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正宗的“天下第一福地”碑刻,南宋吴琚正书写,远碑立于说经台
宗圣宫就在楼观景区西侧,景区全年免费,但被很多人忽略,其实这才是“最正宗”的楼观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其实,这只是上半句,下半句应该是: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寻找自己还活着的证据。这是我一个学佛的朋友说的,说的虽有点超脱,但绝对碰触到了旅行的根本。
立在曲江新建楼观景区最北侧的“天下第一福地”石刻
旅行的目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定要找到自己不知道的或者没见过的东西,也一定要有不一样的感受甚至醍醐灌顶般的觉悟,那么旅行的过程就必然也必须带有“寻找性”和“发掘性”了。
屹立在曲江楼观门口的砖雕,描述了历朝皇帝来楼观祭拜的场景,砖雕很精致,大赞!
环山路边,广场最西侧有个不是十分高大的门楼,这就是宗圣宫遗址的北门,这个门其实是宗圣宫的后门。
由于东侧曲江新建的楼观十分雄伟气派,游人基本都被吸引了过去,这里往往被人忽略。
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座神奇的道观。
终南山下,树木苍翠而茂密,雾气蒸腾,是各种古籍中的“福地”,既然为福地,自然有神仙居住,终南山到底有多少神仙洞府我没有统计过,但它被称为“仙山”却常有耳闻,甚至长安的“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也正源于此。来到周至的楼观台,很多人会被壮观的建筑所吸引,很快在“天下第一福地”的石头前合影,接着踏上斑驳的青砖急匆匆来到新修的巨大售票楼前,然后再急不可耐地买电瓶车票开始参观游览。两三小时后游览完毕,大多已被各种新建的,大气磅礴的古建楼舍所震撼,但仅仅是震撼而已,至于其它的,总好像感觉缺点什么......
缺什么?缺的是古的气质和仙的灵气。
门前记载宗圣宫历史的碑文
新建的广场最西边,不高不低的门楼前,竖着不太显眼的石碑,碑子上刻“宗圣宫遗址”。什么?这竟然是“宗圣宫”,作为一个经常带领外地朋友来楼观台旅游的“达人”,我竟羞红了脸……
我一直天真的认为,“宗圣宫”只存在于记载中,楼观就是楼观,和宗圣宫关系不大。可它就在楼观台下边,就在我来了无数次的地方……
进门后“大道希夷”碑刻,就是大道听不见(希)、看不到(夷)的意思。
最西侧是宗圣宫遗址,根据碑文记载复建的和它并排分布在东侧
最北侧是文始殿遗址,尹喜也被称为“文始真人”
提起宗圣宫,先说一个人“尹喜”。
尹喜是东周人,是东周时大散关的令,也就是关系首都安危的四关之一大散关的长官。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能看出尹喜这个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实际确实如此,尹喜是当时的大将军、大夫,又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十豪”之一。这里打个岔----“先秦十豪”都是谁?这个说法最早源于《吕氏春秋》,原文如下:"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他是和老子、孔子、墨子等圣人一个层次的人!
宗圣宫最大看点就是历代留下的碑文真迹和古树
碑文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说明的清清楚楚
这么一个厉害的角色,却比较喜欢观天象和望气。尹喜在楚康王时任巨大夫,为东宫宾友,这让他有了闲暇时间去研究天相。于是他就在宗圣宫位置,也就是自己的住所处结草为楼,研究天相。一日,尹喜覌东边紫气冲天,天文显瑞,断定必然会有圣贤从东边度关而来,于是申请为函谷关关令。
楼观先师传----记载楼观自尹喜以来三十多位先师事迹
碑文仍然清晰可见,碑座所处的位置正是当时宗圣宫的位置
从大散关到函谷关,从西边到东边,这种虔诚的期待终于有了结果。尹喜遇到了老子,并拜老子为师。他把老师接到了自己的住所,也就是现在的楼观台,请其著《道德经》并传道。
大元重建楼观的碑文
东侧并排复建的就是依据这个记载而来的
之后,老子在楼观台开始传经布道,这里成了老子的一个教学基地。正因如此,关中就有了很多和老子有关的遗迹和地名。比如,相传关中有三个楼观,一个在周至,一个在兴平,一个在武功,三个楼观接近正三角形,老子及家眷最早是住在兴平的北楼观,因其母觉得渭河的水流太过汹涌心里胆怯,于是迁移到南楼观,这一路走来,走村过街,很多村庄争相挽留,所以从北边的兴平、咸阳一直到南边的长安和户县,有很多叫“留村”的村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图上连一下,看看这条线是什么样子。
这通碑文记载的是元重建文始殿也就是西侧最北边那座殿的事情
楼观一带湿气比较大,气候与北边的周至和户县县城有很大的不同
宗圣宫是个非常幽静的地方,与东侧新开发的完全是两种感受
除了“留村”,还有带“牛”的村,比如户县的牛东村、长安的张牛等村,据说都和老子的坐骑有关。和几个做研究的同学交流,他们发现一个现象,关中地区,南北方向叫“留村”的很多,东西方向名字带“牛”的村比较多。老子骑牛自东向西,举家迁移从北向南,是否和这个有一定关系?
老子手植银杏,非常大
这两通是关于元朝重建楼观和三清殿的碑文
老子在终南山下安定了下来,尹喜尽心尽力地提供各种服务,这极大地提升了老子传经布道和著书立说的效率。老子白天讲经,晚上著《道德经》,足迹遍布关中。而有关老子和道教的遗迹,分布密度最大的正是以现在宗圣宫遗址为中心的终南山一带。比如,西边不远处的化女泉,就是老子借美色考验弟子的故事,东北一公里左右又有赵公明财神祖庭,就连后来全国最大的道观“重阳宫”及“活死人墓”等级也在东北十几公里的地方,而这一带也正是刘海戏金蟾传说的发生地和钟馗的故乡......这些故事和遗迹,几乎都与老子和它的思想精华《道德经》有关。
历经千年,树冠仍然郁郁葱葱
树身已经空洞,需要用很多柱子支撑,树很粗,基本是关中最粗的了
树干的横截面大概能占一间房
文革被毁后,地面建筑基本消失,只剩下十几通碑石和十几颗古树
至于宗圣宫,这是后来的叫法。最初,它就是先秦十豪尹喜的住所,是他从大散关令改任函谷关令后的私人居所。晋 葛洪《<关尹子>序》:"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 ,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 。道观之兴,实祖於此。"楼观因周穆修其草楼,改名叫“楼观”,这个“观”字就成了所有道教庙宇的称呼,所以“寺”和“观”是有严格区分的。楼观正式建成道观是在南北朝时期,之后有两次兴盛,一次是唐武德二年(619),另一次是元太宗八年(1236)。道观占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等。我们现在来宗圣宫其实是从后门进的,真正的正门是靠近终南山一侧的---山门对山而开,从南向北依次推进,最北侧其实才是宗圣宫的尾巴。
东边并列复建的宗圣宫
由于被人知道的很少,这几游人不多,非常安静,适合仔细游览
楼观改名为“宗圣宫”其实是从唐朝开始的。唐高祖李渊当皇帝后,为了凸显自己家族血统的高贵,把老子认为远祖,并大力推广道教。大唐武德年间,高祖赐地10余顷,并开始修葺道观, 武德三年(620),高祖至楼观礼谒老子,改楼观为宗圣观,即“宗述先祖圣哲老子”之意,同时赐白米2000石,帛1000匹,以供修补扩建之用;武德七年(624)高祖2次至楼观,有赏赐;武德九年(626)二月扩建楼观,诏立《大唐宗圣观记》碑。扩建历时7载,楼观规模空前宏大。宗圣观建筑群,相当于今说经台规模10余倍。自此,道教活动中心,从说经台北移至宗圣观内。接着,唐太宗、高宗、玄宗等多次驾临宗圣宫,使得这里非常鼎盛。现在,我们在曲江修建的新广场上就可以看到各朝皇帝参拜楼观的石刻,要说的是,这些艺术雕刻虽是新的,但上边雕刻的历史和人物却绝对是是实实在在的。
三清殿遗址
我们游览宗圣宫,最好从这一侧的遗址进行,看完后直接到紧挨的复建建筑里,这样会很有趣味
宋朝时,战乱导致宗圣宫被毁,大多建筑倒塌消失,之后元世祖忽必烈推崇道教,这里又重新繁荣。之后,历代均有修葺,据史料记载,明朝时,也有规模不小的建设,其中以嘉靖前后为最。到清朝后,宗圣宫开始慢慢衰败;清末,在战火、山洪的摧残下,宗圣宫大多建筑被毁;民国元年(1911),楼观台仅存宗圣宫的三清殿、说经台、老君殿、山门墩台、70余通碑石、10余棵古柏及两棵银杏树,其余残迹,文革期间被彻底摧毁。
宗圣宫遗址,古朴幽静,都是原汁原味的遗迹
我们现在看到和西侧宗圣宫遗址并排的东侧建筑,是根据元代的《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图》碑于2000年9月复建。复建的宗圣宫并不在原遗迹上,而是与原遗迹并排起来,尊重历史而又生动地重现历史,不得不为这种模式点赞!
三清殿前的狮子
东西各一座,狮子活泼可爱,表情非常‘卡通’,但它可是国家二级文物。
义祀感格记碑,记载的是一次大型祭祀的情景
宗圣宫再经过历代浩劫之后,现在只剩下十几通石碑和十几颗古树,而这些石碑对我国道教的历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参观楼观的重点。我们参观时,可以以西边的遗址部分为主,想象这些遗迹的模样,然后在有对照的看东边复建的,最后再来到宗圣宫真正的山门,并从东侧出,这样可以直达曲江开发的楼观景区。
走在幽静古朴的宗圣宫遗迹里,竭尽全力地寻找古今对接的端口,这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它能让人产生类似穿越的贴切感,在这来了无数次而被无数次忽略的地方,我近乎忏悔般地仔细阅读着碑文:《终南山古楼观宗圣宫之图碑》、《宗圣宫铜章石兽铭碑》、《重建五祖七真殿宇碑》、《大元尹宗师碑》、《义祀感格记碑》、《奉圣旨给济公据碑》、《同尘红妙真人李尊师道行碑》、《重修三清殿碑记》、《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记碑》、《楼观先师传碑》、《大元重修文始殿碑记》,能看到的,能勉强分辨的只有这些了。但这已经足够了,这些碑文,这些古树,这些故事正是我所追求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也是我认为的人文旅游的根本。
相传老子系牛的古柏
天下第一福地碑的背面
这就是宗圣宫,隐匿在楼观景区眼皮底下的真正的文脉之源。
山门前的古柏
这才是宗圣宫的正门,而我们现在一般游览其实是从后门到前门的顺序进行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1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华大学博士,论文用文言文写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