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之术在现代已很少听闻。但其存在已久,甚至可远溯上古。
祝由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因此受人尊敬。
祝由术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本法在中国广为流传.多由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口传心授。至今已至失传。
清代中期浙江文人吴炽昌的史料笔记作品《续客窗闲话》中,就有一则利用祝由之术令人起死回生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
正文祝由一科,其法术神乎其神,凡是金疮跌打损伤致死的人,都可以顷刻救活。
相传是湖南的破头老祖所传下来的。他们的祖师爷是北宋时候的人,宋太祖听说他的名头,特意招入宫中。
当时有个小官儿,因不合上意而被斩首,因为确实不是他的错,于是祖师爷把他的头给接上,令他复活。
宋太祖御真
太祖闻讯大怒,命殿前武士拿大斧劈了祖师爷,还把他的头砍下扔了。
他的徒弟夜里悄悄把尸体偷去,并用祝由之术救活。从此他不再沾染俗世,遁入深山穷谷之间后销声匿迹。
已过千年,至今流传着他的法术。这法术现在分为两派:(搬山和卸岭么?)
一派不下重金就不给医治;另一派完全相反,根本不收谢礼,但见死必救。
两派在入门前,都要发誓赌咒,若违背教规,则身亡家灭,死无葬身之地。因此都严格的遵守教规,绝不犯禁。
湖南很多卖米商人学习此术,大部分都是不收谢礼那一派的,因此法术特别神奇。
有姓陈和姓冯的两个米商,运米来到我的家乡(浙江海宁)。他们把米送到买主那儿,并投宿他家。
两人无事便一起出来剃头发,先在酒肆歇脚。我们那儿管剃头匠叫“待诏”,有个小待诏是基佬。
民间技艺-采耳
他在给一个客人用刀具采耳的时候,有无赖拿手出其不意的抠小待诏的屁股。
木叶千年杀
小待诏惊耸失手(基佬还怕被摸屁股么?),结果刀尖掉落,刺入客人的耳朵。客人顿时扑倒在地,气绝身亡。
酒肆中人无不惊惶失措,掌柜忙把无赖捆起来准备去报官。
此时(米商)老冯对老陈说:“我等岂能见死不救,不然用法术救活他?”老陈点头应允。
掌柜听到后,打算下跪求助。老冯连忙制止了他:“要这样就救不成了。这法术必须是我们本人心肝情愿所为,才能灵验。你快去置办烧酒一斤,白纸一束,带来给老陈作法用。”
老陈于是打开辫子,披头散发,双手合十,口念咒语。
然后含了一口白酒,喷在死者的耳朵上,再拿白纸糊上,口中喃喃有词,诵咒画符。接着继续喷酒,再盖纸,就这样反反复复十来次,直到酒和纸都用光。
最后他说:“帮我把辫子扎好,这就是大伙帮我拔出刀来。”
说罢,他就扶着死者出门,大喝一声,死者居然自己狂奔回家。
死者的妻子问他,死者也不回答,僵直的躺床上。他的家人还莫名其妙,都围在他的身旁,过了当夜,他才醒来,说:“我就记得昨天被小待诏拿刀刺中耳朵,疼极昏倒,怎么今天安然无恙了?是在做梦吗?可是我头发怎么剃好了呢?“
他正自言自语,满腹疑惑。掌柜已经带着无赖前来问候,这样他才知道其中缘故。说:“我受米商再生之恩,应该拿点什么感谢他。”
无赖说:“是我的错,他帮我摆脱牢狱之灾,我已准备了厚礼,请您跟我一起去表达谢意。”(无赖居然也这么懂礼节?)
伤者欣然跟他们去了(大米)买家的府邸(因为米商住在他家)。
买家见到他们带着礼物前来,知道是想感谢米商救命一事,连忙阻止:“不可,我知道米商肯定不接受谢意,他们还在楼上休息呢。你们就别去打扰了吧。”
众人都说:“哪里有受恩不谢的道理?就算米商不接受,那也要表明我们的心意。何况还想问一下伤口会不会复发。”(确实理直气壮)
买家不得已,就领着他们到了阁楼下面,呼唤两位米商。老冯从窗户探出头来,直摆手说:“千万不要来感谢,感谢就是恩将仇报。”
无赖和伤者感动流涕,身不由己的跪倒在地。就在此时,他们听到房间临河的后窗打开,“扑通”一声,似乎有人跳进河中。
老冯气的跺脚:“啊呀!你们把老陈给逼死啦!”
大伙儿一起跑去后面的河边询问船家,船家说看到有个人投河,但是什么也没捞到。
而老冯也没追究他们,只是卖掉大米换成银两回去了。
结语故事的结局有点令人意想不到的无厘头。因此作者本人也发表感慨:“这米商的法术是实神奇,可是不想收礼就罢了,至于为了避免接受跪拜而采用水遁吗?”
可见老陈投水应是装死,不过是绝了众人表示感谢的念想罢了。
可是就算接受了感谢又会怎样呢?大概就违背了入门时罚下的毒誓,不得好死。
那这样看起来,这莫不也是一种诅咒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7/2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故宫六百年鉴赏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