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说的道是“常道”还是“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通行本的第一句,也是《道德经》的代表句。然而,大家熟悉的这一名句,古今学者从断句到解读都存在较大的分歧。从断句来说,有文字游戏之嫌: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一、三、四句式的帛书版本;还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二、二句式;以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四、二句式等等,通行句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三、三句式,得到大多数古今学者的认可。不过对通行句式的解读也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河上公章句:“‘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河上公的注解,仍然有点玄乎。
王弼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王弼的解说和原文相差无几,同样不易理解。看现代名家翻译:
余秋雨译文:“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名,说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名。”(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7页。)反过来说,道是说不明白的;名也是说不清楚的了。
陈鼓应今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常名。”(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7页。)
通行解释是:“道,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如果可以用名词概念来命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这样解释虽然通顺但还是有很多疑问:(一)道若不可言说,则《道德经》也就没有了。(二)道若是永恒不变的,反观原文“反者道之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德畜之”,这些又都在说道的运动。(三)道是永恒不变的,名也是永恒不变的,那么“道”和“名”就变成两个不变的东西了,老子到底是要说“道”还是要说“名”呢?很明显,老子要说的是“道”而非“名”,“名”和“道”是一体。这句话如何解读,还是要先从《道德经》的来历说起。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迁写得很简单,但反映了一个关键信息——《道德经》是关令尹喜强迫老子写的,不是自愿的,更不是老子自己想要著书立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老子》的诗: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此诗便是对老子的讽刺。意思是,老子自己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如果他是“智者”为什么还写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其实,老子是冤枉的,并非白居易所想的那样。
“关令尹喜”是何人?说法不一。庄子称“关尹”;也有称“关尹子”“关令尹”“尹喜”;还有人把“关令尹喜曰”,理解为“关令尹”这个人喜悦地说,“喜”为形容词了。“关令尹喜”按现代人的称呼就是关长,无须知道他姓什名谁。关长不放他走,老子也没办法,心中有气而又无可奈。按现在的说法,一个堂堂的部长级人物、大学者,被小小的海关关长给拦住了,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好在函谷关关长也是有文化之人,知晓老子的名望,并且非常崇拜他。遇到“高人”机会难得,关长很想请教一二,然而老子并不答应。关长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把老子硬留下来,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给老子施压,让他留下文字,否则不放他走。
老子西行是因为周朝衰微,天下动荡,欲为隐居之士,以求“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不想在世上留下任何东西,可偏偏在函谷关遇上了这样的关长。硬走行不通,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写下常人也看不懂的文字,以便早日脱身。所以,在文章的一开头便来个下马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其实,第一句也并不难懂,只是自古以来经专家学者们的解读反而越来越“玄”了。为什么?原因如下:老子确实有名望,知识渊博,连孔子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孔子曾对弟子们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把老子比作“龙”。后人更甚,称他为“太上老君”成了神仙。所以,他留下的文字,懂也好不懂也好都是正确的,只能虔诚地拜读,这是其一。
其二,名人效应,以讹传讹。因为《道德经》不好懂,需要注疏解读。名人的注解也不都是正确的,有些似是而非,一般人又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只能听之,甚至还有人添油加醋,越传越玄。
其三,擅改原文。原始的古本《道德经》不是正规的出版物,老子留下的应该是刻在竹简上的片段文字,没有书名,没有章节,没有文理结构,也无逻辑性,是由函谷关长初步收集整理的。成为“书”那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了,期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整理、传抄、刻印。所以,《道德经》的版本很多,就书名而言,除《道德经》外,还有《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原文不同,导致解读各异。所以,读《道德经》应该正读,不能拜读,不能牵强附会,人云亦云。
“道”字早就存在了,到老子时代已经广泛应用:如《周易》履卦九二爻:“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意思是,幽居隐士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正确,吉利。《诗经·蒹葭》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诗句。道,最早是道路之意,逐步演化,引申出道理、规律、方法、原则及言说。如《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中华心法,其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涵义为:人心是变化莫测的,道德品行是幽微难明的,只有精研专一,精诚恳切地执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道是道德品行。《尚书》还有:“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等等,这些都是老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常道。老子要说的是“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应该参考帛书本,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更合理一些。第一个“道”,是老子要说的道。第二个“道”,是言说之意。“可道”就是这个“道”可以言说,可以说道,可以论述。第三个“道”也是第一个“道”的意思,老子给它加了个定义是“非常道”,不是一般的早已存在的道。“非常道”的含义更多、更深、更广泛,哲理博大,用处玄妙。“道可道,非常道”的通行翻译为:“道,如果可以言说,那它就不是恒常之‘道’。”反过来说,恒常之道不能言说、不能触摸、一成不变,如果能碰、能摸、能说就不是“道”了。这样理解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只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通行翻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画蛇添足地加了“如果”两字;二是对“恒”和“常”的理解错误。老子明明说:“道可道”是肯定句,“道,如果可以言说”就变成疑问句了。“道”不可道,老子也就不说了,也就没有《道德经》了。老子在后面章节花费了很多篇幅说“道”,并承认说不清道不明,但不是不能言说。说“常道”或“恒道”。“常”和“恒”,古时通用。恒,有恒心,恒久,永恒之意,也有经常,普通的意思。常,也一样,有长久不变,常量之意,也有普通,一般的意思。“常道”或者说“恒道”,不是恒常不变的道,而是普通的、常说的、常用的道。
老子要说的“道”就是“非常道”,不是一般的道,并且在后文中陆续描述了“非常道”的很多特征,就是为了说明“非常道”与常道的区别。据统计,“非常道”有32个特征,分别在11章中:
第四章“非常道”有空虚、深沉、随和、清幽、久远的5个特征;第六章说“非常道”是玄母;第八章说“非常道”像水;第十四章描述“非常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灰色的;第二十一章的“非常道”恍惚又有精气;第二十五章说“非常道”是有物混成的,又能独立周行且能大、逝、返;第三十四章说“非常道”广泛;第四十一章讲了“非常道”的8个特征:高贵、清明、行稳、平仄、大方、大器、大音、大象;第四十五章又讲了“非常道”的5个特征: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第七十三章说“非常道”是天网;第七十七章说“非常道”能够灵活调整。而“常道”没有这些特征和功能。
学者们对“道”的理解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说是物质的,有说是精神的;有说是唯物的,有说是唯心的;有说是形而上的,有说是形而下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都有道理又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老子没给标准答案。其实,老子并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只是说明他说的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是“非常道”而已。
“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进一步说,这个“非常道”也可以给它命名为“道”,但这个“道”的名称只能是暂时的、借用的、也是不准确的,不同于平常所说的道的名称。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专门论“道”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翻译为,我说的这个“道”是有物质混合而成的,在天地之前就产生了。但我也不知道这个“道”到底叫什么名字,我勉强给她取个名字就叫“道”,也可以勉强命名为“大”。“吾不知其名”的“名”是名词,即名称;“强为之名曰大”的“名”是动词,即命名。
古人有名,有姓,还有字。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古代是先取名而后冠字。“名”对内,是长辈父母叫的;“字”对外,是平辈或社会上叫的,所以对道而言,我们通称“道”而不叫“大”。“道”有“名”有“字”,却无“姓”。因为老子在第四章就说了:“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个“道”,准确地说这个“非常道”很早很早以前就存在了,比天帝还早,但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当然也就不知道它姓什么了。“道”这个名字也只能是暂时的“非常名”,与我们给其它事物命名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太阳、月亮、张三、李四、山河、松梅、花草、虫鱼等等。这些名称有具体可指,而“非常道”无可指。这就是“非常名”与“常名”的区别。
总而言之,老子要想论述他的“非常道”必须先给它命名啊。因为,“道”是非常的,“名”也是非常的了。所以,这一句应该这样翻译:
道,可以言说,但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常道。道这个名称也可以命名,但也不是我们通常所命名的常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30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练太极拳,你做到这一点你也能练出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