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生老师笔课分享:
我在九零年前了西双版纳考察。
从昆明去墨江,一直到勐腊,从勐拉入老挝,从老挝去柬埔寨,泰国,然后去越南。还有去了缅甸。跑了一大圈。
在哪里接触了许多远古文明的遗留文化。很多的远古文明的文化产品,在汉族已经失传了,在少数民族哪里依旧有流传。
远古的时候人与自然为一体。祝由是给人治病的最主要手段。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在医病,要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这是什么缘故呢?
写黄帝内经的时候,祝由就不够用了,要用到其他办法,比如用药物,要针,要砭石去治病。
现在的人病了,还要用化学物品,开刀,还要各种的高级的生物物理和高级的生物化学的方法去治病,也没见都能治好。
岐伯对曰:往石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岐伯回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生活简单,巢穴居处,在禽兽之间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利用活动以除寒冷,暑热来了,就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暑气,在内没有眷恋羡慕的情志牵挂,在外没有奔走求官的劳累形役,这里处在一个安静淡薄、不谋势利、精神内守的意境里,邪气是不可能深入侵犯的。所以既不须要药物治其内,也不须要针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内则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这里讲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的病是受到情志的影响。再就是得了病了,能不能够治得好,跟这个人的情志心态有关。
远古时代的人的心态,普遍的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所以比较少得病。就算得病了,用祝由很快就能治好。
人离开了大自然之后,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
人类进入了高度文明之后,根本就不甩自然规律了。
比如说,以前没有电的时候,晚上大家靠着灯油蜡烛的丁点的光活动,于是大家见天黑就早早睡了。
那个时候大家依照日照时间进行生活工作。
有了电灯之后,电灯的亮度堪比太阳的日照,人类的生活活动完全不用依赖太阳的亮度了。大家也就没日没夜的去工作去享乐了。
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的事情,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所以得了病的人,尤其是得了大病的人,真心想要治好病,就要去顺四时之从,顺寒暑之宜。
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态放松来,放下各种的牵挂,各种的担忧!
但是人,有何曾能够放下各种的牵挂,各种的担忧呢。
所以我们有一个规矩,不信者不治。
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如果带有偏激的情绪,不信医者之言,用针,用药,也难治。更不用说用祝由了。
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道家说,天地之间,人为万物之灵。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禀二气之和,冠万物之首,居最灵之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djy_27/18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腹有五音疗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