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部分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预期。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对2002年至2008年间接受手术的999名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182名患者死亡率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817名患者死亡率为48.5%。这一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对结肠癌患者有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如果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叫做hla-i的特殊抗原,那么阿司匹林的辅助治疗“最有效”。反之,则可能没有效果。因此,对诊断为结肠癌且肿瘤表达hla-i抗原的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可改善他们的预期寿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尔弗雷德诺伊格特博士指出,新诊断出的结肠癌患者或其家人经常询问,除正常的医疗方案外,患者还应做些什么。他此前从未推荐过阿司匹林,但现在准备这么做。
阿司匹林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抗栓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的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但如何正确用药
才能发挥其最好的疗效?
用药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专业药师告诉你
01
阿司匹林早晚服用均可以
不少患者对于阿司匹林应该在晚上服用还是早上服用存在疑惑。
广医三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少志介绍,对于早晚服药时间,目前研究上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清晨血小板活性增强,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因此建议清晨服用。另有研究认为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降低血压,因此建议晚上服用。
但其实,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来看,该药服用后几小时血药浓度可以达到高峰,反复用药的话抗血小板的作用却可以持续几天,因此不管晚上服用还是早上服用抗血小板的作用都是持续存在的。所以,服用该药物不用拘泥于一定要早上还是晚上,长期规律服药更为重要。
02
不同剂型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过,不同的药物剂型会影响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兆琦建议,如果服用的是普通片,该种剂型的药物是在胃部分解,所以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如果服用的是肠溶片,该种剂型的药物在酸性胃液中不溶解,在碱性肠液中溶解,若选择餐后服用,食物会延缓药物的吸收,同时若与食物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可能导致肠溶片提前释放反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因此肠溶片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1小时服用。
03
建议每天固定服药时间
避免漏服
日常不少患者偶尔会忘记服药,漏服药物是否会有影响?
刘少志介绍,单次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内现有血小板的活性,但人体每天会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而需要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使新生的血小板受到抑制。
偶尔漏服一次不会对抗栓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若经常漏服势必会导致血栓风险增加。因此,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服药。若当天漏服,当想起来时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当天不需要补服,下一次按正常剂量服用即可,不需要剂量翻倍,以免增加不良反应;若当天漏服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较久,则当天补服一次,下次继续按常规剂量服用即可。
04
服药期间切忌饮酒
刘少志介绍,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不可饮酒。“同时饮酒可增加胃黏膜及肝脏损伤的风险,也因阿司匹林能抑制酒精代谢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减慢酒精代谢,使得身体酒精蓄积,更易发生酒精中毒。”
如不可避免需要饮酒时,应错开与阿司匹林服药的时间,使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给人体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05
这些人群服药容易出现
消化道不良反应
在服药时发生不良反应往往容易影响到服药的连续性,特别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而抗拒吃药,因此关注阿司匹林在消化道方面的不良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黄兆琦介绍,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年龄>65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同时服用抗凝药或抗栓药以及有吸烟喝酒史等。
对于上述情况,应咨询专业医师,适当地加用护胃制剂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
06
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应
重新评估调整用药
当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血栓发生时,在医学上称作“阿司匹林抵抗”。当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刘少志介绍,首先,需要进行重新评估,是否因为药物以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戒烟?其次,需要确认是否规律服药?有没有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阿司匹林疗效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果以上因素都可以排除,在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时,可采取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或换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的措施。
提到阿司匹林,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家里有老年人的,大部分都买过、甚至吃过这个药。
之所以吃这个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预防血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其实,除了这个重要功效, 阿司匹林还可以止痛、预防癌症、治疗妇产科疾病、防治痴呆...
正因为它应用领域如此广泛,才一度被医学界的学者们称为 “万能神药” 。
1.解热镇痛
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 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
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才发现,柳树皮的 有效成分是水杨酸 ,于是将其成功提取、优化,并命名为阿司匹林,广泛用于止痛。
阿司匹林还可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 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痛、神经痛和感冒发热等。
2.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也很强。
急性风湿热患者 ,在用药24~48小时内可退热,关节红肿及疼痛也可缓解,全身不适症状得以改善;大剂量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明显疗效。
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心血管
怀疑 急性心梗 时,可迅速嚼碎300mg(一般为3粒)阿司匹林,用于急救。
心梗后,小剂量(100mg,一般为1粒)应用阿司匹林可 预防心梗再次复发 。且对于已经行心脏支架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另外,对于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我国专家推荐可小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用于提前预防将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脑血管
早在1982年,美国FDA就已批准应用阿司匹林,来 减少中风复发 风险。
除此之外,其还可 降低中风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以及其后续发展为中风的风险。
4.术后防血栓
很多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此时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急症。
而阿司匹林具有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功能,对于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5.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并不是血糖高,而是高血糖带来的一系列血管并发症。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延缓糖尿病患者的动脉血管病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目前专家建议: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伴有早发的心血管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中的至少1项,建议 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6.预防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指怀孕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伴蛋白尿(泡沫尿),如果不控制会发展为子痫。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后续会出现全身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
目前推荐: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和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在 孕早中期(孕12-16周)可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维持到孕28周。
7.预防肿瘤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 结肠癌(为主)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等,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这种益处需要患者 至少服用5-10年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目前并没有指南明确推荐,通过提前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
预防癌症还是得从远离身边的致癌物做起。
8.防治痴呆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或可通过减少大脑内的炎症损伤,来改善智力,并延缓痴呆症状发展。
有助于 预防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机体衰老而导致的记忆力减退 ,将来或许还可以用来防治老年痴呆。
*此处治疗方案仅做科普用,不能直接指导用药,具体诊疗方案请咨询专科医生。
任何药物都是一柄 “双刃剑”,治疗疾病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1.消化道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会刺激消化道粘膜,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或疼痛等不适较为常见。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还可导致 消化道出血或溃疡 ,但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较为罕见。
2.消化道外不良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外出血,但十分罕见。
3.过敏
包括哮喘、轻至中度的皮疹、荨麻疹、水肿等。
4.其他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肾损伤、急性肾衰竭、Reye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可影响所有脏器,但对肝脏和大脑危害最大)、肝毒性、头晕、耳鸣等。
*在医生的合理指导下,大部分副作用都是可以避免的。
阿司匹林虽然神奇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即能让人获益、但又有弊端。而规范应用,才是让大家能最大受益的前提。
1.合适的剂型
1)肠溶剂
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明显弱于普通片剂和缓释剂。
目前使用的肠溶剂主要有肠溶片和肠溶胶囊,其中 肠溶片的应用最广,即拜阿司匹林。
2)缓释或控释剂
可以使药物非恒速、缓慢的释放出来。
其用药次数较普通剂型少, 用药时间间隔得以延长。
3)复方制剂
通过多种药物的相互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在 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缓释材料是单硝酸异山梨酯,其与阿司匹林制成复方制剂,既可提高药效,又可以减少漏服。
4)泡腾片
酸碱度接近于中性,从而防止了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同时加速了药物的吸收过程。
因此 疗效更迅速、方便,非常利于儿童服用。
2.合适的剂量
目前指南均推荐:长期使用的话,一般以 小剂量 为主,即 75-100mg。
3.合适的时间
肠溶片建议:餐前服用。
因为肠溶片是到肠道后才会分解释放,餐前服用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普通片剂建议:餐后服用。
4.长期的坚持
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用,反而会 增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而且出血风险也不会随之降低。
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阿司匹林问世100年来,一直是老药新用、一药多用的典范。
作为世界上最经典的三大药物之一,挽救无数人于病痛之中。期望今后,还能发现它更多、更重要的价值,造福更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王云鹏.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2(2):176-178.
2.袁晋青,徐娜.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z2):42-44.
3.郭凯敏,许可,赖毓冕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9):857-859,867.
4.胡毓洪.阿司匹林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抗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5.李晓平.阿司匹林剂型药物研究综述[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625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07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