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据称50岁以下脂肪肝患者寿命短10年非胖子专利

佚名 2023-07-26 16:11:10

50岁以下脂肪肝患者少活10年

专家建议市民改善饮食结构,科学减肥健体

上海现在差不多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是脂肪肝患者!脂肪肝已成为排名“数一数二”的常见肝病。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抱有“脂肪肝不是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轻敌”态度。

昨天在世博会法国馆成功举办的第109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中,两位专家反复强调:脂肪肝不仅影响肝脏,而且可能祸及血压、血糖,带来多种代谢综合征,少数还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危及生命。有统计显示,脂肪肝可使50岁以上患者寿命缩短4年,使50岁以下者寿命缩短10年!

脂肪肝不是胖子“专利”

被称为“富贵病”的脂肪肝,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是位列第一的常见肝病,在我国,它也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有预测称,未来10-20年内,脂肪肝就将“蹿升”为我国第一位常见肝病。

“千万不要以为脂肪肝是胖子的‘专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学组副组长陆伦根教授指出,重要的是脂肪在内脏的分布,所以,瘦子也会患上脂肪肝。马雄提醒说,虽然肥胖是引发脂肪肝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唯一诱因,营养不良或体内蛋白质不足等同样会导致肝脏内脂肪聚集。

不单纯的脂肪肝最可怕

脂肪肝的危害,远比很多人以为的更广泛、更严重。陆伦根表示,单纯性脂肪肝大多数稳定、危害不大,可怕的是它可能的演变趋势:5-10年内,17%的脂肪肝患者会演变为脂肪性肝炎,其中又有20%会在10-1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更大的可能性是,它会引发糖尿病、痛风等多种代谢综合征。

马雄强调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清道夫”,如果大量脂肪在肝内长期沉积,不仅会损伤肝脏,还会严重影响体内营养代谢和解毒功能。研究数据显示,脂肪肝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将会提高1到2倍。

运动减肥还得悠着来

引发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过于偏爱高脂肪和动物性食物;过量摄食、吃零食以及经常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精神萎靡,生活散漫等。不仅瘦子也会患上脂肪肝,就连减肥不当也能减出个脂肪肝来!因为迅速减重也可能会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并在体内乱窜,贻害颇多,跑到肝脏里去,便会导致脂肪肝。

因此,运动减肥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设有安全和有效界限。如果短时内体重减轻过快,对病情反而有害。还要搭配低热量的饮食,保持食物的多样化和健康化。如果运动加上控制饮食半年后仍无明显效果,需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增加药物治疗。

■ 调整饮食 合理分配三餐,尽可能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和甜食。每天摄入的食物要膳食均衡,15%到20%为蛋白质,20%到25%为脂肪,剩余的50%到60%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以瘦肉、鱼类、蛋清以及豆制品等蛋白质为主。橄榄油、菜籽油及茶油等油类提供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更为健康。每日的热量摄入要控制,以每天500热卡到1000热卡为佳。

■ 适量运动 运动方案因人而异,严重的高血压病、心脏病、肝肾等疾病患者,不适合运动治疗。快走、慢跑、游泳、爬楼梯、健身操、跳绳及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一周运动3到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到45分钟。运动后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钟为最佳。

脂肪肝成第一大肝脏疾病!4类人易得这病!患上脂肪肝怎么办?

近十余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的7.18%,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已经降至1%以下,乙肝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我国脂肪肝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发病率达到了20%~30%,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第一大肝脏疾病。

那么,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过度堆积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正常情况下,肝脏中脂肪含量不超过肝脏重量的3%~5%,如果因为肥胖、营养失调等原因破坏肝脏对脂肪代谢的平衡,导致脂肪非正常聚集在肝细胞中,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内脂肪含量低于10%为轻度,10%~20%为中度,超过20%为重度。脂肪肝虽然是可逆性病变,但如果已经影响了肝功能,且治疗不及时,单纯性脂肪肝就会发生肝炎,长期持续发展下去,进而出现肝脏纤维化,这种纤维沉积越来越多,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哪些人容易得脂肪肝?

1. 肥胖的人肥胖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内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肪,剩余脂肪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的堆积程度和体重是成正相关的,越胖的人越容易发生脂肪肝。

2. 爱喝酒的人长期饮酒的人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绝大多数长期嗜酒的人肝脏都有脂肪浸润。据统计分析,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加5~25倍。

3. 营养不良的人外源性的食物摄入少了,就会代偿性导致内源性的产生增多,时间长了就会刺激肝脏脂肪堆积,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所以,脂肪肝并非是胖子的“专利”。

4. 过度节食的人过度节食、长期吃素的人,或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身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能量,就会调动身体其他地方的脂肪、蛋白到肝脏转化成能量来补充。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肝脏,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有哪些表现?

轻、中度脂肪肝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偶有疲乏感,患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黄疸、右上腹隐痛等不适,肝功能可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严重时出现胆红素增高,或合并血糖、血脂升高。

患上脂肪肝怎么办?

1.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控制体重是治疗肥胖性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应及早戒酒;合并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2. 调整饮食结构三餐膳食合理搭配,限制摄入过多的高脂、高糖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3. 适当增加运动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太极、瑜伽、跳舞、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4. 谨慎用药选用药物时要慎重,避免或少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5. 定期复查3~6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和B超,对于转氨酶升高明显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护肝药物,且定期随访。# 健康 热力计划#

(作者 长沙市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 主任医师 李向军 唐情容)

瘦子也会脂肪肝!枸杞水清肝降血脂

【陈品洋编著(中医硕士)】脂肪肝为可逆之症 ,三大要点——慎之在重,戒之在酒,避之在油。-找出病根  饮食无度,肝功能病变-对症食疗  枸杞水,冰糖河蚌灵芝饮 「天天一杯手摇饮,竟然也得脂肪肝?」被称为「万病之源」的脂肪肝,一旦染患,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机率也将跟着大幅上升,同时还可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中老年文明病。 由于饮料当中含有高浓度的玉米糖浆,糖份会转换成三酸甘油酯,堆积在肝脏,形成甩都甩不开的脂肪。养肝,对症才是王道现代人饮食西化影响,炸鸡、饮料取代正餐,外加高糖高油的零食不离手,因此,可以看到脂肪肝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有年轻化趋势,甚至连国小学童也染患此疾。所幸,脂肪肝属于「可逆」症状,首要之举──就是减重,避免饮酒、高糖高油的垃圾食物! 除了减重之外,借由食疗调理,更能帮助恢复受损的肝脏细胞,达到养肝健脾、消脂降压、化湿去痰的目的。中医养肝法枸杞好物,让人清肝又明目! 肝功能失调,影响肝脏的疏泄排毒能力,因此脂肪肝绝非胖子的专利,瘦子也需要留意!枸杞能有效消除脂质,平日可多饮枸杞水! 改变「三个」小习惯,甩掉血脂超有效! 抽菸、饮酒、高油高糖饮食,容易造成高血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将相继出现。-找出病根  血管堵塞,饮食无度-对症食疗  肝胆排毒失常,脂肪代谢失常-对症食疗  冬笋汤,芹烩笋菇 「年纪越大,肝指数自然跟着升高?」 「我的宝贝是不是也有高血脂问题?」 开启高血脂的警报关键字,大约脱离不了以下情况:抽菸、过度饮酒、习惯高糖、高油、摄取过多饱和、反式脂肪、缺少蔬果等膳食纤维等,后续依程度将伴随着胸闷、心悸、头晕、疲乏、无力、胸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出现。你,中了几项?养肝,对症才是王道血脂,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脂肪!血脂异常,血液中不好的血脂浓度过高,即高血脂症,随着年龄增加,胆固醇代谢能力变差,加上现代人对于热量摄取过度(精致饮食),让多余的热量通通转化为脂肪,囤积于身体和器官,加上缺乏运动,肝胆排毒失常,长期下来造成血管内壁堵塞,形成动脉硬化、血栓,甚至是心血管相关疾病等。中医养肝法不可不知新一代隐形杀手!根据统计,台湾成年人高达半数罹患脂肪肝,形成大众「通病」,不过无须过度担心,只要透过健康的生活和饮食调理,仍可以找回健康的身体! 拒绝高血脂,护肝保心的新生活守则:? 饮食清淡:避免精致食物(如糕点甜品、炸鸡汉堡等),励行高纤粗食(糙米、燕麦等)。? 戒菸少酒:菸酒无度有害身心,增加罹患疾病的机率,应该避免,改换其他纾压方式,同时没事多运动,饭后散步。? 改变烹调:少油少炸,改以蒸煮卤方式,借由食疗调养身体,恢复净化肝胆,提高排毒机制。 测量血脂值,留意三高(血糖、血压、血脂),定期追踪身体情况。 本文摘自《肝胆排毒不吃药:100道保肝壮胆安心食疗》/陈品洋编著(中医硕士)/博思智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1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