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羽先祖名讳
宋元之后,关羽信仰崛起,除了出现关羽一系列故事之外,许多人人开始围绕关羽考证他的一切身份。他们不同于市井创造的稗官野史,作者也不同于那些落魄文人,常常还是一个时代的大学者,大学问家。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编故事,他们是以非常严谨的态度立足正史围绕关羽进行一系列的考证。这方面出现了许多“学术著作“,著名成果如下:
元朝胡琦的《关王事迹》,明朝的赵钦汤、焦竑的《汉前将军关公祠志》、明朝顾问辑的的《义勇武安王集》、明清之际钱谦益的《重编义勇武安王集》、清朝张镇的《关帝志》、清朝彭绍升的《关圣帝君全书》还有无名氏的《关帝宝训图注》等等。
关帝圣迹图
这些著作对关羽的身世、籍贯乃至生平著作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考证,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样。
例如考证关羽的籍贯,《三国志》上说关羽是”河东解人“,本来说得清楚了,但关羽的粉丝还是觉得太笼统了,应该具体到村,所以他们考证出,关羽的籍贯是关羽籍贯是山西解州宝池里下冯村(见钱谦益的《关圣帝君传》)。
精确了地理位置,就要精确时间线。
首先是关羽的生日,他们考证出关羽出生在汉桓帝延熹三年(也就是公元163年)庚子年六月二十四日(见王朱旦《关侯祖墓碑记》)。不过这一点没有形成权威的观点,除了六月二十四日,还有六月二十二日生的说法、五月十三日生的说法(见梁章钜《三国志旁证》)。
除了关羽的生日,清朝康熙年间解州太守王朱旦在《关侯祖墓碑记》里接着考证了关羽孩子的生日,第一任妻子是胡氏,于汉灵帝光和九年戊午月生儿子关平。除了儿子,许多家谱传记里都记载了关羽后世子孙,尽管《三国志》里说蜀国灭亡的时候,庞德的儿子庞会到成都,将关家满门屠杀,但“做研究”的这些人仿佛没有看见一样,依然能够考证出北魏的关朗、南宋的关康之、唐朝的关播都是关羽的后人,而且关羽的后代一路捋下来,都能找到一群后人。
解州关帝庙
往下捋到头,往上也要追到头。
他们考证出关羽是的祖先是前有夏朝的关龙逢(这个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后有东周的关令尹喜(见胡琦的《关王事迹》)。
关龙逢是夏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的丞相,他多次进谏,夏桀最后烦了,就把他给杀了。关羽是他的后代,也算是忠良传家,但关龙逢是豢龙族的后人,关龙应该是豢龙,就算写作关龙,人家的姓氏也是关龙,而不是关——当然这一点没有关系,编故事的人自然有自己解释的套路:后人省略了呗。
那关令尹喜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位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函谷关拦住老子,让他讲道德经,然后在传说里他跟着老子一起出关,最后成为神仙,这位固然厉害,但关令尹喜这个关明显是函谷关的关,而不是人家的姓,令尹是官职,关令尹喜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函谷关的令尹名叫喜,后来以讹传讹,有的称呼他为关尹子,有的称呼他为尹喜,他不但成了道教的神灵,没想到还给关羽做了远祖。更绝的是还考证出关羽的爷爷叫关审,关羽的爸爸叫关毅。
关帝全家福
王朱旦是怎么考证出关羽的爸爸和爷爷名讳的呢?因为两个梦。
《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记》里说,有个叫于昌的人做梦梦见关二爷大喊“易碑”,醒来之后就听说有人淘井得到两块大砖,上面有字,合起来读,左侧有五个字,写着“生于永元二”,右侧有三个字写着“永寿三”,中间有十七字写着“先考石磐易麟隐士关公,讳审,字问之灵位”,旁边还有三个字,写着“男毅供”,背面写着“道远”二字。
于昌结合自己的梦感觉这个砖头了不起,急忙告诉解州太守,解州太守名叫王朱旦,大吃一惊,因为他之前在涿州也做过一个梦,梦见关二爷请他喝酒说:“烦请你用如椽之笔为我叙述生平。”又回头叮嘱周仓:“保护好他别受伤了。”结果第二天王朱旦到朋友家喝酒,大醉,从马上摔到石头上竟安然无恙,这才明白是关二爷保护自己。
关帝圣迹
今天看到这个砖,他恍然大悟,原来是关二爷所说的叙述生平就在这里应验了。他们两个解读了这块砖上的文字,这块砖乃是关羽父亲为关羽爷爷立下的灵位,所以关羽的爷爷名叫关审,这碑是关毅所立,则关羽的爸爸是关毅,字道远。显然这个名字来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充分证明关家诗书继世。
所以王朱旦还做了一番发挥,说关审饱读诗书,熟知《春秋》,见东汉朝政腐败,不忍同流合污,于是回到老家独善其身——这是演义小说里常用的人设啊,然后剧情就是家里出来一个不安分的,这个人自然就是主角关羽。关羽就是在祖父的教诲下长大,所以深谙忠义之理,爱读《春秋》。关审死后,关毅守孝三年,本来耕读传家,奈何关羽看不惯吕熊欺负良善路见不平一声吼,杀人后流浪。衙门找关毅要人,关毅投井自杀——这就是为什么在井里捞出汉砖的缘故。
关帝救劫宝训
这件出土文物可是填补了关羽历史上的空白,但也就在民间引起骚动,当时严谨的学者都不认可,雍正的时候因为要封赏,礼部还讨论过关羽爷爷和爸爸的名讳问题,结论就是不可信。
其实王朱旦这种造假行为已经不新鲜了,早在宋朝,关羽刚火起来的时候就有人用过了。
洪迈《夷坚志》上说南宋绍兴年间在洞庭湖就有渔夫打捞出一枚“寿亭侯印”,这可是关羽当年的印章,当即供奉在玉泉山关庙内。这还不算,后来又有人砍树挖出一枚寿亭侯印,这印章上还写着刻制时间“汉建安二十年”。洪迈作为精英阶层,对此表示怀疑,他说关羽是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印章上不应该少一个汉字,再说关羽是建安四年就被封为此侯,怎么可能到建安二十年再刻印?
通过这么一分析,显然这是故事听多的好事者故意造假,因为在当时许多故事都把关羽叫做寿亭侯,有意忽略了“汉”字。明朝嘉靖版本的《三国演义》里把这个都演化出了一个情节,当初曹操就是封关羽为寿亭侯,关羽不干,说我降汉不降操,前面必须加上一个“汉”字,这样才配得上我的风骨——这关二爷真够阿Q的。
二 、关羽竟然还留有墨宝
按照这个故事所说,关羽还应该有一枚“汉寿亭侯印”的印章,未见出土,却见使用过,在潮州、丰顺关帝庙内有关羽的墨宝:风雨二竹。说是关羽所作,证据之一就是上面钤着“汉寿亭侯印“和”关羽印“(见潮州关帝庙),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就是当年被困曹营时所作,关羽还题写两首诗以明心境,风中竹写着:“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东君显然是曹操,竹子则是自己。
雨中竹上提着“大业修不然,鼎足势如许,英雄泪满襟,点点枝头雨。”——这一首感觉不像在曹营里所作,倒像是走麦城的时候所作,这英雄泪满襟显然是从杜甫诗里借用的,反正关二爷死后成神,杜甫也归他管,用他的句子是给少陵野老面子。
除了诗词,还流传下来两个名言警句,一则是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另一则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总之就是劝人行善积德,听起来就像是一个老太太在絮絮叨叨,丝毫不像一个领兵一方的将帅所说。
这还只是一两句话,最厉害的还属编造书信,元朝人胡琦在《关王事迹》里就提到一封《辞曹书》,据说是关羽挂印封金的时候给曹操留下的书信,胡琦就说“考其文义,不似汉时文字”,就没有收录,但到了明清时期,关羽成神成圣,不辨是非了,出现了许多关羽的书信。
有《与张桓侯书》,关羽在曹营期间给张飞写的信,叙述自己的清白,他在信里称呼张飞为翼德,一下露馅,张飞在正史的字是益德,演义小说里才写张翼德,显然这位作者是小说看多的主。
还有《官渡与曹书》,关羽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写给曹操,劝曹操忠心辅佐汉室——好吧,如果他忠心辅佐汉室,那你为啥还要找你大哥去,跟着曹操辅佐不就行了吗?
还有《与张辽书》,关羽在曹营的时候,张辽多次劝他留下,二人有过谈话,这封信是对他表明心迹。
《拜汉寿亭侯复操书》主要是领寿亭侯之封,对曹操一种礼貌性感谢。后来他知道了刘备下落,给曹操写了《归先帝谢曹操书》,写了一封好像不尽兴,又写了一封《又致操书》,内容都是大谈忠义,同时感谢知遇。
以上编的这些信都出现在同一个时期,足以说明一点,这些人都很在乎关羽这个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所以帮他给张飞写信自述清白,帮他给张辽写信说自己义不帝秦(曹),帮他给曹操接连写信,他们就是在证明关羽的清白。
除此之外,还有《答陆逊书》,劝陆逊同心抗曹。《慰先帝书》,劝刘备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还真是处处抢戏。
通过这些文人们的努力,成功地将关羽的故事和历史搞混淆了,不光老百姓会把《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当成史实,许多文人也分不清了。
例如明末的著名将领卢象升本也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出身,他带兵路过河南的“恨这关”,据说关羽当年过五关其中的一关,过去之后“立马回头恨这关”,卢象升怀古,写下了一首《过恨这关诗》“ 千古英雄恨这关,疆分豫楚几重山。……遐思壮缪当年事,历尽江山识岁寒。”
大学者李贽《过桃园谒三义祠》,感叹桃园三结义,“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专门批评这种现象,举了好几个例子,有感叹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有赞叹关羽有定力不受美色诱惑秉烛夜读的……但关羽信仰如惊涛巨浪滚滚而来,他的声音立刻就被淹没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从老子到庄子之关尹子——卷一8
下一篇: 道教入门知识一百八十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