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服止痛药易患慢性头痛瑞典哥德堡大学近日一项研究发现,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是导致慢性头痛的重要原因。
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4.5万人,对他们是否受到慢性头痛的困扰以及服用止痛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服用止痛药引起慢性头痛的情况非常普遍。
参与研究的哥德堡大学科学家佩妮拉?约恩松说,目前还不清楚止痛药与慢性头痛的深层联系,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人们过量服用了这些止痛药。
瑞典约有15万人受到慢性头痛的困扰,其中女性患慢性头痛的几率比男性高出3倍。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公共卫生保健中心下属的波士顿女子医院用4年的时间对16031名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为65岁的男性自愿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给志愿者每周服用药频率超过6~7次,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不服用者增加了38%,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则比不服用者分别增加了34%和26%。
?头痛让每个人都头痛!根据WHO统计,头痛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相较于所有疾病,每年头痛造成的失能人数是世界第二。然而,我们对头痛的理解并不够透彻,很多人甚至觉得吃止痛药就好,头痛不是什么病。
「头痛是病,而且它有一定的病生理机转机制,吃止痛药对频繁头痛者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师、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陈世彬说。
17年前陈世彬就加入荣阳头痛研究团队,致力解开头痛之谜,是国际知名的脑神经研究专家,研究成果杰出,荣获108年度科技部「吴大猷先生纪念奖」。
他主要研究最痛和最难缠的两款头痛——RCVS(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症候群)及migraine(偏头痛)。RCVS是最严重也最危险的头痛类型,若太晚发现,有相当高的机会会产生中风(缺血性脑梗塞或脑出血);偏头痛则是造成全世界最多人失能的神经科疾病。
然而,脑神经运作相当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因此陈世彬的角色除了看诊、开药外,还得投入研究,解开头痛之谜,才能对症治疗。
? ? 陈世彬是国际知名的脑神经研究专家,研究成果杰出,荣获108年度科技部「吴大猷先生纪念奖」。(图/陈世彬提供) ? 全台第一个发现雷击头痛RCVS的病征RCVS引发的疼痛是头痛之王,患者在发病期间会产生瞬间爆炸般的头痛,又称为雷击头痛。陈世彬说:「这个痛是会痛到在地上打滚、尖叫和求救的可怕的头痛。」
这类的头痛通常伴随排便、性行为、洗澡或情绪激动等动作而诱发,对病患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常有患者怕到不敢洗澡、不敢上大号,北荣的头痛门诊中有1-2%病患属于此类。
但在2007年以前,全世界对这个疾病是很陌生的,仅有北荣、美国和法国三个研究团队关注它,RCVS的名称也是当时的专家共识决定的。陈世彬表示,会开启这一系列研究,主要原因是一开始遇到一个病人头疼到没有药可以解决,接着产生视觉皮质区中风而失明,团队才开始针对这个谜一般的病进行研究。
团队发现RCVS患者的脑血管摄影中,可以看见血管一节节收缩的痕迹,收缩的状况由小血管慢慢移到中央血管区,因此刚开始检查时很难看见。RCVS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可逆性脑后方白质病变或脑水肿达9-38%、缺血性脑梗塞达4-54%,以及脑出血可能高达20%,必须及早诊断。
? 左侧是脑部血管收缩的图,白色箭头是血管收缩处,黑色箭头指的是收缩后面有时伴随血管扩张,因此血管看起来像念珠状一节一节,右侧则是恢复成正常的样子。(图/陈世彬提供) ?荣阳头痛研究团队是全台第一个厘清RCVS临床表现、建立检查与治疗标准流程、找出并发症的团队,并开发新影像技术协助诊治和探讨病生理机转,在RCVS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可说是世界第一。
至于血管为何会收缩呢?陈世彬坦言,目前掌握的RCVS病生理机制不算全面,不过全世界目前只有荣阳头痛研究团队有针对此病病生理机转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现在知道病患的交感神经容易过度活化,且产生过度的氧化压力,因而导致血管收缩,这些现象跟病患带有某些基因有关。此外,血液中内皮前驱细胞数量少、修复大脑血管功能较弱者,也是RCVS的好发患者。
近期团队透过全基因体关联性研究,也有新的发现。陈世彬表示,RCVS患者的基因位点分布与其他人差异很大,而这些基因也跟血脑障壁破坏、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有关。 ? 左一为正常大脑,由左至右为脑出血、脑中风及脑水肿的样子。(图/陈世彬提供) ?「也就是说控制RCVS的并不是单基因遗传,而是很多基因都贡献一部分,如果你的基因位点(染色体上基因所在位置)都很不好,就很像拿到一手坏牌,容易有这些病症。」陈世彬说。
目前RCVS的治疗方式会采用脑血管专一性的「钙离子阻断剂」,它是一种血管扩张的药物。陈世彬提到,有趣的是它可以马上缓解头痛,但无法立刻改善血管收缩的情况,病患头痛消失的时候,反而是血管收缩最严重的时候,也因此需要持续服药到血管恢复为止,目前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清楚为何洗澡会引发RCVS。
这个疾病还有许多谜,等待研究团队努力解开呢!
? 大脑没有痛觉,那偏头痛怎么来??相较于RCVS痛到痛不欲生,偏头痛则是受大众忽略的疾病。
陈世彬表示,偏头痛是病,但有时却会被误以为是单纯的感冒或经期症候群。他在临床就看到好多病患苦于头痛,一个月痛超过15天以上,到处打针、吃药,吃到肝肾胃都坏掉,头痛还是好不了。根据北荣资料统计,目前严重的慢性偏头痛患者大约有1.7%,比例相当高。
陈世彬提醒,偏头痛并不一定是单一边的头痛,它可以是痛在双侧或头顶,有时是连肩颈或整个头都会痛,发病时的症状还有恶心、呕吐、畏光和怕吵的症状,有些人在发作前还会出现视觉预兆,眼前会出现闪光或盲点,而看不到前方的状况。
? 视觉预兆者眼前会呈现模糊看不到前方的景象。(图/陈世彬提供) ?偏头痛的病生理机转也相当复杂,最重要的假说是「三叉神经血管理论 」(Trigeminovascular theory)。陈世彬解释,大脑本身没有痛觉神经,脑膜才有痛觉神经,头痛就是来自脑膜周围的三叉神经末梢纤维,当这些神经纤维被活化后,会造成局部的神经性发炎,使得疼痛神经的末梢被更进一步活化,讯号传到大脑中枢后,让我们有疼痛的感觉。
? 偏头痛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脑膜周围的三叉神经末梢纤维被活化而带起的连锁反应。(图/陈世彬提供) ?为何有人的三叉神经比较容易被活化呢?陈世彬表示,基因是影响偏头痛的原因之一,父母有偏头痛状况,孩子也容易是偏头痛患者。近年欧美国家大规模研究全基因体关联性,已经找到44个跟偏头痛有关的基因位点,而北荣的研究团队则找到4个位点,其中两个跟欧美发现的位点一致,另外两个则是中国台湾人独有的。
陈世彬表示,有个偏头痛的基因位点「TRPM8」是全世界共通的,它掌管离子通道,且与冷的 *** 所造成的疼痛有关,这说明天气变化或温度改变,如大热天突然进到冷气房,确实跟头痛有关联性。因此未来或许可以针对此离子通道设计药物,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
陈世彬认为,针对偏头痛严重的病患,将来的目标是可以透过筛检看哪些基因造成头痛,然后对症预防、调整体质,减少头痛发生的频率,而不只是吃止痛药来治标。
? 后记:医师最幸福
?即使研究卓越,陈世彬还是最喜欢当医师,「做了很多研究不一定有结果,但把病人治好是有成就感的,所以我更喜欢临床。」
他印象很深刻,刚升主治医师不久,就收到一位年轻患者不明原因昏迷插管已快一两个月,但她的CT、MRI都是正常的,这时科主任刚巧出国,就交给他处理。当时大家都找不出原因,他觉得病患的病程,跟之前国际神经学会时,美国研究团队报告的一个案例很像。
「当时台北荣总没有人诊断过这个病,我决定写信去美国,请当初发现这个病的医生帮忙验患者的抗体,然后把患者血液寄到美国,后来证实是抗NMDA受体脑炎,一种免疫疾病(注: 此病曾被写成小说并拍成电影《我发疯的那段日子 Brain on fire》)。陈世彬表示,当时紧急做血浆交换,才做到一半患者就清醒了一小时,然后又持续昏迷,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这位病患是与家人开心走着离开医院。
这件事让他非常欢欣鼓舞,更下定决心要好好做研究,嘉惠病人。尽管「研究的困难多到不知从何说起」,但他坦言突破困难后,收获相当大。而且要不是读博士时被教授指派做动物实验,他也不会多了一项研究利器,能够做流行病学以外的研究。
? 陈世彬曾至哈佛神经血管研究室进修,他笑说自己每天走五公里上下班,因此晒得很黑。(图/陈世彬提供) ?陈世彬笑着说,神经科学本就是奠定在科学家无数的错误、突破困难之上。以往神经科学被笑说是「 know everything, do nothing 」,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许多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或一些罕见疾病如渐冻人、多发性硬化症等,都有一些新的治疗发明,相信在可见的未来都不再是绝症了。想到这,陈世彬就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对许多人而言,头痛发作时就像警报器一样,随时 *** 大响,造成身心巨大的压力。
现代人生活型态紧张忙碌,头痛是大脑不堪压力负荷的一项警讯,其中偏头痛是求助门诊中最常见的一种头痛。专长治疗头痛的高雄荣总神经内科施景森医师表示,有些患者一发生偏头痛就吃止痛药,反而造成药物成瘾,或是服药后更痛。其实偏头痛可经由预防,进而降低发作频率及对止痛药的过度依赖。
偏头痛就像警报器!「54321」你符合几项?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对许多人而言,头痛发作时就像警报器一样,随时 *** 大响,造成身心巨大的压力。有人因老是单边头痛,就说是「偏头痛」,施景森医师表示,其实「偏头痛」具有许多特征,痛一边只是特征之一,根据统计有1/3的人是两边都痛,诊断偏头痛目前有一简易口诀「54321」可供读者参考。
5:头痛超过5次以上
4:不吃止痛药,头痛会持续4小时以上
3:正常情况下,3天内(72小时)头痛会自行缓解
2:具下列四项特征中的两项:单边、搏动性疼痛、中度或重度疼痛(以0-10分的疼痛量表评估,至少是4分以上)、日常活动会使头痛加剧或避免此类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1:合并下列其中一项:恶心、呕吐、怕光及畏吵
施景森医师提醒,当怀疑自己偏头痛发作时,还是先到神经科挂诊,排除其他病因。除压力易诱发偏头痛外,有人对光线敏感,有些心脏用药如:降血压药或冠状动脉扩张剂(硝化甘油舌下含锭)等;食物方面像是巧克力、起司、红酒、味精等均可能诱发偏头痛。因偏头痛诱因超过百种,可自行撰写头痛日志,记录发作频率、强度,以及可能的诱发因子,就诊时供医师参考。
依赖「感冒糖浆」副作用大 易成瘾而不知
很多偏头痛的病患发作前会有些前驱症状,可能一觉醒来感觉特别疲惫,类似感冒症状,有人以为自己感冒了,会买市售的感冒糖浆喝,这些药因内含鸦片类成分、咖啡因与止痛药能缓解头痛,虽然第一次喝一瓶见效、后续容易频繁使用或得加重剂量,长期下来使用过量,易产生药物依赖。
施医师在门诊即遇到一名事业成就斐然的林小姐(化名),因为天天头痛,每当发作就自行购买市售止痛药,吃到药物成瘾,并且服用任何止痛药都失去效用,甚至吃完止痛药后更痛。像林小姐若不吃止痛药无法工作且每月头痛次数超过15次以上,已符合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诊断,因在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施医师建议林小姐住院接受药物戒断治疗。刚开始因戒断症状产生反弹性头痛、不停地呕吐,经加入点滴止吐药与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几天后不舒服解除,头痛次数也大量减少,大约两周后出院。林小姐回想过去头痛发作时,都想去「撞墙」、觉得「生不如死」。现在的她好像整个人RESET,生活重新开机、更有活力。
图片
▲高雄荣总神经内科施景森医师
偏头痛可预防降低发作次数 不再依赖止痛药
透过预防,患者可不再饱受偏头痛折磨。目前预防偏头痛的口服药物有抗癫痫药物、乙型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和抗忧郁剂四大类型,医师可依病人症状搭配给药,例如有情绪忧郁问题者可用抗忧郁药预防。此外抗癫痫药物topiramate能有效降低头痛次数与频率外,兼能减重,可谓一举两得。针剂型的肉毒杆菌对预防慢性偏头痛有一定疗效,如符合健保给付规定,不需要自费施打。
近来亦有新型针剂药物如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单株抗体,可一至三个月打一次,能有效减少患者偏头痛的发生。这些预防性药物都相对安全,其主要作用机转为减少脑部敏感性或提高偏头痛被诱发的阀值,虽有嗜睡、头昏等副作用,建议由低剂量或从睡前开始服用,可减少不适。预防性药物使用三至四个月后,可评估病患的发作频率,待头痛次数减少、强度减弱达到预期目标时,可考虑减少或停止预防药物,偶尔头痛发作时再吃止痛药即可。
与偏头痛和平相处 医:须有长期抗战心理准备
其实偏头痛的发作与体质有关,施医师观察很多偏头痛患者,大都个性较急、性格追求完美且富责任感,很多都事业有成或在家庭与团体里扮演重要角色,但也容易给自己太大压力以致产生负面情绪,导致身心不堪负荷。
他提醒「头痛其实是一种压力警讯」、「提醒我们大脑已不堪负荷需要休息,如果仍不肯休息,经由严重的头痛与不停地呕吐,强迫我们立刻停下来、好好休息。」学习与偏头痛和平相处,除了经常使用的预防与急性止痛药物外,另可搭配静坐冥想、针灸、 *** 热敷、芳香精油等,按照医嘱服药,尽量放松身心,不要病急乱投药,相信必能战胜偏头痛,享受快乐人生。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5717 关键字:施景森, 偏头痛, 新型针剂药物, 头痛, 高雄荣总, 神经内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0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