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周易全解12章,否(卦十二)入门详解

网络 2023-09-22 19:20:16

《周易全解》12章 否(卦十二)


——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

【原文】

(坤下乾上)[否](1):否之匪人(2),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六二:包承(3),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4)。九四:有命(5),无咎。畴离祉(6)。九五:休否(7),大人吉。其亡其亡(8),系于苞桑(9)。上九:倾否(10)。先否,后喜。

【注释】

(1)本卦的标题是否(PT)。原经文卦象后无“否”字。否的意思是闭塞, 不好,与“泰”的意思相反。卦象是表示天的“乾”和表示地的“坤”相叠 加,以示阴阳阻塞,不相通畅。全卦内容仍然是讲对立面相互转化的道理。(2)否:不好,这里指做坏事。匪人:败类,小人。(3)包:用作“庖”, 指庖厨。承:用作“普”,意思是肉。

(4)羞:即“馐”的本字,意思是美 味。(5)有命:君王有赏赐的命令。(6)畴:谁。离:受到,得到。祉: 福。(7)休否:不要干坏事。(8)亡:危险,败亡。其亡其亡:危险到 了极点。(9)苞桑:苞草和桑树枝。(10)倾:覆灭,倒下。倾否:干坏事要倒霉。

【译文】

(否卦):做坏事的是小人,这是对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 转为小利。初六:拔掉茅茹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征兆吉利、亨通。六二;庖厨中有肉,这对平民百姓是好事,对王公贵族算不 上好事。

六三:庖厨中有美味。九四:君王有赏赐的命令,没有灾祸,但不知得到赏赐的人 是谁。九五: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知道就好。多么危险呵,国家 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上九:干坏事要倒霉。先碰上恶运,最后还是可以交好运。

【读解】

“泰”卦和“否”卦构成了相对应的一个组卦;泰是通顺,好, 否是闭塞,不好,二者相反相成。先讲好的一面,再讲不好的一 面,说明好、坏可以相互转化,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到极点 可以变坏,坏到极点可以变好。由此,辩证的观点就全面地表达 出来了。

不好的症结在于阻隔,在于相互对立。明白好、坏相互转化 的道理,意在使人增强忧患意识,处世做人要时时小心谨慎,瞻 前而顾后,居安而思危,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阻隔,产 生了对立,就要想办法疏通、消解,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 成好事。

强烈的忧患意识,大概是中华民族积淀已久的心态结构。翻检一下我们的俗语、成语中累积起来的这方面的智慧(如“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如 未雨绸缪”等等), 就可以发现我们的祖 先正是时刻怀揣着这种忧患意识从远古走来;我们民族强大的生 命力,也正在于在不断变幻的宇宙天地人间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以内在的智慧来对付各种不利的挑战。


道家经典.CN

《周易全解》之噬嗑卦(一)

噬嗑?震下离上

《序卦传》说:“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噬,齧,咬。嗑,合。噬嗑,口中有个东西间隔着,梗塞着,咬之后才能合上,有噬而后嗑的意思。震下离上(见题图)这一卦所以取名噬嗑,是因为它确实有噬而后嗑之象。首先,它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一个阳爻,中间有三个阴爻。阳为实,阴为虚,初上两爻是实,中间是虚,极像一个人张着嘴的样子。其次,只是张着嘴,嘴中没有东西,那就是山雷颐(见题图)了。而噬嗑这一卦,四是个阳爻,很像嘴中梗塞着个东西,使嘴合不上。若要合上嘴,必须咬才行,所以叫做噬嗑。

作《周易》的人把口中有物,必噬而后合的道理推广应用到社会人事上来。天下之事为什么往往不得和合呢?就是因为有间在其中。人世间的大事小事都有这个问题,作《周易》的人在这里取大事加以发挥。他根据噬嗑这一卦的卦象,重点讲天下国家用刑狱除奸慝的问题。由此看出,《周易》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很重视刑罚问题。

噬嗑卦震下离上,有口中有物之象,与颐卦初上二阳,中间四阴不同。而与贲卦离下艮上的情况极其相似,都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有一个阳爻似乎贲卦也有口中有物之象。然而贲卦不曰噬嗑。这是因为凡噬者必下动,而贲卦无震,故不得为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

噬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噬,二是嗑。口中有物梗塞,口不得嗑;不得嗑即是不亨不通。若要由不亨不通变为又亨又通,必噬之以除却口中之物。今既言噬嗑,就是说已经噬了已经嗑了。所以噬嗑这一卦本身就含有亨的意义。

噬嗑而亨,由于消除口中窒碍梗塞之物亦即去间。就社会说来,去间的办法是“用狱”。“用狱”与用刑不同。“用狱”之中包括有究治情伪,判断是非的内容。卦不言用刑,爻却言用刑。六爻之象可分作用刑与受刑两部分。初与上是受刑的,中间四爻是用刑。六五柔而居尊位,是“用狱”之主。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颐中有物曰“噬嗑”,用卦体解释卦名,颐就是口。这一卦是震下离上,像口中有个东西梗塞着,口合不上。若要将口合上,则必须噬而去之,所以卦名噬嗑。如果口中无物,那便是山雷颐了。

“噬嗑而亨”以下数句解释卦辞。卦辞说“噬嗑亨”,孔子于此添一个“而”字,说“嗑噬而亨”,使卦辞的含义更加明确。口中有物则噬,噬则嗑,嗑则亨。

“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说明这一卦三阴三阳,阴阳各半,刚柔相间而不相杂,故称“刚柔分”。阴阳各半而相间的卦不止噬嗑一个,为什么仅在噬嗑这一卦强调“刚柔分”呢?因为“刚柔分”有明辨之象,噬嗑是讲“用狱”的,而明辨乃是察狱之根本。又“刚柔分”与“雷电合”连系起来正构成“噬嗑而享”的全过程。“刚柔分”是静态的,有上下未动,将噬未噬之象。“雷电合”是动态的,是下动上明,已噬已嗑之时。“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完整地表达了由未噬而噬,由噬而嗑,由嗑而亨的全过程,为“噬嗑而亨”这一句卦辞指出了根据。

“柔得中而上行”,指的是六五。六五以柔爻居刚位,是为位不当。但是六五以柔得中而居尊位,这一点十分重要。用狱之事,过柔则失之宽,过刚则失之暴。六五不重柔不重刚,而是以柔居刚且得中,用狱最为适宜。 《周易》柔下刚上是常例。若柔居上体,则言“上行”;若刚居下体,则言“来”。 如讼、无妄、涣等,刚爻居下体,故《彖传》称“刚来”。如晋、睽、鼎以及本卦噬嗑,柔爻本应在下,今居五位,故《彖传》称“上行”。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按照《周易》常例,雷电应为电雷。蔡邕熹平石经就是作电雷的。程颐、朱熹也以为雷电当作电雷。电也就是火,电雷噬嗑就是火雷噬嗑。电有明,明可以照物;雷有威,威可以震物。统治阶级观察电雷噬嗑之象,应该效法其明与威,以明罚敕法。

言“先王”以明罚敕法,不言“君子”以明罚敕法,表明明罚敕法是属于立法方面的事情。“明罚”,则事先将犯什么科,应定什么罪的罚例规定下来,并明确告知民众,令民众有所规避,不致于犯法受刑。“敕法”,是公布于民众的法令制度,要严行告诫,使民众有所畏惧,尽可能不犯法受刑。明罚与敕法都是强调统治者在刑罚的问题上要把注意力放在事先的防范上,而不是放在事后的惩治上。

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德治,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并不一般地反对使用刑罚。孔子对待刑罚问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孔子认为治国首先是靠德教,杀人绝不是好办法。所以季康子问他为政是否可以“杀无道以就有道”时,他说:“子为政,焉用杀。”第二,即使是不得已非用刑罚不可,孔子也力主先教后杀,他说:“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的这种思想可以代表整个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在刑罚问题上的观点与法家根本不同。不能因为荀子礼法并重就说荀子是法家。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初九在卦之初,处无位之地,象社会底层的“小人”,亦即“礼不下庶人”的“庶人”。孔子在《系辞传》里对此文有解释。孔子说“屦校灭趾无咎”这一爻是针对小人而言。小人重视利害,不在乎仁义不仁义。小人有了过错,不给他一点厉害,他是不会改的。对小人的最好办法是“小惩而大诫”,在他犯有轻微过失的时候,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使之改恶迁善,不会使过失发展到严重的程度。这样做,看来是惩治了他,其实是挽救了他,是小人之福。

校是木制的刑具。屦,鞋,这里作动词用。屦校,把校这种木刑具像穿鞋那样穿在罪人的脚上。灭,没,是遮没的意思,不能释作创伤。灭趾,刑很轻,刑具仅仅遮没了脚趾而已。有了小过,给予适当的轻微惩罚,使之不至于犯大罪,这对于受刑的人说来,是无咎的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校灭趾”,使罪人不得行走。这是表面意义。实质上是通过“屦校灭趾”这轻微的惩罚,警戒罪人勿在罪恶的路上走下去。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六二与六五有应的关系,六五是用狱之主,六二是用刑之人。六二以柔顺中正之德用刑,刑必当罪,不至于轻重失当,易于使受刑的人服罪。“噬肤灭鼻”,是用刑深严之象。肤是禽兽身上与骨头不相连系的肉,如猪的下膪,这样的肉柔脆易咬,甚至嘴巴能咬进肉里,连鼻子也能没进去。“噬肤”,是说用刑很容易就达到了使受刑人服罪的目的。“没鼻”,是说用刑深严。因为六二有柔顺中正之德,刑必当罪,所以即便用刑深严,也是适宜的,不会有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二以阴柔居于初九阳刚之上,故曰“乘刚”。爻辞说“噬肤灭鼻,无咎”,指出六二因柔顺中正,具有用刑深严且容易使受刑之人服罪的可能性。“小象”说“噬肤灭鼻,乘刚也”,指出六二的用刑深,是由于乘刚的缘故。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易经入门V2.0(体系最完整,推荐书目最完备,易经周易入门必收藏)

近日登录知乎,发现数年前汇总的周易易经入门书籍推荐被列为“涉及封建迷信观点或思想”,可想而知媒体要开始打击此方面的内容了,对于初学者而言,想要接触与入门中华传统的国学文化,将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为中华文化传承下去,特意在原文基础上新增修改并汇总成图,方便查阅。基于目前文化限制,可能是最后一次编辑了,并且发布后随时会被和谐。有缘者不妨收藏下来,如有可能转发出去,造福后学者,传承弥足珍贵的国学文化。

——韩山云客于辛丑年末

选书如选老师,因此选择书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此,向给大家推荐相关书籍,让你少走弯路,成为大师级高手!

重要叮嘱

易学、佛经是迷宫,进门后一定要学会出得了门。正如紫钦天老师在《太极博弈原理》里面“信息对抗:命越算越薄,知命与宿命” 提到的, 其实现在才最真实的,人要克服的是未来信息对现在的影响 !很多人能懂一点点了,以为天下无敌,但是如果未来的信息,没有百分百准确,都是误导人的。最怕三分真,七分假。人依然会迷茫,犹豫,错失。

另外,易曰:知得也要知丧,当你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诚然,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而在于你的选择。为什么还要特别提醒呢?因在现实中接触不少易友,一学什么易或练什么功,就顾及不到其他方面,给家庭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古曰:平常心是道!不要把自己标榜成与别人不一样,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要明白你只是一个凡人,不要以为自己学易了就有什么了不起。法、侣、财、地(简单讲就是方法、同道、财力、环境)是学好功法,其实也是学好易经的最好指导。千万不要指望学易来发大财,否则你将走上不归路。以此为职业的人,是有宿因的。薄迦梵歌曰:要把成与败、得于失等同看待。患得患失不是学易人应有的心态。好好工作,养家糊口,业余修习,平凡一生这是吾师给本人的开示和指导,希望易友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最为紧要!

1、易学基础类

(1)小白认识类

如果是想仅仅了解,则推荐《易经图典》,是以图文形式去介绍周易,非常浅显明白,适合绝对0基础的人,但是内容太浅了,如果是想学以致用则不推荐。

(2)周易原文注解类

如果不读周易原文,而想彻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越牢,对后面的学习帮助越大。

建议采用中国易经协会会长、哲学教授刘大钧著的《周易概论》,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较可靠的。

南怀瑾老师倡导的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出版的原文《易经》,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和听懂一些难读的字。

另外还有金景芳的《周易全解》、黄寿祺的《周易译注》都值得一看。

原文注解类的书籍对于易学入门者而言,通常的感觉是比较枯燥的,理解上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下去。

(3)周易精华思想融汇类

应该说,目前只有紫钦天老师的《太极博弈原理》一书能做到这点,全书中是没有解释卦象的,主要是侧重易学的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属于道的一种级别。但是如果对于一个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学者来说,一看这书,应该明白其实里面是是蕴含了周易的推演过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没有看过周易相关的书籍,也能从中培养到周易的思想,对理解现在所有文化(玄学,易学)都会个统一的思路,增强第六感判断力。可以说,这本书的研究意义十分珍贵!建议入门,进阶,和自我升华阶段研读一番。

在术数的基础入门方面,不妨看看紫钦天的《易学入门指迷》,对于易学术数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不过不足的地方是这书还不够深入,比较适合入门阶段的去学习。

另外还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曾仕强的《易经的智慧》。

以上因为不是纯术数的,对生活有一定的衍生与关联,所以坊间对此类书籍会有一定争议,但是古语有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应术道兼修,望初学者谨记!

2、易学术数类

不懂易理,术数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绝不可能。学习易理有助于你搞懂自己学习的目的。

(1)易理类

张延生是一个易学实力派人物,张延生的作品(易学入门、易学应用、易象延、易与和谐、心易、气易)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选,可惜能真正看懂的并不多。

古文方面,可以看看邵雍《皇极经世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但此书难度十分大,建议易学深造者才去接触。

易理方面建议还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类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大陆的紫钦天老师《太极博弈原理》后部分,优点是较有逻辑,但深入性不强,适合初学;黄鉴老师的《易魂》,邓海一老师的《俏梅花》系列,案例比较多,但是有的内容有些天马行空的感觉,逻辑性稍微弱。

另外台湾的梁湘润、王士文,都推荐阅读。

(3)六爻类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天机》。

推荐书目:陈圆《周易预测学入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李洪成《六爻预测技术入门》、朱辰彬的《中国摇钱古卜讲义》。

日本人著的《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需要读现代人的书提高水平的可以看李洪成、王虎应、曲炜、李顺祥、吕文艺等人的,都属于畅销品种。

(4)四柱类

就是八字,以现代人为主,可以看陈圆《四柱预测学入门》、李洪成《四柱预测技术入门》,李居明的《四柱算命术》是四柱类无错字的好版本,目前只有繁体版的,习惯认简体字的人读得可能有点费劲,李居明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兴趣。

中级最好的就是朱祖夏《命理应用精解》上下册,这个是千百人所公认的,超级热销,但是纸张不怎么好。

高级的象邵伟中的《四柱高级班理论》、李后启《命理精析》、曲炜的《二十一论》、韦千里《千里命稿》等。

新派的可以看李涵辰的著作(新派不建议看)。

古籍有《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命理探原》,比较接近现代理论的书是《子平真诠》和《滴天髓》。

其他的畅销作者有:李洪成、李顺祥、曲炜、李顺祥、吕文艺等等,可以提高水平。港台名家的书建议多读,如梁湘润、宋英成、光莲、吴怀云等。

(5)风水类

在风水之前要说一句,因为风水相对比较复杂,没有基础或者不想钻研的人请看李居明与苏民峰的书,要是连九宫飞星、七星打劫、开城门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懂会很麻烦的。李居明的《学风水的第一本书》,可以先看看,但是看这个之前又要懂点卦,不然八宅法这种基本的东西都用不了。

典籍看刘伯温等著的《地理全书》就可以了:《地理全书》几乎囊括了明代以前所有的风水典籍,比较全面。缺点就是字体小,印刷质量稍欠。

还有一本《地理天机会元》也是集成了很多经典的古籍。

另外建议看几本书:《阳宅实用风水讲义》。朱祖夏先生著,目前最好的一本玄空风水阳宅书籍。

《玄空飞星风水》林国雄的书,浅显易懂,还介绍了配合楼层断风水的方法。

《古易玄空学新探》胡京国先生著,风水入门的好书。

胡京国还有一本《玄空精断》是进阶书。《沈氏玄空学》风水入门必读,除了北斗七星打劫说法不清楚外,其它皆应仔细读。

《玄空地理丛谭》钟义明先生著。一套解说玄空风水知识及释评众家玄空派长处的好书,并有玄空诀窍解说、堪验实例。非常值得一看及收藏。

另外峦头方面,钟义明先生的《地理峦头实务》是峦头方面的好书,介绍详细,图文并茂。《三元九运-玄空地理考验注解》也是钟义明先生所写,专门解说分析三元九运的一套好书。

过路阴阳就看冯化成《过路阴阳》。

金锁玉关就看钟义明的《金锁玉关》。

八宅法看《八宅明镜》其他的畅销作者。

古代的可以看《青囊经》、《撼龙经》、《葬经》、《地理正宗》、《地理五诀》、《发微论》、《葬法倒杖》、《玉尺经》、《催官篇》。

现代的大家可以选的有:朱祖夏、钟义明、王亭之、吕文艺等等,学习风水要注意派别。

(6)手面相类

手面相想看得比较有意思就看李居明的《学睇相》。

提高水平要多看陈鼎龙、萧湘居士、盛书笙的书;

除了现代的人之外,古籍是一个提高水平的重要方面,尤其像《麻衣神相》、《柳庄神相》、《神相全编》、《鬼谷相法》、《相理横真》、《平原相法》、《人物志》、《观人学》、《太清神鉴》、《人伦大统赋》、《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局》、曾国藩的《冰鉴》等等,推荐一本《图解相学秘籍全编》上下册,荟萃各种相书古籍。有许多相学精品流落在民间,民间收藏的相学许多有很实用的价值,可以帮助你多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7)奇门遁甲

最好就是张志春、王凤麟和么学声,入门就是张志春《神奇之门》、《开悟之门》以及后继系列,最好看他的全套,入门者可以先看看这两本书的基础部分知识,如果确实可以看得下去也还有兴趣,那可以继续往下学。他的徒弟杜新会的书也一定要看;王凤麟每年都要有好几期培训班,资料比较多而复杂,他有几本经典可以看,其中有合订本,也是非常超值,注意观察。

另外推荐现代的王风麟的《帝王之术——风麟奇门风水学》、台湾易学明师秦瑞生的《时盘奇门预测学》、叶飘然的《奇门遁甲真髓》。

古文则有《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遁甲秘笈大全》。这两本是皇家所藏的遁甲秘本,录于《故宫珍本丛刊》。这两部书涵盖了必修的奇门基础知识,仔细研究必有收获。

再重点提示的是奇门提高必备书籍,在现存的奇门典籍中,不管是转盘奇门还是飞盘奇门,都是会极力推荐的一本古籍那就是《御定奇门宝鉴》,在现有的大部分奇门典籍中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太杂乱。虽然《御定奇门宝鉴》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但杂得有重点,而且里面的内容价值也是奇门善本无法比拟的,值得奇门爱好者收藏研读。

(8)六壬类

《袖里乾坤》,《六壬金针》以及其他很多六壬金口诀方面的书,如《毕法赋》、《课经》《六壬大全》、《指掌赋》、《大六壬指南》等。

现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徐伟刚、张志春、北海闲人等。

(9)太乙神数

易经最顶尖的三大绝学,号称三式,包括太乙神数,奇门遁甲,与大六壬。太乙神数专注于预测国运,由于比较敏感,所以据说在唐朝末年已经失传,如有流传可能仅存于宫廷或民间暗流。所以这部分本人也未涉猎,仅据闻《太乙通解》、《太乙神数》较好,以作提示。

(10)铁板神数

多看马川的《正统铁板神数》,另外推荐梁湘润的《铁板神数入门》。

(11)紫微斗数

这个入门书太多了。

1)三合派

王亭之《紫数斗数初级讲义》,还有其他人的《紫微斗数一学就通》等,再往高级就是看慧心斋主、紫云、潘子渔系列的,一般公认紫云代表最高水平。陈雪涛的书比较受欢迎,例如《紫微明镜》《紫微启示录》等;而陈世兴特别善于写婚姻,他的作品几乎全是谈婚姻的。

2)飞星派

徐增生的书籍不错如《紫微斗数命运分析学》,还有经典的方外人的《河洛紫微斗数》,《九千飞星》。

另外有侧重于易理的钦天派紫微斗数蔡明宏的《紫微斗数悟我十八年》、谢昕润的《紫微国宝》都值得研读。

(12)姓名学

一般有五格取名法,但是按笔划数的话就和易经术数无关了,所以一般会结合八字取名的比较多。畅销品种有李居明《姓名改运学》,进阶的有马瑞成的全系列、易隐燕、张泊作品;

(13)解灾改运与符咒

一般性的了解,而且也是相当有趣味性的就是《移神换将》,此为荟萃与经典,其他如《犁头巫家》和《四两拨千斤》也是相当的畅销。至于符咒那就更加的神奇, 但是符咒只看书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师傅来传 。台湾最近出了不少关于符咒的光盘和教程,例如玄光居士和陈龙羽都是初中高都可以看着玩玩,网络也是公开媒体,我也不好说太多,建议大家本着娱乐的精神去看待。

《周易全解》之渐卦(一)

渐?艮下巽上

《序卦传》说:“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渐是进,止的结果必有进,这是屈伸消息之理,所以艮卦之后次之以渐卦。渐是进,但不是一般的进,而是渐进。渐进亦即缓进。缓进,也不是一般的缓进,而是有次序的缓进。渐进之所以缓,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进而有序。简言之,渐是不越次序因而缓慢地进。这一卦之所以名曰渐,从卦体上看,是这样的:为卦艮下巽上,木在山上,木因山而高。木之高是有根据的,不是偶然的,恰像进而有序,故名曰渐。

渐,女归吉,利贞。

《易》六十四卦中有四卦借用夫妇和男女关系讲哲学道理。这四卦是咸、恒、渐和归妹。同是讲夫妇、男女关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咸与恒主要讲个体家庭中的夫妇关系,渐与归妹则侧重在女子出嫁的问题上。其中恒与渐更重夫妇之义,咸与归妹更重男女之情。因此四卦的取象不同,卦义也不同。

渐卦取象“女归”,亦即女子出嫁这个具体事物以揭示做事应循序渐进的卦义。这就与咸卦之“取女”不同。“取女”,是男子娶女,“女归”是女子嫁男。“取女”与“女归”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然而咸卦卦辞取象“取女”,是讲天地万物相感通的道理;渐卦卦辞取象“女归”,则是讲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为什么说“女归”能够说明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呢?因为古代女子出嫁不是想办就可以办的事,它必须有媒介,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缺一不可。依照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嫁,是正常的、合礼的,因而也是吉的。

女子若不按这个过程完婚,便是私奔了。私奔是不会吉的。世间循序渐进的事物很多,为什么渐卦偏偏取“女归”之象呢?这是因为“女归”是生活中最常见,最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循序渐进的事物。

“利贞”一语“贞”字是关键。 “贞”字在《易》中的基本义是定,引申义是正。由定的坚定不移,固守不变而引申为坚持原则,坚守正道。 “利贞”一语在《易》中大体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戒辞,如损之九二,处阴居说,有不正之嫌,曰“利贞”是告诫它务必注意守正。二、说明事实,有的事是因,贞是果,曰“利贞”实际上是说某事利于贞,如大畜卦辞“利贞”,是说大畜这种事情有利于贞。三、有的贞是因,事是果,曰“利贞”实际上是说由于贞而有利于某事的实现。渐卦卦辞曰“利贞”即属于此种情况。渐卦取象“女归”,“女归”这种事情其本身就是贞正的;由于“女归”有贞正的特点,所以实行起来必吉。

渐卦与下一卦归妹都是讲女子婚嫁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它们反映的是古代女子嫁人的两种情况。渐卦讲“女归”,是一种正规的、典型的婚嫁,男方通过媒介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将她娶过去做妻即正夫人。女子的这种婚嫁,反映的事理是循序渐进。

归妹卦讲“归妹”,“归妹”反映古代女子婚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侄娣制度。侄娣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公羊传》隐公七年又说:“叔姬归于纪。”何休注说:“叔姬者,伯姬之媵也。至是乃归者,待年父母国也。妇人八岁备数,十五从嫡,二十承事君子。”根据《公羊传》的记载和何休的解释,我们知道,诸侯一生结婚一次,一次娶九个女人。九女中有一个是嫡妻即夫人。嫡妻的妹妹或侄女也要随着嫁过来两位。若当时年纪太小,就等到十五岁时嫁过来,二十岁时与那位诸侯过夫妇生活。这两个女人就叫侄叫娣,也叫媵。诸侯从一个国里娶一位夫人和两位侄娣,另外两个国还要主动嫁过来两位女子,这两位女子也叫媵。每位侄还要有两位侄娣随着嫁过来,年纪太小也要待年于父母之国,待到十五岁成人时嫁过去。诸侯一娶九女,九女中有六位侄娣。侄娣随从姑姊嫁给同一个男人,这就是侄娣制度。侄娣的婚嫁与嫡相比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由于年幼,嫁期往往拖后;二是没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等过程,到时候主动给人家送过去就算完事。归妹卦说的正是侄娣的这种婚嫁。侄娣的婚嫁是原始社会群婚制的遗迹,为当时社会所认同,因而是合于礼的,与私奔不同。但是它与嫡的典型婚嫁方式也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归妹这一卦恰是从侄娣婚嫁的这一特点上取义。它既有不循序渐进的不好的一面,又有为当时社会所认同的合礼并合理的一面。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渐有进义,但是渐不等于进。渐与进的关系不同于晋与进的关系。晋就是进,而渐不是进,渐只是进的一种情况。说“渐之进”,说明不是别的进,是渐之进。“渐之进”,要害在渐字上,它强调的是渐不是进。渐之进,能够做到“女归”那样稳妥有序则吉。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这几句话都是解释“利贞”,为“利贞”一语找根据的。渐与归妹是反对卦,归妹之二、三、四、五爻皆不得位,现在归妹之下体兑进而成为渐卦上体巽,于是二、三、四、五均得位,而九五不但得位,而且得中。因为进得位,所以九五以刚阳居阳位又得中。九五刚得中,就是往有功。“进以正”以下,含义与“进得位,往有功也”相同。含义相同,却又重申一次,是为了强调渐卦之所以利贞,是因为二、三、四、五诸爻得正位,九五更得中,“进以正”,其实就是“进得位”;“可以正邦”,其实就是“有功”、“以正”和“得位”的根据。“有功”和“正邦”是“以正”和“得位”的效果。“其位”指五,居五的是阳爻,故曰“刚得中”。强调“刚得中”,是恐怕人们误认“得位”是六二柔得中。

渐卦艮下巽上,故云“止而巽”。下止则凝静不躁,上巽则欲动不急,恰有渐之进的气象。渐之进,也是动不穷的意思。因为得正,因为刚得中,所以能够把渐之进的意义很好地发挥出来,故云“利贞”。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有木”,木因山而高,其高有因,是有渐义。君子观渐之象,以居贤德善俗。贤字可能是衍文。居,积。德是君子自身的品德修养,俗是社会的风俗风气,一个是修己,一个是化俗,做好这两件事都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设想一朝一夕见成效。既然居德善俗皆须以渐,人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以成其大。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渐卦卦辞取女子婚嫁之象,而诸爻爻辞皆以鸿取象。鸿即雁,是一种水鸟,其性群行有序,往来以时,以切合渐的意义。雁有别有序,所以古代婚礼用雁。婚礼用雁,雁在人们的观念中便与女归发生联系,因此渐之诸爻取鸿象。

干是水边,距水最近的地方。“鸿渐于干”,雁群栖于水中,现在到了飞往远方的时候了,但是鸿雁这种禽鸟飞行有先后次序,它绝不一下子飞出好远,它的飞有个渐的过程。初六居于最下,又是阴柔软弱之才,而且上无应援,不具备一下子远飞的条件。它只可渐于水之干。渐于水之干是最适宜的。

“小子厉,有言,无咎”,小子,年幼无知的人。年幼无知的人目光短浅,能见眼前的事,不能见久远的事。它看见鸿渐于干,就发怨言,抱怨鸿本可以一下子飞出老远,却飞于水边即止。不过,“有言”也无妨,鸿渐于干是正确的,没有过咎。

《象》: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小子厉无咎,是义无咎。小子想的是表面道理,而初六所为则是根本正确的,符合渐之义。初六在下,所以要进;初六是阴柔之才,所以不躁;初六上无应援,所以能渐。倘依小子之见,初六用刚以急进,就违离渐之义了,不唯不能进,而且必有咎。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1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