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歌舞宴——“舞菜”,即跳舞、上菜。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特有的上菜形式和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杂技、美食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舞菜”被称为“抱菜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会舞和表演舞两种形式。“宴舞”又称“现场舞”,是南涧民间生活中的重要庆典,为节日或欢乐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跳舞的蔬菜”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跳舞的蔬菜。根据场地大小,演员人数可以增减,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舞蹈动作大胆,浑厚有力,声音洪亮清晰。2003年3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南涧县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之乡”。
历史来源:
“舞菜”历史悠久。据说是由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主要盛行于唐代。据说是古代彝族人在皇宫里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后来在民间慢慢流传,成为彝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展示和一种奇妙的饮食文化,在民间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云南大理、南涧等地流传着舞蹈。其表演提醒记者,从中国古代到汉唐时期,舞蹈、音乐往往与杂技艺术、饮食文化融为一体,相互增色,保持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原始风貌和民俗内涵。宴席“舞菜”一般由两人表演,一人随另一人起舞,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翻新手中盛满菜肴的托盘。他们用他们的头,或他们的手,或他们的肩膀,或者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身上...他们时而“蹭脚”,时而“伸腿”,时而“看陆瑾满月”,时而“野鸡吞水”,时而翻跟头,踩舞盘,比拼绝技。
艺术特色: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最精彩的是“口送食物”和“空手折塔跳”。“跳楼者”把一碗菜放在两个紧紧含在嘴里的大铜勺上,头上的托盘里全是菜。他们面带微笑,热情洋溢,边跳边发球。
子郑弘介绍,“空手折塔跳”是“跳菜”表演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头顶的托盘要装八碗,每只手托起四个重叠的菜碗,踩着节拍,翩翩起舞,穿梭于餐桌之间。在南涧民间,宴席上“舞菜”的安排也很有讲究。都是按照传统规则一个一个排列的。常见的排列有“回宫八阵”、“正方形”、“梅花形”、“一条街”。四大碗菜端上来后,客人们就可以动动筷子,一边欣赏“美食舞者”们没完没了的舞姿和欢快幽默的表演,一边品尝彝家小屋的风味,吃得饱饱的,看得大饱眼福。
这种舞蹈可分为“席间舞”和“台上舞”两大类。饭间舞,又称“宴上舞”或“现场舞”,是南涧彝族在婚礼庆典、新房落成、迎客、老人祝寿等重要场合的舞蹈。他们讲究“吃得开心”,因为他们招待客人以增加节日气氛。舞台舞蹈按表演地点或舞台大小可分为“舞台舞蹈”和“广场舞”。“台上舞”即在台上跳舞,由南涧彝族农民表演。通常有20个左右的演员,最多的时候有100个。他们的舞蹈动作大胆豪放,浑厚有力,声音洪亮。而《广场舞》的演员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呈现出气势磅礴、整齐和谐的艺术效果。
继承保护:
2000年8月,重新创作的《舞动的蔬菜》在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中获得铜奖。
2005年8月,《舞菜》在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踩街表演比赛中荣获“山花奖”。
2006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CCTV-2006中国民族歌舞节上出现了《跳舞的蔬菜》,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好评。
2008年入选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9年6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太阳鸟银奖。2010年,我参加了虎年农民春晚的录制。2010年1月,《舞在南涧》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播出。
2010年3月《南涧跳菜》在首届彝族原生态歌舞音乐精英邀请赛中荣获金虎奖。同时受邀参加《同一首歌走进云南》、《欢乐中国行》、《魅力大理》、《大理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演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4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