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墨秦译文】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车毂,因为车毂是空的,所以造出车来使用。混和泥土做器皿,因为中间是洼的,所以有器皿可以用。挖空山体,因为有空,所以有房子可以住。所以说有形的物体是利益,真正可以使用的是无形。
【墨秦解析】古时一个车轱辘有30根辐条,以效法每月的天数,这就是“人法地”。车轱辘中间是空的,可以拼揍幅条。众幅条在车轱辘的统一作用下,同心协作,完成车轮的滚动,而乘载车辆。因为有“无”,可以完成拼揍,“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因为有“无”,自我完成了一个小天地。“虚而不屈,动之愈出。”
和匀泥土做陶器,把中间掏空,这样就可以装东西。“洼则盈”,水壶、碗、盘子不都是洼的吗?所以它们都能装东西。
古时候房子大多都是茅屋,户是指门,牖是指窗。房子做好后,需要凿开几个缺口以供进出。因为有这些缺口,这些“无”的存在,所以有房屋可以使用。
老子以“毂、器、室”间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有和无相生相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有形的器来说明无形的道。
“有”,说明有利,有东西可以用同,所以为利。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有”中的“无”,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有”,那么也就没有这个“无”。
就像是人的格局,有的人格局小,有的人格局大。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胸中被万事万物给填满了,再也容不下任何其它的事物。
“少则得,多则惑。”事物太多就会迷惑,有迷惑就不能“无”,放下所有,“功成身退,天之道。”器满则骄,格局就小。
“自是者不彰。”有形的器物,装下有形的万事物物,就满了。那该如何进行做“无”呢?“功成身退”这样就能符合天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众生皆蝼蚁,事成即退才符合天道。所以老子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回到主题,万事万物,不占有,不居功。这样就能放空自己,也就是“无”,这样就可以容纳下更多的事物。心胸自然开阔,格局自然也大。
古往今来,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就是春秋时代的陶朱公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不居功,急流勇退。传说携美人西施泛舟西湖之上,过上逍遥快乐的日子。临行前还给同样是功臣的文种去信,劝其归隐。但文种没有采纳范蠡的建议,最后落得个自刎而死。
范蠡的故事还没有完,在其归隐后,依然再造了江湖神话。运用自己的智慧经商,财富三聚三散。
范蠡被后人奉为一代商圣,三聚三散不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吗?
顺便提一下,范蠡的师父是计然,计然的师父是文子,文子的师父是关尹子(在函谷关拦下老子写《道德经》的那个),而关尹子的师父当然就是老子了。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争天下则得天下,谋利则无往不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0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下一篇: 楼观道:最有政治眼光的道教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