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
让我们啜一口茶吧!午后的阳光照射着竹林,泉水涌起欢欣的泡沫,松籁回响在我们的茶炉之中,就让我们憧憬那虚幻的梦境,沉醉在那些平凡琐碎的事物之美中。
《茶之书》是世界知名的日本美学家冈苍天心的名作。书中他考察了茶道之种种,对茶道的艺术与精神做了鉴赏,并借此阐述自己关于东洋美学之理念。讲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东方传统艺术精神。这本书是一个多世纪以前,日本人冈苍天心,觉三,1863—1913,明智美术运动的指导者、思想家。
1905年至1906年他在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洋部长期间,用英文写成了《茶之书》。1906年这本书在纽约出版后,立刻在全美掀起东方文化的热潮。
原产于中国南方的茶树,早就被中国的植物学和医学界所熟知。唐朝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
茶因为有消除疲劳、愉悦心灵、增加意志和恢复视力等功效,受到高度的评价。它不仅被作为内服药口服,还常常被制成软膏外敷,以缓解风湿病疼痛。道教徒主张茶室制造长生不老仙药的中药原料;佛教徒则在长时间的静坐冥想时大量饮用,以驱赶睡意。
陆羽在《茶经》中讲述了制茶的方法。他主张除了盐以外,不使用其他原料。陆羽详细说明了用水的选择及煮沸的程度。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煮沸则分三个阶段:第一沸,如鱼目般大小的水泡浮上表面;第二沸,水泡如水晶珠子涌出泉眼;第三沸,釜中之水如波涛翻滚。首先把茶饼放在火上慢慢烤灸,直到它变得像婴儿的肘臂一样柔软,然后用优质的纸片包住,染成碎末。在第一沸时放盐;第二沸是放入茶叶末;第三沸时注入少量的冷水,使茶叶沉淀,并恢复“水的青春”。之后,注入茶杯中细细品茗,如甘露,薄膜般透明的嫩叶就像悬挂在碧空中的点点鳞云,又如漂浮在翠绿色水流上的圆圆睡莲。
唐朝诗人卢仝这样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之书》是一部美学经典。它强调“生活”和“艺术”的一体性,认为茶道的理想,就是发现人生琐事中的伟大,断言“只要我们愿意承认它,完美会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反之,艺术本身也必须和生活密切相关,“杰作存在于我们自身当中,正如我们也存在于佳作之中”。它还反复强调艺术的“不完整性”,指出了茶室里处处避免着对称和重复。
同时这本书还是一部哲学论著。它说的“道”与其说是“路径”,不如说是“通路”。它是宇宙变化的精神,是永恒的生长,在不断回归自身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形式;茶道是以佳茗、花卉和绘画等组成的即兴戏剧。在那儿、时间、空间无始无终。在宗教中,未来在我们身后。在艺术中,现在就是永恒。
茶和禅的关系众所周知。茶道是由禅宗仪式发展而来的。老子的名字也和茶的沿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子待客的礼仪始于老子的高足关尹子,他最先在函谷关向“老哲人”献上了一碗金色的仙药。这是道家很早就开始饮茶的确切证据。
《茶之书》(The Book of Tea)一本关于日本茶道的著作,形象地说明了儒释道三种教义的不同倾向,茶道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在书中你能找到答案。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尹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下一篇: 从老子到庄子之关尹子——卷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