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纺织、编织、刺绣...穿针引线,巧夺天工,几十年的传承和积累,让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乔乔村胤祀苗寨村民王忠烈练就了精湛的制衣技艺。说起这种新窑胤祀苗的民族技艺,王忠烈自豪地说,“我们的衣服还远销国外。”
一件衣服描绘了一针一线的感受。作为新窑子四印苗族服饰的传承人,王钟从8岁开始就和她的长辈一起学习如何编织和制作衣服。从种麻到蜡染刺绣,每个环节她都了如指掌。如今,55岁的王忠烈成功肩负起新瑶苗族妇女一直传承的重担,让她的民族服饰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民族文化的流行符号。
“胤祀苗族服饰的所有刺绣图案都来源于生活,绣什么、怎么绣都是由个人的手艺和喜好决定的。”据王钟说,在苗族家庭中,全家的衣服都是由家中的妇女制作的。除了平时穿的社交服装,每个女人都会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套花衣服,用于婚礼和民族节日。做一套花衣服需要一整年的时间,包括头饰、衣服、裙子等。蜡染后要把四印的苗族logo文化图案和各种精致的图案一个个绣上去。一套四印苗花衣服价值15000元。
在粗麻布上绣上民族符号,已经成为一种穿在身上的文化和艺术。长期以来,新窑四印苗人一直用蜡染和刺绣图案来记录他们的传承文化。一件花衣不仅是四印苗族工艺的结晶,也是其民族发展史的载体。
“织布绣衣是我们苗族妇女从小就有的看家本领,谁都会。”王忠烈承认,过去,制衣是苗族妇女常见的生活手艺,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传统苗族青年外出打工谋生,世代相传的苗族服饰工艺逐渐失去了传承。
直到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加大,新瑶苗族服饰已经成为六盘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忠烈也成为其制作的代表。他经常带着自己的衣服出去参加比赛和展览,获得了许多奖项,并以他的苗族服饰吸引了很多关注。很多“粉丝”都来王忠烈家购买定制的产品,其中不乏外国人。
历经波折传承,看着民族服饰从自给自足到逐渐衰落再崛起,传统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和创造价值逐渐显现。王忠烈满怀期待地说:“我从小就喜欢蜡染刺绣做服饰,现在可以养家糊口,从小学到大学。我想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做更多好看的衣服,出去参加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我们民族的东西,让村里所有的技术好的女人。(田燕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苗族服饰概述
下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北蒙古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