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简读]
金玉满堂莫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
凡事须知适可止,功成身退保无忧。
注:为笔者以七言诗(不讲究平仄)的简练形式,对经文进行简要概括,以及简单理解。
老子在第一章,强调了“功成身退”的重要性;人生不可能一路走上坡,差不多就收手了,自己选择走那段下坡路,那是洒脱自在;运动员年龄大了,自动选择退役,不要等着俱乐部把你辞退了,这样就不好看了。
体体面面的下来,甚至是下来之前,就已经想好退役之后该做些什么。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yǐ);揣(chuāi)而锐之,不可长保
已:停止;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已经有很多东西了,还想着要这要那,不如适时停止。
揣:比喻很突出,很尖锐的东西。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锋芒毕露,难以保持长久;衣服里面藏着一把尖锐的东西,时间久了自然就戳出来了。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jiù)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钱再多,难以守住。
财富已然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范蠡(lí)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了解下: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
范蠡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是二聚二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
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千万。
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
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
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
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
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
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
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之中。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就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声名显赫不见得是好事儿:
萧道成逼迫刘宋末代皇帝十三岁刘准让位。
刘准自知不免于死亡,惊惧万分,问萧道成的帮凶大臣王敬则:今天就要杀我吗?
王敬则说:不要怕,不过迁居别宫;官家先世取司马家,也是如此。
刘准一边哭,一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3.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遂身退,符合自然之道。
这里再次引用范蠡的典故:
春秋末期越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
他实在太深谙人性了,认为勾践可以同患难,绝对不能共富贵,就告辞了。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对手,背后插刀的,往往都是身边的人。
范蠡也算仗义,走到齐国,留下书信给好朋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你也好撤退了,留在勾践身边实在太危险。
文种没有听从,果然越王勾践送了一把剑给文种: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意思是你教我攻打吴国七种方法,我只用了其中三条就灭掉了吴国;剩下还有四招没用,要不在你身上试试?
文种只好自杀,范蠡最终活到了88岁。
《春秋繁露》: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shì)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
崇高必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
西汉功臣张良看到韩信,彭越悲惨下场:
公元前197年, 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公元前196年,以谋反罪名,诛灭彭越三族,废除封国。
当然,张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也遥遥想起范蠡的历史典故;也想退,也想开溜,但是已经迟了;
晚年已绝人间烟火,吃得很少,肠胃经不起油腻;肠胃不佳的人,必然饮食清淡;但是有人盛情邀约,让你大鱼大肉地吃,看上去是好客,其实是害了你;最终免不了受吕后的饮食毒害而死。
老子在这一章里,依然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要有那个锋芒,应该"和其光,同其尘";晚上市区里面汽车开个远光灯,搞得人家眼睛不舒服,讨厌你举报你,最终还是自己倒霉;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务必要考虑一下别人,利人利己才是正道。
? ? 持[1]而盈[2]之,不如其己[3];
? ? 揣[4]而锐[5]之,不可长保;
?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 富贵而骄,自贻其咎[6]。
? ? 功遂[7]身[8]退,天之道。
【注释】
? (1)持:把持,掌控,控制。
?(2)盈:满,想做到圆满。
?(3)不如其己:不如让其自由发展,顺其自然。
?(4)揣:锻造。
?(5)锐:磨炼锋利。
?(6)咎:麻烦,灾祸。
?(7)功遂:做成,完成。
?(8)身:自己。
【译文】
? ? ? 费尽心机掌控,一心追求圆满,不如顺其自然跟着良心走就行了。
? ? ? 费尽力气去锻造,打磨的很锋利,锋利是保不住的。因为打磨锋利之后,只能向不锋利发展。
? ? ? 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守的住。
? ? ? 富贵而骄傲自大的人,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招祸。
? ? ? 做成了,不去拥有、占有和操控,而是自己退出来,这样,才符合天道。
? ? ?徐力(大多吉)分享个人感悟:
? ? ?一、追求圆满,是成功不了的,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个人刻意地去追求圆满,是不会得到圆满的。凡刻意追求圆满的,只能得到辛劳愁烦、苦恼和失落。人生,应该顺其自然。人,跟着良心良知走,跟从真心本性走,遵循着公正平等的原则去为人处事,在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接受。这样持续下去,自然而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做成了。人成了,不就圆满成功了嘛。
? ? ?二、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迷恋,已经到了太过分的程度。物质财富,本来只是用来维持我们的肉体生存的,并没有其他意义。但是太多的人,把拥有和支配物质财富视为自己做人成功的标准,这个就麻烦了。这就导致人走向了反人性、反公道、反平等的道路。很多人不理解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其实这个没啥不好理解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这杆秤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按照公平的原则来拿劳动报酬,是绝对不会发财的。要想发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秤的准星偏向自己,把利益偏向自己,就是违背公平,把本来应该属于别人的劳动报酬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发财途径。所以,庄子才说,无耻者富。百姓中间,也流传着为富不仁的说法。仇富心理,是人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均贫富的传统观念。均贫富,不是让大家一样贫穷,或一样富有,而是在公平公道法则下,让多付出劳动的人多得,让少付出劳动的人少得,避免少劳多得、不劳而获的不平等现象发生。富人,是通过少劳多获或不劳而获的方式,把本应归别人的劳动财富弄到自己手里,这样虽然有占有、控制物质财富的快感,但是面对着身边众人的仇富心态,也会有担心被别人偷去、骗去、抢去的担忧,会有再失掉财富的恐惧,而且最终还要体验失去财富的感觉感受。体验失去物质财富的感觉,是很痛苦的。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谁有钱,谁就有特权的恶习,这又导致富人产生自己比别人高贵的错觉,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欺凌他人。这种富贵后的傲慢狂妄,在社会潜在的仇富心态的环境下,就成了十分可怕的社会动乱和巨大灾祸的来源。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的穷人大规模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富人的物质财富甚至生命的惨烈悲剧的重演,已经反反复复告诉了人类这一点。可惜的是,大家并没有吸取历史的惨痛教训。
? ? ?三、功遂身退。这四个字一般理解为,事情做成了,做完了,不去占有和控制,而是自己退出来。这种理解是一般性的理解。其实,这四个字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一个灵(魂)投胎到人间,披上人皮,就开始了一个做人的人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灵(魂)把人做成了,把做人这件事成功地做完了,那么就不再需要这个物质的肉身了,就可以从这个肉身里退出来了。这个是功遂身退的深层含义。这个灵(魂)如果在披上人皮的一生过程中,没有把做人这件事成功完成,而是做人失败了,死后灵(魂)与物质身体脱离,但是这个做人的事情并没完。就是说,这个灵(魂)还是需要人形肉身的,在符合做人的条件的情况下,仍然要再披上人皮,制造并操作一个人形肉身,再来做人。直到在有一次做人的人生过程中,这个灵(魂)做到了公正平等,做到了完全按照良心为人处事,做到了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符合天道法则,都是平等的善念,即做人成功,这个灵(魂)就不再需要一个物质的肉身了,就可以功遂身退了。现在弄佛弄道的人很多,这些人一心想成佛成神成仙,一个个弄的神神秘秘、神神叨叨的,反正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所谓修行方法都有。实际上,这些都是想好事,都是想走捷径,都是妄想。其实,一个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就行了。人成,则神佛成。把人做成功了,功遂身退了,脱了人皮,不就是神佛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1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德经简读第三十七章
下一篇: 道德经简读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