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世界里,乾坤代表男女,乾坤是个代号,乾代表男,坤代表女。过去的算命先生,看到人家的八字,一定要先问是乾命还是坤命;换句话说,就是问是男的还是女的。“乾道成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那你就不懂《易经》了。 因为阳里边有阴,阴里边有阳;人文世界乾代表男人,坤代表女人,乾坤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下面讲到乾坤的逻辑思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卦代表了形而上。大家不要以为这里所谓的“形而上”是西方人的学说,实际上“形而上”这个名词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系传》里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
“乾知大始”就是形而上的道。宇宙万物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先有蛋呀先有鸡?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猴子变的,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如说是上帝造的,又是谁创造了上帝?你说上帝是天生的,没有这回事;上帝是他妈妈生的,那他妈妈又是谁生的呢?他的外婆又是谁生的呢?
上帝造人是宗教家的说法,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如果你用科学方法去了解研究,对不起!宗教这里是谢绝参观的。我们自己的宗教呢?中国文化开始在《易经》的系统里,早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的外衣,绝不迷信,就这么伟大!
“乾知大始”,宇宙万物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一个来历,你说它是上帝也好,pusa也好,阿拉也好,随便怎么叫,孔子的《易经》把它叫做“乾”。“乾”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乾知大始”,由这里来,他那个生命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说的“生命的能”。“能”是假定的名词,“能”是什么东西?“能”是没有个什么东西的。“能”要发动了以后,它就构成了物质,物质的代号就叫做“坤”,就是“坤作成物”,构成了物理世界。
所以天地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pusa造的,乾坤就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坤作成物,构成这个天地万物的代号就是坤。如果你问形而上的乾坤到底象个什么东西?怎么生的?怎么变的?那么请问pusa是什么样子?上帝又是什么样子?西方人看上帝是蓝眼睛、高鼻子。东方人看他就不同了。miao里释迦牟尼的像就是那个样子吗?圆圆胖胖白白的脸,象个女人,那是我们东方人看的。是不是原来释迦牟尼的样子?谁晓得呢!上帝也是一样,东方人看的是东方人的样子,西方人看的是西方人的样子,中东人看的是中东人的样子,反正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宗教的文化。
但是在我们《易经》的文化里,宗教的外衣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符号乾、坤,宇宙万物的动能,也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能。我们孔子在《系传》里就已讲出来了: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你要了解宇宙万物的功能,它怎么能够发生万物、创造万物的?这个“易”,就是《易经》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经》,懂得了《易经》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简单,我们由孔子这两句话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的。
大家学fo修道信上帝,“高深敬慎”这四个字永远不会懂。我们一提到上帝,一提到道,一提到fo,便以为如何高远,如何高深。所以我常常跟信fo的人说,你们信fo修道,你们心目中的fo和上帝,是自己想象的上帝和fo,思想上加入那种神秘高深,这些都不是原来的fo和上帝了。所以孔子说: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地用乾坤来代表,确定了天与地的关系,天是高远的,很尊贵的;地在下面。是卑下的。这里的“卑”,不是卑贱,是位置低,才能厚德载物。贵贱是人的心理上的观念。地在我们脚下,离我们很近,我们就感觉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其是人们心理上的普遍观念,认为凡是得不到的东西,永远都高贵的、最好的,轻易得到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在意就不懂得珍惜。还有向往远处的,忽略近处的。重视远大摸不到的东西,轻视眼前已拥有的东西。
像男女之间谈恋爱就是这样的,当他(她)在你身边缠着你的时候,你没什么感觉,但当他(她)离你远的时候,就整天想着对方。这就是为什么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因为就在你身边,你就不会在意,这是人的通病。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在《易经》的六爻卦中,六爻的排列是由低到高、由下而上排列的,最低的是初爻、二爻代表地的位置;中间是三爻、四爻代表人的位置;最上面是五爻、上爻代表天的位置。
象征着天地之间,由最低的大地、地面上的草木、禽兽、人类,以至到天上的云霞星辰一切事物。在天地之间的万物,按照不同的高低次序,由最低的大地排列到最高的天上去。
《易经》六爻又分阴阳,爻位有阴爻、阳爻,如果阳爻是在初、三、五位,就当位,就是贵,好的爻;阴爻在二、四、上位就是当位,就是贵,也是好的爻;如果阴爻在阳位,或者阳爻在阴位,就是失位,就是“贱”,不好的。
把六爻成列出来,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示出来,注意这都是相对的,像其中二爻和五爻,无论是当位不当位都好的,因为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是在“下卦”和“上卦”的中间。如果是当位也就是,阴爻在二,阳爻在五,便是得中、又得正,那就真是既富且贵,就更加肯定是贵。
象乾卦的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就是得中、又得正,乾卦中最好的爻。总结下来,就是当位就“贵”,失位就“贱”,如果失位,得中,也是好的。所以,儒家提倡“中庸,是根据《易经》来的。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常”即永恒不变的意思,等于规律。“断”是确定的意思。
天地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动,但在变动之间有永恒不变的规律法则。当它在动的时候,动便是它的常性,静的事物,当它在静时是它的常性。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必静,静极必动。
古人把这两种抽象东西,形象是用卦来表示,因此动态的事物用乾卦来代表,属阳的,是刚健的;静态地用坤卦来代表,属阴的,柔顺的。
《易经》用刚与柔来确定事物的性质,所以万物的具体形态,可以笼统地分成为刚性的事物和柔性的事物。刚与柔代表物质世界的法则。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天下事物以每个方位的不同,会产生观念思想的不同,把这不同的现象归类成不同的群体。一种一种的分类,是自然的现象。观念上的不同,就会产生争,有争就会有吉或者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地,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因此就有了诸多的纷争,吉与凶就此产生了。吉凶是什么?《系辞》第二章讲:“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得到了便是“吉”,失去了便是“凶”。
所以,天地的事物以类相聚,各个物种以群相分,由此产生了吉和凶,这也是群体社会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易经》的道理,是根据万事万物的观察而来,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太阳、月亮、山川河流等。圣人用乾卦代表天、离卦代表太阳、坤卦代表、坎卦代表月亮、震卦代表雷电、艮卦代表高山、巽卦代表气流、兑卦代表江河、海洋,一共八个现象,所以叫八卦。
“变化见矣”,是说天地产生万物和万物自身的变化。像太阳的起落,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天气的四季交替等,都是阴阳的变化。
卦是自然界随处看到的现象,天体上的八个现象,与地球上万物的变化,乃至人、物的生长,都与自然天体有密切关系。这中间就能看出它的变化,就是变化见矣。
这之间的变化就是刚与柔,阴与阳相互摩擦而产生的。说的是后天八卦之间相互激荡变化,就演变成了六十四卦。比如乾与坤相荡,就产生了天地否卦,乾卦与坎卦相荡,就变成了天水讼卦等等。
天地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一切的变化都有它的法则、规律。在变化之后的结果,会在地上体现出来。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就像人在生病之前都会有些症状表现出来,如果能及时的发现,就可以在病毒,还没有成型的时候去除了。
就是说世上的事情,在有结果之前,都是有其现象的。只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把握的住。南怀瑾先生说,最高明的人,领导变化,中等人把握变化,就是应变,末等人,只能跟着变化走。
像扁鹊就提出,高等的医生,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时,就下药铲除了病根。
中等医生,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就能药到病除。
次等医生,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此时,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也说明了,“重远而轻近”,我们平时不注意身体的健康,暴饮暴食、整天熬夜、玩手机等等,这是在挥霍自己健康的身体。等自己病倒了,就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锻炼。
在你整天玩手机、熬夜的时候,这就是“成象",当你的眼睛或者身体,出现了病症的时候就是”成形“。如果我们能提前发现其中的变化,并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好呢?这也是佛家讲因果的关系,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由雷电的鼓动产生了,生命所需要的能。再加上风雨的润泽,便促使了万物便开始的生长。但如果万物无限制地生长发展,到最后会消耗尽所有的物质。
所以,日月的运行,出现了暑热的作用,令万物生长扩展。寒冷的作用,令万物收敛、成熟。
这样就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因此就有“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的说法。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道运行构成男性,坤道运行构成女性。这里的男女不只是单单讲人类的男女,而是代表物理世界所有的阴和阳的东西,因为草木、禽兽也有男、女。万物产生,圣人用两个符号来代替。
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
在一个家庭里面,乾就代表父亲;坤就代表母亲,父母的结合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叫做“长男”为震,第二个叫做“中男”为坎,最小的叫做“少男”为艮。巽卦是“长女”,离卦是“中女”,兑卦是“少女”。
这便是“乾坤生六子”,正如天地产生万物,人间的父母产生子女。
引申到宇宙万物,那便是乾坤两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形成,乾卦这个符号代表了本体。就是说,乾主管一切万物生机产生的开始,坤发挥作用而使万物生成。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乾是“生命的能”,“能”发动了后,构成物质,代号就是“坤”“坤作成物”,构成了物理世界。乾坤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切。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阴阳和悦才能生成万物。所以,“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平衡才是关键。
对人而言,人的内心要平衡,身体阴阳要平衡,失去平衡就会身体便会生病,这也是中医的治病原理。为什么自然界会发生天灾?因为自然界的阴阳被打破了,这也是自然界规律。
? ? 未完待续----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意思是: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一、出处
出自《系辞》第一章。
二、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三、释义
天尊贵在上,地谦卑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与小人做相同的恶事,则凶就产生了。天产生了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地产生了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错综复杂。因此在宇宙间,阴阳的两方在不停地切换变化,代表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的八卦,也在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所以产生了宇宙万物。
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表示空间,所以能作成万物。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
人容易被别人了解就会有人来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有人亲附就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就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但是《易经》的道理就是如此简易,而且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解天下的道理,就能与天地同参,从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及作者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欧阳修怀疑《系辞》、《文言》和《说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认为《彖传》和《象传》出于孔子之手。
二、赏析
《系辞》对《易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它特别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
《系辞》肯定了“《易》与天地准”,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系辞
易经八卦的易经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释易经所延伸出来的六十四卦的详细解释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第11卦 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上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
周易八卦的详解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 *** 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 *** 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映大洋洲为头部,亚洲南洋群岛为鸡、雉(鸟)图腾颈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印度洋段则构成鸡、雉(鸟)图腾颈腹部的连线。欧亚大陆和亚洲东部大陆架为身躯,非洲大陆和亚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为鸟翼的地球地理组合构造。鸡、雉图腾也同样显现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按照图1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图2)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 *** 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图3)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图1)上按照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八卦图表现为艮 巽 兑 乾坤 坎 震 离南半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艮 坤| |乾…北极…巽 离… 南极 …坎| |兑 震图2 图3从地球球体剖面上分析,八卦图分布在球面上,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地磁的两个中心点,在《周易》和八卦图上来讲是“两仪”或者“阴阳”之形容,《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体剖面就是太极,南北极为两仪,南北极各领一组四个卦象,南北两极卦象相错、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此图的排列与《周易》八卦图隔位、八卦相错的格局对应,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只有兑卦有所不同。如果再以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即八卦坤、艮、坎、震、巽、离、兑、乾进行组合,乾坤卦是头尾,也是两仪,即阴阳,各统领三卦组成八卦。坤、艮、坎、震一组;巽、离、兑、乾一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卦象和伏羲八卦是大致是对应的,只是在震卦、巽卦阴阳属性上有不同,或者颠倒。这样的八卦图阴阳爻的排列似乎更合乎阴阳爻的变化规律。八......>>
有没有关于易经乾坤八卦的讲解的很好视频易经本是象数之学,义理随象数而产生,象数随时空而变化。它是一门研究万象如何在宇宙时空变换中运动的古老学问。时间与空间方位,是理解易经象数的关键。不理解象数的意义,不分辩时空与五行,就无法理解河图洛书,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经易象。必须指出时空与象数,其意义都是在观察三才之象中发现和确定的,具有客观性。这是律历与易经的基本概念,是两者的精髓与实质所在。律历与易经所揭示的定则是:由天地合气而化生的万物,人体乃至一切人文现象,都与宇宙时空变换同步,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而宇宙时空模式的变换,则是经由日、月、星、地运行周期的变化而体现出来的。这一宇宙时空模式,在现代完全有可能在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化过程,特别是人体生化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赋予科学的意义。 数学是随着古人测天量地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在理解易经中有重要意义。十个基本数字被视为天、地之数。一至五为五行生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每个数字都有具体意义,代表某一时空与物象。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八宿,五日一候,三候‘气,廿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花甲,三百六十日,五年一小运,十年一大运,等等,只有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才能理解易经象数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透彻理解须要克服许多障碍。我认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线索,可以做到“一以贯之”,从而把它的端绪寻找出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易传”是解说“易经”的,将其本身所蕴涵的义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中阐发出自己的观点而触入自己新的思想体系。“易传”作为一部人文哲学著作,但它毕竟是解释“易经”和筮法,又同占筮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易经”的卦辞、爻辞、爻象甚至筮法在“易传”里都有阐述,可以说“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论著作。因为它有变易、不易、简易和交易这四大原则。“易经”是通过占筮中的卦辞、卦象、爻辞、爻象来表达其自然观和社会观,是论述宇宙和世界的大法则。古代学者有时分开讲,但大部分学者是合起来讲,张横渠是合起来讲的。横渠在系辞中写道:“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则其观于易也,或近、或太艰难。不知系辞而求易,正犹不知礼而考春秋……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同系辞”。这几段话应该说是横渠先生学易观易的总纲,是他学易的体会总结。我们再看看横渠对系辞与乾坤的联系和阐发,才能看出他后面的宇宙观,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学说,变与化的辨证法等等。“易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尊与卑是乾与坤的既对立储联系的两个名词,是人的思想对宇宙这个“天”无法了解和探讨。所以古代人觉得天很伟大,就象人登到山顶四周一看,河流纵横,山峦起伏,心中总生赞美感和伟大感。我们每个人旅游参观座电梯登到某城市最高楼顶四周一看,就觉得我们人类也很伟大。这便是尊的真正涵意。人类不但感受到天的伟大,也感受到人的伟大。而大地是我们人类无法离开它而生活,离开了就不得了,所以我们人类亲近大地,热爱大地,卑在这里就是亲近亲切的意思。横渠将其引伸为,“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则方见易,故其事无非易也。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门户也”。横渠将乾坤列为易之天地总纲是从孔子、周公、文王那里得来的。否则后天八卦不会将乾坤两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这其中有很多思辩道理。我们人类从形象思维过度到直观思维再过度到抽象思维。说明凡是远大的、摸不到的都认为是好的,因为它能看见而得不到,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对于很亲近的经常应用的就觉得不稀罕。如太阳与月亮之......>>
谁讲解易经讲的好 ???《易经》是由曾仕强主讲的,在《百家讲坛》里能看到全集,百度视频可以看到,里面好多东西都是值得学习的
关于周易八卦的解说,是如何算命的?周易占卜算命预测中,命的观念,起源很早。在殷周宗教观念里,命或天命,是指具有人格的上帝之意志。先看殷商。殷人尚鬼,这四个字点明了殷商时代的文化特征。当时,刚告别野蛮时代而步人文明门槛的中华民族的先人,笼罩在祭坛的一片迷雾之中。跟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面对自然界的 *** ,不得不把自身的安乐寄托在种种神灵的庇护之上。但殷人的迷信程度,大概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日常生活中,事无臣细,都要先卜而后行,几乎到了无事不卜、无日不卜的境地。这已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作为当时卜问的工具-龟甲兽骨所证实。那时占卜的主要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这样的裂纹被称为兆。根据兆的形状来判断吉凶。同时,占卜人将所占问的事和吉凶判断以及日后是否应验的情况刻在兆纹的旁边。这就是卜辞。在卜辞中,帝是最初的至上神。后来又演化为上帝、天。在殷人的观念中,这个至上神同时又是自己的宗祖神。因此,宗天与祭祖是密不可分的。帝具有无上的权威,主宰着一切。它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只有诚恐诚惶地通过每事之前的占卜才得以丫解。因此,巫术盛行,龟卜泛滥。
然而,今天的古史研究者往往强调当时占卜活动近于疯狂的迷信,而忽视了其真实的动机。事实上,殷人的占卜和祭祀是作为人与鬼神交通的重要途径,目的还是在于了解人自身的命运,进而求得趋吉避凶的结果。比如,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或疾病,他们进行占卜,目的是为了消除鬼神降在人身上的灾难。他们往往先贞问,这些祸害是否由鬼神所引起?如果是的话,究竟是哪位神o作祟?得知了作祟的神o以后,殷人会对此神o举行专门的祭祀,使其停止作祟,消除灾祸;或者凭借咒语,使其巫术失灵。而对于未来,他们大多是询问下一旬中(即近期的将来)有无祸患。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商王就可以举行一些大事;如果不吉,就取消预定的活动以避祸。可见,殷人占卜中所透露出来的观念是:命一这里是鬼神的意志,是可以预知的;而命D通过正确适当的祭祀而引来神o的报答,又是可以改变的。
表面看来,周易占卜算命这样的观念有不合乎逻辑的地方。既然是占卜未来,必须以未来的已定性质为前提;米来若是未定的,则无法来预测。然而,如果未来是已定的,那么占得祸害后,人V如何能回避呢?就是说,既然是命,就表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的趋势;而命又是可以更改的,不又否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必然性吗?殷人显然并不考虑这个占卜理论本身的逻辑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占卜可以帮助人了解未来,寻找对策,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当时的技术还十分简陋,占卜的答案也十分简单,但中国古代先人对于算命的实用观念以求趋吉避凶,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
周易占卜算命是周人是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后来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而统一中原。周人也是敬畏天命的。但是,为什么上天改变了它的初衷,抛弃了原先的天之骄子-殷人,转而垂青于周人呢?天命靡常--天的意志是变化的这是周人琢磨出来的结论。那么,如何使这靡常的天命不再转移呢?殷鉴不远,看来仅靠殷人那般虔诚的祭奉是无济于事的。周人明智地感悟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易经占卜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古人认为易经占卜是与天地造化沟通,得到的启示是神灵给予的,所以易经占卜是十分严肃的事情。易经占卜法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使用的,只有那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在理智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易经占卜法。所以,《易经》最根本的占卜原则是:有疑则卜,无疑则不卜,这是古人的一句老话。...>>
《易经》原文及解释《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易经八卦里的庚怎么讲如旺相生身利考大学之试身体肺和大肠无啥毛病等等如衰弱生身往往是有鬼怪之气缠身丧事疾病侵体要具体讲那就太多太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