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竊(贼窃),◆竊賊。○《出曜經》卷三:“如人眠寐睡,賊竊開牆盜;失財不覺知,覺乃周旋覓。”
隱竊(隐窃),◆竊竊私語。○《宋書‧顏延之傳》:“及聞否論,則處彰離貳,附會以從風,隱竊以成釁,朝吐面譽,暮行背毀。”
小竊(小窃),◆1.小偷小摸。○《紅樓夢》第五二回:“氣的是[墜兒]小竊;嘆的是[墜兒]那樣伶俐,做出這醜事來。”◆2.竊據。○[明]徐禎卿《翦勝野聞》卷一:“﹝[明太祖]﹞曰:‘[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呼為[張王]。今朕為天子,此邦居民呼朕為“老頭兒”何也?’”
偷蹤竊道,◆暗地里行军;偷偷赶路。○《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偷香竊玉(偷香窃玉),◆謂與女人偷情私通。○[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摺:“再不赴偷香竊玉期,再不事煉藥燒丹教,從此後,無煩少惱。”○《醒世恒言‧吳衙內鄰舟赴約》:“安排布地瞞天謊,成就偷香竊玉情。”○《再生緣》第六一回:“這點偏私還罷了,怎又起,偷香竊玉那心腸?”參見“偷香”。◆补证条目■谓与女人偷情私通。○茅盾《恋爱与贞洁》:“愈守秘密主义,愈近于从前所谓‘偷香窃玉’,离真恋爱愈远,这怕不是好的现象罢。”
偷竊(偷窃),◆1.盜竊。○《北史‧劉庫仁傳》:“曾遇患晝寢,有奴偷竊,[乞歸]詐睡不見,亦不泄之。”○《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這銀子不是打劫客商的,便是偷竊庫藏的。”○[洪深]《趙閻王》第一幕:“我這個……不過是個偷竊小罪。”◆2.猶苟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淇水》:“﹝[趙高]﹞婢妾其性,媚世求顯,偷竊很鄙,有辱天官。○《易》譏負乘,誠[高]之謂。”○[明][魯可藻]《嶺表紀年》卷四:“若[正發]不過承望風指,偷竊其餘。”
貪竊(贪窃),◆迷戀於偷竊。○[唐][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驚疑豹文鼠,貪竊虎皮羊。”○[宋][王安石]《易泛論》:“貪竊而動乎陰者鼠也。”
私竊(私窃),◆謙詞。猶私自。○[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今陛下深居九重,而輕議討伐,老臣庸懦,私竊以為過矣。”◆补义条目■偷情。○《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五:“有别雌象,端正悦意,詣象王處,共爲私竊。既爲夫婦,甚加憐愛。”
鼠竊狗偷(鼠窃狗偷),◆1.同“鼠竊狗盜”。○《舊唐書‧蕭銑杜伏威等傳論》:“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偷,大則鯨吞虎據。”○[宋][王禹偁]《賀聖駕還京表》:“蕞爾林[胡],無名內侮,蜂屯烏合,鼠竊狗偷。”○[明][宋濂]《朱環傳》:“設有寇,不過鼠竊狗偷,何足病。”○《水滸傳》第七五回:“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2.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明][汪廷訥]《种玉記‧露遣》:“你曉得我是個好漢子,怎肯坐視妹子與人做這等鼠竊狗偷之事,我意欲結果了他。”○《二刻拍案驚奇》卷五:“然因是傾城士女通宵出游,沒些禁忌,其間就有私期密約,鼠竊狗偷,弄出許多笑柄來。”◆3.比喻鬼祟卑鄙。○[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他們何嘗不要物質的享樂,但鼠竊狗偷的手段,都是他們所不齒的。”◆4.指委瑣低劣。○[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後之學詞者,不究本原,好作壯語,復向[板橋]、[心餘]詞求生活,則是鼠竊狗偷,益卑卑不足道矣。”
鼠竊狗盜(鼠窃狗盗),◆1.比喻小偷小盜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闢]是大臣謀反,非鼠竊狗盜。”○[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二摺:“俺則要忠心為國報君恩,並不去鼠竊狗盜費精神。”○[清][青城子]《志异續編‧丐報恩》:“數年來無鼠竊狗盜之擾者,皆我夜夜邏察故也。”◆2.指小股盜賊。○《新唐書‧陳子昂傳》:“儻鼠竊狗盜,西入[陝]郊,東犯[虎牢],取敖倉一抔粟,陛下何與遏之?”◆补证条目■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舒展《论无耻》:“无耻,是应该大致分一分档次的。猥亵下流,鼠窃狗盗,属宵小之辈,进不了档。”■3订讹条目■[zhuó《广韵》之若切,入藥,章。又北教切,去效,幫。又都歷切,入錫,端。]按,原音犫à狅,改今音。
鼠竊(鼠窃),◆1.像鼠一樣偷竊。○[漢][王充]《論衡‧答佞》:“穿鑿垣墻,貍步鼠竊,莫知謂誰。”◆2.指竊賊。○[清][劉大櫆]《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黟]無大猾巨盜,而委巷阡陌,穿窬鼠竊,累年不獲。”○[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但鼠竊則已於不知何時惠臨,取去婦孺衣被及廚下什物二十餘事。”◆3.指小規模的叛亂或小範圍的割據。○[南朝][梁][江淹]《蕭驃騎上頓表》:“況乃逆徒阻兵,器掩西服,雖蟻眾鼠竊,勢必褫散。”○[宋][曾鞏]《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至於[廖恩]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討之兵不足。”○[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二》:“[五代]諸主,鼠竊之餘,氣象施為,又[齊]、[梁]、[陳]氏下矣。”
鼠盜狗竊(鼠盗狗窃),◆同“鼠竊狗盜”。◆《北齊書‧薛琡傳》:“[杲]鼠盜狗竊,非有遠志,宜先討[顥]。”
失竊(失窃),◆財物被人偷走。○[清][吳騫]《扶風傳信錄》:“初二日,[素娥]復至,皆傳[仲仙]命,令防失竊。”○[魯迅]《書信集‧致李小峰》:“搬回後已兩星期餘,雖略失竊,而損失殊有限。”
侵竊(侵窃),◆侵占竊據;侵吞竊取。○[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蟻攢蚋集,侵竊邊鄙。”○《北齊書‧馮翊王高潤傳》:“開府[王迴洛]與六州大都督[獨孤枝]侵竊官田,受納賄賂,[潤]按舉其事。”○[宋][孔平仲]《孔氏談苑‧京城侵竊之敝》:“修內前涉子木,計用方團三千三百條,再差職方員外郎[陳昭素]計之,只用三百條。京城侵竊之弊如此。”
竊政(窃政),◆竊取政權。○[清][侯方域]《司成公家傳》:“[天啟]間,公為編修,而宦者[魏忠賢]竊政,日殺僇士大夫不附己者。”
竊賊(窃贼),◆偷東西的人,小偷。○[唐][元稹]《俠客行》:“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竊賊誰夜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這[李壯]本來是一個竊賊出身,飛檐走壁的工夫是很熟的。”○[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六:“又如那些因為憤怒而咒詛人生的,對於現實沒有辦法改善的時候,便把流氓、強盜、無賴、竊賊,以及其他不顧一切、任意妄為的人‘羅蔓蒂克化’。”
竊譽(窃誉),◆竊取聲名。○[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未嘗降身摧氣,逡巡於列相之門;竊譽干時,匍匐於群公之室。”
竊玉偷香(窃玉偷香),◆比喻男女私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雖不能勾竊玉偷香,且將這盼行雲眼睛兒打當。”○[王季思]校注:“[晉][賈充]女盜西域奇香遺所私[韓壽],事見《晉書》。竊玉,舊注多舉《楊妃外傳》[楊妃]竊[甯王]玉笛事為說,非也。按《雍熙樂府》卷八《南呂一枝花‧子弟收心》套有‘[鄭生]玉竊,[韓壽]香拈’語……而《太平樂府‧孫季昌<端正好‧集雜劇名詠情>》有‘揣着竊玉心,偷香性’語,更可證其為當時雜劇之一種,惜故事本末一時未能考明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兩個隔牆酬和,竊玉偷香,又不由大門裏行走,街坊鄰舍,怎得曉的暗裏的事。”○《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世上偏有等不爭氣、沒出豁的男子,越是遇見這等賢內助,他越不安本分,一味的啖腥逐臭,還道是竊玉偷香。”◆补证条目■比喻男女私通。○郁达夫《西方的猴子》:“当希特勒正在德奥各闹市贩卖鸦片、投机博弈的时候,一看到了大音乐家华格纳儿媳未亡人的财产,他就模仿喀撒诺伐,一跃便变成了窃玉偷香的好汉。”
竊玉偷花(窃玉偷花),◆同“竊玉偷香”。◆[明][孟稱舜]《死裏逃生》第一齣:“你犯天條,竊玉偷花,不想落地獄,帶鎖披枷。”
竊議(窃议),◆私下議論;私自評論。○《關尹子‧九藥》:“人之有失,雖已受害於已失之後,久之竊議於未失之前。”○《宋書‧顏延之傳》:“若呻吟於牆室之內,喧囂於黨輩之間,竊議以迷寡聞,妲語以敵要說,是短算所出,而非長見所上。”○[南朝][宋][顏延之]《又釋何衡陽書》:“足下連國雲從,宏論風行,吾幽生孤說,每獲竊議,此之不侔,事有固然。”○[明][文徵明]《送侍御吳公還朝詩敘》:“而是非得失,往往竊議於下。”
竊衣取溫(窃衣取温),◆比喻以不正當手段獲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竊藥(窃药),◆1.傳說[后羿]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其妻[姮娥]盜食之,成仙奔月。見《淮南子‧覽冥訓》。後以“竊藥”喻求仙。○[唐][李白]《感遇》詩之三:“昔余聞[姮娥],竊藥駐雲髮。不自嬌玉顏,方希鍊金骨。”○[唐][李商隱]《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2.為死亡的婉詞。○[明][陳子龍]《為杜徠西悼亡》詩:“竊藥先奔[羿],凌波不姓[甄]。”
竊言(窃言),◆私下談論。○《漢書‧項籍傳》:“吏卒多竊言。”
竊笑(窃笑),◆暗笑;私下好笑。○《列子‧說符》:“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也。”○[唐][劉禹錫]《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獨竊笑之而已,然猶不敢顯言詆之。”○[明][唐順之]《海上歸來病手足瘡兼血疾伏枕》詩:“瘦骨迂才堪竊笑,豈能萬里事橫行?”○《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毋貪一身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竊笑。”○[魯迅]《彷徨‧高老夫子》:“‘嘻嘻!’似乎有誰在那裏竊笑了。”
竊位(窃位),◆1.謂才德不稱,竊取名位。○《論語‧衛靈公》:“[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劉寶楠]正義:“竊如盜竊之竊,言竊居其位,不讓進賢能也。”○《史記‧日者列傳》:“才不賢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賢者處,是竊位也。”○[南朝][梁][沈約]《拜尚書令到都上表》:“竊位之譏,允當斯責。王命私請,有事相傾。”◆2.篡奪君位。○《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天象仍見,甚可畏也。一曰,皆[王莽]竊位之象云。”○《後漢書‧王昌傳》:“[王莽]竊位,獲罪于天。”
竊統(窃统),◆不正規的皇統。與“正統”相對。○[清][魏禧]《正統論上》:“天下之偏統絕,雖亂賊固已正乎其為天子、有天下,則不得不歸之竊統。”○[清][魯一同]《正統論》:“[魏氏]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正統有時而絕,而統無絕,於是有正統,有偏統,有竊統,三統明而天下之統不絕。”
竊聽(窃听),◆偷聽。○《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然左右多竊聽者,[范雎]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秦王]之俯仰。”○[宋][蘇軾]《舟中聽大人彈琴》詩:“彈琴江浦夜漏永,斂衽竊聽獨激昂。”○《水滸傳》第一○三回:“[王慶]竊聽多時。”○[巴金]《家》三三:“他才回到家裏,正要去見祖父,卻看見祖父的窗下石階上站着幾個人,伸長了頸項在竊聽什麼。”
竊桃兒(窃桃儿),◆對[漢][東方朔]的戲稱。○[宋][劉克莊]《鵲橋仙‧庚申生日》詞:“回頭調戲竊桃兒,且寧耐,等他桃熟。”參見“竊桃”。
竊桃(窃桃),◆傳說[西王母]所居[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結實。○[漢武帝]時,[東方朔]嘗三次偷食之。事見《漢武故事》。後以“竊桃”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唐][韓愈]《同竇韋尋劉尊師不遇》詩:“院閉青霞入,松高老鶴尋。猶疑隱形坐,敢起竊桃心?”
竊肆(窃肆),◆侵犯騷擾,橫行無忌。○[明][李贄]《卓吾論略》:“時[倭]夷竊肆,海上所在兵燹。居士間關夜行晝伏,餘六月方抵家。”
竊視(窃视),◆偷看。○[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漢書‧金日磾傳》:“[日磾]等數十人牽馬過殿下,莫不竊視,至[日磾]獨不敢。”○[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述异‧桃花夫人示夢》:“某生竊視夫人,端麗無匹,而懍若冰霜。”○《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朕﹞每夜偪近布城,裂縫竊視。”
竊室(窃室),◆占有他人妻室。○[唐][皮日休]《鹿門隱書》之一:“[寒浞]竊室,[子頑]通母,亂甚也。”
竊食(窃食),◆1.偷吃。○[漢][王充]《論衡‧知實》:“[顏淵]炊飯,塵落甑中,欲置之則不清,投地則棄飯,掇而食之。○[孔子]望見,以為竊食。”◆2.竊取俸祿。謂任官而無作為。常用作自謙之詞。○[宋][曾鞏]《洪州謝到任表》:“竊食累朝,備官儒館。”○[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詩:“安能久竊食,終負故人期。”
竊權(窃权),◆不正當的權力。○《晏子春秋‧問上十七》:“上無驕行,下無諂德;上無私義,下無竊權;上無朽蠹之藏,下無凍餒之民。”
竊取(窃取),◆1.偷竊;偷取。○《朱子語類》卷六六:“大率是為君子設,非小人盜賊所得竊取而用。”○[宋][蘇軾]《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論》:“而欲一旦竊取其名,以欺後世,苟《春秋》不為正之,則世之為仁者相率而為偽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霸者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欲。”○[梁啟超]《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政黨每一主張一政策,政府必立即竊取而實行之,以奪其翹異之標幟。”◆2.謙詞。采用。○《孟子‧離婁下》:“[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明][唐順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銘》:“先生之註《老子》,則可謂得其髓者矣,乃竊取先生之意而為之銘。”○[清][惲敬]《上舉主陳笠帆先生書》:“[敬]才弱,不敢犯[東坡],因顛倒其局用之;至變化則竊取[子長],嚴整則竊取[孟堅]也。”
竊秦,◆指吕不韦窃取秦国政权。○南朝宋刘义庆《世説新語·言語》:“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竊竊私語(窃窃私语),◆私下小聲說話。○[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時尚竊竊私語,未敢公然言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只見[吳亮臣]、[李在茲]和兩個學徒、一個廚子、兩個打雜,圍在一起,竊竊私語。”○[鄭振鐸]《桂公塘》四:“大營裏天天有竊竊私語聲,不知講論些什麼。”
竊竊私議(窃窃私议),◆私下小聲議論。○[陶成章]《浙案紀略》上卷第三章第三節:“同鄉士紳,雖有竊竊私議者,然終不敢直語也。”○[葉聖陶]《倪煥之》十二:“他們竊竊私議的無非外間的流言,待教師走近身旁時便咽住了。”◆补证条目■私下小声议论。○《痛史》第十三回:“宗、胡兩人,正在竊竊私議。”
竊竊私私(窃窃私私),◆耳語輕微細碎貌。○《天雨花》第三回:“[老孫]與你言何事,竊竊私私不出聲。”
竊竊(窃窃),◆1.明察貌。○《莊子‧齊物論》:“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竊竊猶察察也。”○[宋][秦觀]《<逆旅集>序》:“彼計事而處,簡物而言,竊竊然去彼取此者,搢紳先生之事也。”◆2.形容聲音輕微細碎。○《列子‧湯問》:“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魯迅]《吶喊‧白光》:“但在這平安中,忽而耳朵邊又聽得竊竊的低聲說。”◆3.暗中;偷偷地。○[唐][韓愈]《答渝州李使君書》:“是以負所期待,竊竊轉語于人,不見成效,此[愈]之罪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江城》:“齷齪賊!妻子虧苦,反竊竊與外人交好!此等男子,不宜打煞耶!”
竊起(窃起),◆暗中行動。○[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江南訛傳》:“﹝[許敬庵]﹞恐有不逞輩,乘間竊起,為[吳][越]憂。”
竊弄(窃弄),◆盜用;玩弄。○《後漢書‧王符傳》:“不上順天心,下育人物,而欲任其私智,竊弄君威,反戾天地,欺誣神明。”○[唐][陳鴻]《長恨歌傳》:“[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竊弄國柄。”○[明][劉基]《諭甌栝父老文》:“今父老子弟不察其故,懟暑嗟寒,徙怨于天,乘間造釁,竊弄戈兵。”○《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奉天]之難,皆因姦臣[盧杞]竊弄朝權,致使[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與太尉[朱泚],得以激變軍心,劫奪府庫。”○[清][侯方域]《論朋黨論上》:“是以君子在大位而攻小人,主上則以為竊弄威福也。”
竊命(窃命),◆篡奪國柄。○《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昔[唐堯]至聖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高后]稱制而諸[呂]竊命。”○[晉][陸機]《辨亡論上》:“昔[漢]氏失御,姦臣竊命,禍基京畿,毒遍宇內。”○[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於是[石勒]、[成吉思汗]等,類以游牧腥羶之胡兒,亦得乘機竊命,君臨我[禹]域,臣妾我神種。”
竊名(窃名),◆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名聲。○《逸周書‧官人》:“規諫而不類,道行而不平,曰竊名者也。”○《北史‧李彪傳》:“竊名忝職,身為違傲,矜勢高亢,公行僭逸。”○[明][方孝孺]《戇窩記》:“釣奇竊名,以悅其君。”
竊祿(窃禄),◆猶言無功受祿。多用於自謙。○[唐][杜荀鶴]《自敘》詩:“寧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宋][曾鞏]《高陽池》詩:“獨慚曠達意,竊祿誠已卑。”○[宋][司馬光]《酬胡侍講先生見寄》詩:“賤生偶承乏,竊祿聊自庇。”
竊疾(窃疾),◆嗜偷成癖;盜竊狂。○《墨子‧公輸》:“[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轝,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南朝][陳]徐陵《與周冢宰宇文獲論邊境事書》:“今者和親,已固山岳,而方謀尺寸之土,用益蒹葭之地哉。幸非竊疾,相見鑒容。”
竊活(窃活),◆偷生;苟活。○[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某土之民,避旱暵饑饉與征賦徭役之事,將徙占他郡,覬得水漿藜糗,竊活旦暮。”
竊黃(窃黄),◆淺黃色。竊,通“淺”。○《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扈為九農正”[晉][杜預]注:“冬扈,竊黃。”○[清][錢謙益]《王德操墓志銘》:“[德操]疏眉削頤,面色竊黃。”
竊紅(窃红),◆1.淺紅。竊,通“淺”。○[清][錢謙益]《彭城道中寄懷里中游好次坡公在徐寄邦直子繇之韻》之二:“竊紅[吾谷]楓霜蚤,收淥[西湖]荻水秋。”◆2.指淺紅色的花。○[清][吳偉業]《題畫‧芙蓉》詩:“細雨[橫塘]白鷺拳,竊紅婀娜向風前。”
竊號(窃号),◆僭用帝王尊號。○《漢書‧陳湯傳》:“[郅支]本亡逃失國,竊號絕域,非真單于。”○《後漢書‧申屠剛傳》:“盜賊群輩,且以萬數,軍行眾止,竊號自立,攻犯京師,燔燒縣邑。”○《晉書‧孫楚傳》:“兵不踰時,[梁][益]肅清,使竊號之雄,稽顙絳闕。”○《隋書‧經籍志二》:“或推奉正朔,或假名竊號,然其君臣忠義之節,經國字民之務,蓋亦勤矣。”
竊國(窃国),◆篡奪國家政權。○《荀子‧正論》:“可以有竊國,不可以有竊天下也。”○《燕京雜詩》:“歲既晏兮孰華予,竊國者侯竊鉤誅。”
竊構(窃构),◆暗中構陷。○[唐][柳宗元]《非國語上‧郤至》:“遭[晉厲]之淫暴,讒嬖竊構以利其室,卒及於禍。”
竊鉤盜國(窃钩盗国),◆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竊鉤(窃钩),◆偷腰帶鉤。謂小偷小摸。○[明][儲國楨]《雜詠》:“群盜竊鉤終問鼎,元戎籌國並齎糧。”○[續范亭]《感言》:“古人有竊國竊鉤之喻,今日竟有竊黨而兼竊國者,當得何罪?”參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竊伏(窃伏),◆私下潛處。指隱居。○[宋][曾鞏]《答范資政書》:“若[鞏]之鄙,竊伏草茅,閣下於羈旅之中,一見而已。”○[明][高啟]《媯蜼子歌為友王常宗作蓋其號也》:“竊伏在草野,冥心究皇墳。”
竊犯(窃犯),◆猶侵犯。○《宋書‧索虜傳》:“但彼和好以來,矢言每缺,侵軼之弊,屢違義舉,任情背畔,專肆暴略,豈唯竊犯王黎,乃害及行使。”
竊發(窃发),◆1.暗中發動。○《晉書‧汝南王亮楚王瑋等傳序》:“如[梁王]之禦大敵,若[朱虛]之除大憝,則外寇焉敢憑陵,內難奚由竊發!”○《宋書‧朱修之傳》:“又有[徐卓]者,復欲率南人竊發,事泄被誅。”○《明史‧譚廣傳》:“臣所守邊一千四百餘里,敵人窺伺,竊發無時。”◆2.不知不覺地產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如今一說話之間,雖只講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間已有多少私欲,蓋有竊發而不知者。”
竊鼎(窃鼎),◆謂竊位。古代以鼎為立國重器,因喻王位、帝業。○[明][高啟]《讀史‧荀彧》詩:“猶緣死沮奸雄意,竊鼎遷延到五官。”
竊盜(窃盗),◆1.《管子‧八觀》:“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淮南子‧氾論訓》:“發墓者誅,竊盜者刑,此執政之所司也。”○[魯迅]《南腔北調集‧火》:“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2.偷竊劫奪。○《管子‧八觀》:“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淮南子‧氾論訓》:“發墓者誅,竊盜者刑,此執政之所司也。”○[魯迅]《南腔北調集‧火》:“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3.指小偷和強盜。○《孔子家語‧始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前蜀][韋莊]《秦婦吟》:“誅鋤竊盜若神功,惠愛生靈如赤子。”
竊吹(窃吹),◆喻無其能而預其事。○《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竊吹草堂,濫巾北岳。”○[呂向]注:“竊,盜也……[南郭處士]盜居吹竽之位。”參見“濫竽充數”。
竊蟲(窃虫),◆蟲名。○[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竊蟲》:“人家有小蟲,至微而響甚。細尋之,卒不可見。俗人以其難見,號竊蟲。云有此者不祥。余曾睹此蟲,大如半胡麻,形類鼠婦,有兩角,白色,振其頭則有聲,或時暫止,須臾復振。床壁窗戶之間,暗黑之處多有之。”
竊比(窃比),◆謙詞。私自比擬。○《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劉寶楠]正義:“竊者,《廣雅‧釋詁》云:私也。夫子謙言,不敢顯比[老彭],故言私比也。”○[唐][蘇瑰]《興慶池侍宴應制》詩:“如臨竊比微臣懼,若濟叨陪聖主遊。”○[宋][陸游]《歲晚》詩:“從宦雖如棋已決,治經竊比繭初繅。”
冒竊(冒窃),◆冒充,竊取。○[明][張居正]《答薊鎮巡撫書》:“論其發蹤之功,公宜首敘。顧僕于此,不敢冒竊,遂使大功不彰也。”
凌竊,◆欺凌侵害。○《魏书·元颢传》:“〔顥〕又日夜縱酒,不恤軍國,所統南兵,凌竊市里。朝野莫不失望。”
劫竊(劫窃),◆猶盜竊。○[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吾鄉有日劫竊其婦之首飾,不得則威挾而力奪之。”
假竊(假窃),◆僭偽的封號。○[清][陳確]《答張考夫書》:“[燕噲]、[子之]之假竊,果足以累[堯][舜]哉?”
積竊(积窃),◆慣偷,慣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你只說向來以化齋為名,去偷人家的東西……胡亂供一陣,如此,不過辦你一個積竊,頂多不過枷幾天就沒事了。”
行竊(行窃),◆偷盜。○《九命奇冤》第二三回:“你這流丐,不安本分,既經行竊,還敢挾嫌誣證!”◆补证条目■偷盗。○明王临亨《粤剑编·志时事》:“司憲者謂阿不縱來行竊,已離盗所,無擅殺之理,擅殺者應抵。”
詭竊(诡窃),◆欺詐竊奪。○[唐][柳宗元]《送寧國范明府詩序》:“由是吏得為姦以立威,賊知以弄權,詭竊竄易,而莫示其實。”○[章炳麟]《代議然否論》:“法令滋章,關防滋密,而詭竊者滋多,視之以為恒事。”
規竊(规窃),◆伺機竊取。○《魏書‧封敕文傳》:“[楊文德]受[劉義隆]職爵,領兵聚眾,在[仇池]境中,沮動民人,規竊城鎮。”
狗偷鼠竊(狗偷鼠窃),◆同“狗盜鼠竊”。◆[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二‧方國珍始末略》:“今復遣數舟,狗偷鼠竊。”◆补证条目■同“狗盗鼠竊”。○元揭傒斯《送彭仲宝赴水北巡检序》:“雖有强王叛將,倔强於數千里之外,不過馳一介之使,手數寸之革,即縛致闕下,視區區狗偷鼠竊,曾蚍蜉蠛蠓之不若。”
狗竊(狗窃),◆猶狗盜。○《魏書‧北海王詳傳》:“故五刑為用,猶陷觸網之誅;道幾勝殘,寧息狗竊之響。”○[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漢]大要以軍吏立國,[蕭][曹]起郡吏而為相,自[絳][灌]至[申屠嘉]皆向時椎埋狗竊之人。”參見“狗盜”。
狗盜鼠竊(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今明主在於上,法令具於下,安得有反賊乎?此真狗盜鼠竊耳。”○[南朝][蕭察]《愍時賦》:“加以狗盜鼠竊,蜂蠆狐狸,群圉隸而為寇,聚臧獲而成師。”
干竊(干窃),◆干求竊取。○《明史‧宦官傳序》:“有[趙成]者,[洪武]八年以內侍使[河州]市馬。其後以市馬出者,又有司禮監[慶童]等,然皆不敢有所干竊。”
盜玉竊鉤(盗玉窃钩),◆比喻一切大小竊取之事。玉,貴物;鉤,賤物。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吏條陳》:“[盛宣懷]不過一郵傳部大臣耳,儻使處於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鉤,何事尚不可為。”
盜竊公行(盗窃公行),◆見“盜賊公行”。
盜竊(盗窃),◆1.劫掠,偷竊。後專指偷竊。○《荀子‧君子》:“天下曉然皆知夫盜竊之人不可以為富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匈奴]﹞以盜竊為務。”○[宋][蘇軾]《論黑肱以濫來奔》:“﹝[魯]﹞招聚小國叛亡之臣,與之為盜竊之事。”○[明][方孝孺]《深慮論四》:“世之為法者莫不欲禁暴亂,貪滑、詭偽、盜竊之人,而此數者常布滿海內之獄,不為少止,豈為刑罰之不重哉!”徐遲《祁連山下》六:“他很快發現,例如在第二八五洞中,有被盜竊的痕跡。”◆2.盜用。○[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其甚者有至於盜竊名姓,苟求是售,雜亂間廁,無可奈何。”○[宋][葉適]《上光宗皇帝札子》:“[唐]自[天寶]之後,大亂相乘,盜竊名字、跨據藩鎮者接踵,加以世有內患,日就衰削。”○[浩然]《艷陽天》第一二三章:“明明寫的是鄉黨委會,這算你個人反映情況?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兒,這是盜竊集體名義!”◆3.非法占有。○[宋][洪邁]《容齋隨筆‧五胡亂華》:“[劉聰]乘[晉]之衰,盜竊中土,身死而嗣滅。”○[明][劉基]《詠史》詩:“姦雄盜竊幸傾危,只道冥冥便可欺,想得民心思[漢]日,正當[楊子]《劇秦》時。”○[清][魯一同]《正統論》:“帝則曰帝,王則曰王,[高][光]崛起,[李][趙]徬徨,[魏][晉]盜竊,[秦][隋]彊梁。”◆4.剽竊。○《百喻經‧認人為兄喻》:“猶彼外道,聞佛善語,盜竊而用,以為己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傅毅]黨附權門,[班固]盜竊父史。”○[唐][韓愈]《進學解》:“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清][顧炎武]《日知錄‧竊書》:“其盜竊所成之書,必不如元本。”◆5.謙詞。猶忝列。○[漢][蔡邕]《讓尚書乞在閑冗表》:“三月之中,充歷三臺,光榮昭顯,非臣愚蔽不才所當盜竊,非臣碎首糜軀所能補報。”○[南朝][梁][江淹]《報袁叔明書》:“僕非有輕車驃騎之略,[交河][雲險]之功,幸以盜竊文史之末,因循卜祝之間,故俛首求衣、斂眉寄食耳。”
草竊(草窃),◆1.掠奪;盜竊。○《書‧微子》:“[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姦宄。”○[孔]傳:“草野竊盜又為姦宄於內外。”○《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出長子[譚]為[青州]”[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袁譚﹞肆志奢淫……使婦弟領兵在內,至令草竊,市井而外,虜掠田野。”○《舊唐書‧西戎傳‧吐谷渾》:“莫顧藩臣之禮,曾無事上之節,草竊疆埸,虐割兆庶,積惡既稔,天亡有徵。”○[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喬女》:“[孟]故無戚黨,死後,村中無賴悉憑陵之,家具攜取一空,方謀瓜分其田產。家人亦各草竊以去,惟一嫗抱兒哭帷中。”◆2.草寇。○《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且草竊多伺候民間虛實,若善人從役,則抄盜彌增。”○《資治通鑒‧唐高宗永淳元年》:“上慮道路多草竊,命監察御史[魏元忠]檢校車駕前後。”○[清][陳睿思]《觀丁將軍故劍》詩:“生云昔時有草竊,嘯聚海島如雲屯。”◆3.猶竊據。○[金][王若虛]《<新唐書>辨上》:“[銑]雖草竊一時,而顛沛之際,其言可愛如此,可以為萬世法。”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史記‧游俠列傳序》:“故[伯夷]醜[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後遂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譏刺小盜被殺、大盜得國的反常現象。亦省作“竊鉤盜國”。○[廖仲愷]《有感》詩:“竊鉤盜國將誰咎?扃鐍緘縢只自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德经中悟道境界的描写
下一篇: 非「悲」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