙江省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5361例。2022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115例(其中感染者804例,病人311例),死亡158例。
全省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病例报告数自2017年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近两年报告病例数下降较为明显,2022年新报告病例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了7.3%。全省仍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2022年1-10月新报告的病例中经性途径感染比例为98.0%,其中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为69.1%,经异性感染为28.9%。
PART.6
江苏
2022年1-10月,江苏省共检测各类人群1979余万人次;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677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47例,艾滋病病人630例。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8851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4639例,艾滋病病人14212例),累计死亡5420例。
目前正在江苏省随访管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38598例。江苏省艾滋病疫情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省艾滋病疫情持续保持低流行水平,但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哨点监测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江苏省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维持在6.36%-7.70%之间。
二是性传播是江苏省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主要表现为新报告病例中男性同性传播构成比超过异性传播,异性传播形式复杂。2022年1-10月,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中,经性途径传播3651例,占比99.29%(其中同性传播占比53.09%)。
三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江苏省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报告病例数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1-10月江苏省新报告病例中,60岁及以上人群755例,占当年新报告数20.53%。
PART.7
浙江
截至2022年10月底,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9452例,死亡4671例。2022年1-10月,全省新报告病例3718例,较2021年同期下降11.4%;50岁及以上中老年病例1259例,男性占74.4%,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占37.8%。新报告学生病例105例,88.6%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
PART.8
福建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5157例,报告死亡4575例,现存活20582例。今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257例,新报告死亡病例356例。近年来,福建省每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维持在2000例左右,且存在缓慢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性传播仍然是主要传播途径,当前,大约有95%的感染者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此外,6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报告数每年都在增多,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
PART.9
江西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江西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119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101例,现存活23325例。
其中,2022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458例,经异性传播占79.99%,经男性同性传播占18.90%,50岁及以上老年感染者占53.70%。
PART.10
山东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1900例(艾滋病感染者15340例、病人6560例),报告死亡病例2996例。现存活病例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为9.52:1;以青壮年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占61.39%;以性传播为主,经性途径传播病例数占98.93%,其中,同性传播病例数占74.37%。
2021年1-10月,全省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712例(艾滋病感染者2160例、病人552例),较去年同期增长14.24%,与2019年同期(2748例)基本持平;报告死亡254例。
PART.11
河南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河南省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1745例。2022年1~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596例,比2021年同期减少13.6%,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疫情仍呈增长趋势,感染总人数仍在增加,但增速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98%以上,男性同性性传播增长迅速;三是感染人群多样化,疫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快速扩散风险加大;四是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以男男性传播为主。
PART.12
广东
2022年1-10月,广东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855例,其中感染者5354例,病人2501例。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广东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84481例。
PART.13
重庆
据统计,重庆市于1993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例6.4万例,报告死亡2.1万例。2022年1-10月,重庆新报告病例6586例,比去年同期减少3.8%;新报告死亡2129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0.3%。
全市疫情分布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部分地区疫情较重。现存活病例数超过500例的区县有29个,中心城区等地疫情较重。
经性接触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022年新报告病例中经性接触传播比例占98.3%,其中异性接触传播占87.1%,同性接触传播占11.2%;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较好控制,占0.3%。
中老年人群病例占比逐年增加。新报告病例中5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构成比,从2012年的29.9%上升到2022年的67.3%。
PART.14
陕西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陕西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1474例,从高到低排序为全国第18位。2022年1-10月,全省发现并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922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0.6%。
目前陕西省艾滋病全人群报告感染率为5.4/万,疫情仍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新发病例数呈持续波动下降态势。
性传播仍为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感染比例99.1%。其中,异性传播占62.3%,男性同性性接触传播占36.8%。
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地区差异大。关中地区报告病例数仍然较多,占73.7%,陕南占14.1%,陕北占12.2%。
医疗机构检测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其他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占59.8%;来源于疾控部门的检测咨询、专题调查,占22.1%;来源于性病门诊、羁押人员检测、婚前检测、孕产期检测、出入境人员体检等其他途径的占18.1%。
感染人群年龄跨度大,60岁以上人群占比增大。15岁以下占0.2%;15-49岁占60.2%;50-60岁占21.4%;60岁以上老年人占18.2%,报告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9%。
PART.15
甘肃
截至2021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0128例。2021年1月至10月,全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067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17例、艾滋病病人250例,经注射吸毒感染为零,已基本阻断母婴传播。
PART.16
青海
截至2021年10月底,累计报告居住青海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3849例,其中艾滋病感染者2381例,艾滋病病人1468例,累计死亡728例,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3121例。2021年1—10月,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72.1万人次,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18例。
流行特点:一是全省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但部分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二是性传播是我省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现存活的3121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中,经性接触途径传播的2999例,占96.09%(其中同性传播占42.5%、异性传播占53.6%)。三是感染人群多样,现存活病例分布在各行各业各民族,年龄最小2岁,最大80岁以上。
PART.17
深圳
2022年1-10月,深圳新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1304例,死亡26例。新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1678例)下降22.3%,其中HIV感染者840例、艾滋病病人464例,同比分别下降23.9%和19.6%。今年前10个月,全市HIV抗体筛查量为187.1万人份,同比小幅下降3.4%。截至10月底,全市现有HIV/AIDS存活病例17494例。
上述新报告病例中,首次检出年龄平均34.8岁,其中最大83岁,最小15岁;男性占93.6%,女性占6.4%。按传播途径分析,经性传播高达99.5%(其中同性传播65.3%,异性传播34.2%),经注射吸毒传播占0.2%,未见本地母婴传播病例和经输血/血制品传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通过医疗机构(65.5%)和咨询检测门诊(23.5%)检出。
PART.18
河北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7891例,其中存活15178例,死亡2713例。
PART.19
山西
山西省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位居全国第23位。自1995年报告首例感染者以来,截至2022年10月底,报告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12768例,报告死亡3523例。
今年1~10月份,全省新报告1115例。从地区分布看,前3位分别是:运城(19.5%)、太原(18.4%)和临汾(11.3%)。从传播途径看,异性传播占54.6%,男男同性传播占41.2%,母婴传播占0.2%,注射吸毒传播占0.1%,不详及其他占3.9%。
PART.20
辽宁
截至2020年10月底,辽宁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20774例(其中AIDS 7230例),报告HIV/AIDS累计死亡3219例,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2017年到2019年,辽宁省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5.3%、1.1%、3.1%,2020年1-10月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0%。
PART.21
安徽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报告现住址为安徽省的HIV感染者/病人存活病例数1960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存活数10255例),累计死亡4911例。
PART.22
湖北
截至2020年10月底,湖北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3761例。
PART.23
湖南
湖南省1992年报告首例感染者,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全省存活HIV/AIDS为53030例,其中AIDS为23353例,累计死亡21230例。
2022年1-10月,新发现HIV/AIDS为5463例(其中AIDS为1367例),与去年同期(5948例)相比下降8.15%。
HIV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异性传播约占78%,同性传播约占17%,异性传播中以非婚性接触传播为主。
其中,50岁及以上人群报告数持续上升,存活病例中占比接近半数。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省内各地区差异较大,市州间疫情特征不同,长沙市新发现病例中同性传播占比超过异性传播。
PART.24
广西
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区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超过9.7万例。据悉,广西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占95%以上,包括异性和男男同性性传播,其传播方式隐蔽,干预难度大。
PART.25
贵州
截至2021年10月,贵州省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5万余例,报告死亡2万余例。属于艾滋病疫情一类省,疫情形势较为严峻。
PART.26
暂无
海南、四川、云南、西藏、宁夏、新疆、建设兵团、内蒙古暂无公开数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