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圈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交圈,我们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我不想行动”——社会压力
应社会剧本的要求,在他人和自己的期待中,管理好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表现好自己。
很多研究也表明,社交网络中存在一个“想象中的受众”,用户会根据这个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受众来调整和限制自己的行为。
反映在朋友圈里,因为“受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往往不自觉地需要在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扮演受欢迎的角色。
朋友圈里有个滤镜。真正的自己,可能只有自己和少数人才能触摸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表演,我们只想回到真实的自己。
2.“我真的很想安静”——拒绝关注。
某平台上有一个回答了上千个问题的热门话题——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有一个高度赞扬的回答: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是以私聊的形式发给少数关心他们的人。
是的,我们不想让那么多人关注我们的生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只需要被至亲好友看到,或者通过私人小团体互相交流,就能满足你与他人互动的需求。甚至我们都不敢表扬一个朋友太多的人,因为我们会不断收到提示信息,会造成干扰。只有减少朋友圈的互动,才能给自己增加更多的自由。
3.“我的情绪,出来了怎么办?”——改变无能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朋友圈戒情绪。如果朋友圈里表达的真实想法有那么多漏洞,情绪无法真正得到缓解,我们真的是一点都不敢表达。少发或者不发泄真实情绪可能是最安全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27/1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祝由.中了3条以上,就说明你情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