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堂宗旨

道解《墨菲定律》之自我服务偏见:我很优秀,你只是运气好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道解《墨菲定律》之自我服务偏见:我很优秀,你只是运气好

在墨菲定律中有一个“自我服务偏见:我很优秀,而你只是运气好”这样的定律。这是澳大利亚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对任职于某家公司的经理及高管的自我认知度做的一个调查。结果发现,90%的高管对自己的成就评价高于实际的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认为自己的业绩抵御平均水平。

然后,心理学家虚构了一个全公司的平均奖金水平,让那些高管评价自己的报酬和能力关联。结果发现,当他们的奖金高于平均水平的时候,他们往往认为这是理所应得的,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通过工作努力、创造了业绩和价值所应得的合理报酬。

而当奖金低于平均水平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总而言之,他们很少能坦然接受自己其实不如人的现实,并想办法改变;他们大都会怨天尤人,并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对于这种现象,西方心理学家把认为,这是所有人的通病,并把这种通病称之为“自我服务偏见”。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对自我服务偏见定义: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会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地接受成功的赞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很多人陶醉于自己优秀的一面,而只是偶尔瞥见自己阴暗的一面。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更有根植于心底的那种求生欲,一切的根源都跟人的求生欲有关。也就是说,很多人之所以在人性层面,通过肯定自己,否定他人,这是基于人性本能层面的一种自我求生需求。

但西方心理学家们似乎忘记了人在发展中,文化对人性的影响这一层关系。也就是说,人在本能层面,排除文化对人性的影响这一层关系,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肯定会以本能的求生欲为基本的行为指引,一切以自私利己的心为出发点,所思所行都会按照这种思维去展开生命的行为。

实际上,西方心理学把人性中这种本能层面的恶的东西看到了,但用一种静止的固化的观点,把人性的这种恶的作用放大,从而让人在心理上认同这种定律,把人性定义为恶的。这跟西方基督教里面,把人始终看成恶的一样。认为人一出生就有原罪。

这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儒家的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也曾经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这个观点与孟子所提出的人性本善,以及告子所提出的人性不善不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人性的善恶,中国儒家的这三个人所提出的,是针对人性的天性、禀性、习性三个层面来讲的。

但是,在心理学上,对于人性却只看到了人性禀性层面的东西,他们没能发现人性中还有天性、习性。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心理学有局限性的原因所在。更何况,中国的道学里面,更有心性层面的认知。认为人的心性才是生命的主导,心性所形成的心灵、灵魂、识神、元神,是主导生命的主体。而心理活动只不过是心性这个本体所产生的功能作用而已。

道学十大根本经典《文始真经》中有言:“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者,如石火倾,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情欲、情感、情绪都是由心生出来的,而心是由我们的元性生出来的,情这些心理状态就如水波一样;心就是流动的水。而元性则是水的本体。外界来干扰我,就如向大海中倒入石头和火焰一样,若是以元性的本体承受之,那么我们的心就不会产生烦恼忧愁了。

可见,我们中国文化中,对于人性的认知是更积极,更具有在人的生命发展变化及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善于用文化来引导,归善生命中本能层面的恶。如此,我们就可以在文化的熏染下。让生命有一个正向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对于西方心理学这个“自我服务偏见”的定律。实际上在本能层面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若能站在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用道学思想来内置生命的认知系统,装载圣真智慧,用合于生命规律、宇宙自然规律的思想武装头脑,那么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避免这种“自我服务偏见”的定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定律是可以被打破的。而打破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在生命的内在心灵本底层面,装载具有符合生命规律的圣真智慧思想,也就是高级版本的软件系统。这样才能让生命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体现出合道合德的生命状态。

这在中国古代圣真教育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类似的智慧之言。如老子道德经》中就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完善成长自己的生命,而要想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成长和完善,就需要不断克服生命中的缺陷和不足。

儒家经典也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体现了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克除私欲的圣贤教育思想。可见人性本能层面是有一些恶的欲念,但中国人懂得人是通过文化的熏染和教育是可以让人性从生命的本能层面,逐渐升华为高层次的,有道德的人。

故而,对于西方心理学中这种从人性本能层面解读人性的观点,我们切不可用全然相信的态度去对待,而是要学会去怀疑,学会用我们老祖宗的思维和智慧去思考,西方人基于西方文化所形成的这种观念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正引领人走向生命的成长和进化?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智慧去解读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建立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有这样的认知。并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从我们老祖宗哪里汲取智慧以为中华文明复兴助力。

各位朋友,对于《墨菲定律》所讲的这种理念,您怎么看?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吗?欢迎您参与评论。我是玄无极,欢迎大家关注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8/2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