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杂说第02部分,系辞杂说(17)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07:25:58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杂说》

《易经杂说》第02部分 系辞杂说(17)


千变万化 非进则退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是两个观念,古时的文字很简单也很美,它的文学境界,往往骗住了我们的思想。这两句话,包含的意义很多。“变化”,《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八八六十四个卦,只是两种爻——阴与阳在变,每一变动,产生一个卦象,每个现象就不同了。变化是代表什么?“进退之象也”。“进退”,或者是阳多了一个,阳长阴退了,或者是阴多了一个,阴长阳退了,就在这个进退之间,产生变化。为什么不用“多少”而用“进退”呢?我们研究古书就要注意这一类地方,这是思想问题。假使用“多少”意义就不同了,没有“进退”深刻。“进退”是大原则,是动态,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的立场看,都是一进一退之间的现象,所以变化是进退的现象,非进则退。在哲学课程中,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一般人常说“时代在进步”或“历史在进步”,但纯粹以哲学的立场来讨论,就不敢这样说了,究竟这个时代是不是在进步?要看用的标准是什么。以东方文化,以人文文化来讲,以古今的书籍、大家的著作比较,就觉得人文在堕落、在腐化。所以我们中国人动辄称道上古如何,认为越到后来,人越堕落、越腐化,历史并没有进步而是在退化。但单以物质文明来说,时代真的又在进步,所以说时代历史到底是在进步或退步,这是很难讲、很难推定的问题。所以进退之间,要看在哪一个范围,用哪一个标准,站在哪一个角度上说话。学了《易经》,就要知道卦的错综复杂,站在哪一卦哪一爻说话,这是一个观念。


道家经典.CN

易经杂说--南怀瑾3

◆ 错综复杂

>> 错综复杂

>> 我们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来自《易经》,如说“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这句话,又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不成样子,就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现在先说综卦,为了使大家看八卦图案的方便,还是举乾卦为例来说明:

>> [插图]乾卦的第一爻变为[插图]姤卦,如果把这个[插图]姤卦倒过来看,或者是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就成了[插图]夬卦,这就是姤卦的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

>> 。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综卦的道理。

>> 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插图]天风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交错之后,变成了[插图],这样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是阴爻,如上面的这个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姤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

>>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 以现在的观念来解说,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

◆ 复杂的道理

>> 复杂的道理

>> 《易经》还有一个道理——复杂,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们都讲究互助,这个互象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钩交相挂住,就是一个“互”字

>> 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

◆ 交互卦

>> 交互卦

>> 现在谈交互卦,以[插图]火雷噬嗑为例,说明如下:[插图]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与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插图]和互卦[插图]重叠起来,便成为[插图]水山蹇卦,于是我们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图示之即:[插图]

>> 至于复杂,复就和综卦一样,是重复的意思,杂是指彼此的相互关系,六十四卦可发展到无数的卦,每一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 再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这六十四卦八宫卦的最后一卦是[插图]雷泽归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后一卦是[插图]火水未济,这就告诉我们,自宇宙开始,人生最后永远是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所以学了《易经》,没有人能下一个结论的。历史没有结论,人生没有结论,宇宙亦没有结论,把握到了这个哲学,研究《易经》的道理就出来了。

>> 后人把它编成了一个韵文的歌,叫做《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帮助我们便于记忆。我们要懂《易经》且知道运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万事万物都能未卜先知。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下面有个伏羲先天卦的方圆图,很重要。

>> [插图]

>> 上面这个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图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 方图

>> 方图

>> 先说方图,右边第一行最下为[插图]乾卦,我们由下向上看,为什么先从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画的,所以这方图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边的第二卦是[插图]天泽履,第三卦是[插图]天火同人,第四卦是[插图]天雷无妄,第五卦是[插图]天风姤,第六卦是[插图]天水讼,第七卦是[插图]天山遁,第八卦是[插图]天地否。

>> 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们从方图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姤、讼、遁、否等八个重卦。

>> 我们再从乾卦起,从右向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 如果以数字来代表,直行的乾是11、履为12、同人13、无妄14、姤15、讼16、遁17、否18。横列乾11、夬21、大有31、大壮41、小畜51、需61、大畜71、泰81。以图示之如下:六十四卦方图数字图[插图]

>> 这个六十四卦的方图,变化无穷。应了解这个图。以前的读书人学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扰,如有人被重兵包围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图来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冲出重围。

>> 例如在目前所处的房间内,亦可以划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时间,自己处在某一方位最有利

>>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计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确,还是要靠人的。

◆ 圆图

>> 圆图

>> 围绕在这个方图外的圆图,亦是六十四卦,要从哪里开始看起?这更麻烦了,等于我们的罗盘,到处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名堂

>> 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则问题,圆图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

>> 那么这个圆图的六十四卦,是用什么方法排列起来的呢?我们看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插图]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插图]坤卦,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然后再来排列圆图。

>> 但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是画卦,还是要内卦画在内圈,外卦画在外圈,切不可错。

◆ 京房十六卦变

>> 京房十六卦变

>> 现在讲卦的变化方法,这方法用之于卜卦,人事的预知,最早是在汉朝的京焦易,由焦赣传给京房这一系统,后来演变成各家的卜法,而京焦易这一系统,也是来自孔子。

>> 京房的易变名十六卦变,后人把它归纳起来成为四句话:“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我们以乾卦为例说明:

>> 乾卦,第一爻变为天风姤[插图],第二爻再变为天山遁[插图],第三爻再变为天地否[插图],第四爻再变为风地观[插图],第五爻再变为山地剥[插图],第六爻不能变了,如再变成为坤卦就变完了,所以第六爻不变,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动的,这不动的第六爻,便成为宗庙。

>> 所谓下飞,实际上是上飞,从下往上飞,上飞是从上往下飞。

>> 像《系传》上孔子所说的:“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继续谈到卦变,下飞四爻,变成火地晋游魂卦后,跟着八宫卦的变法,下面是最后一变——内卦三爻全变,成为火天大有[插图]卦,但京房十六卦变的变法则不相同,是到了游魂卦以后,下飞三爻变,成了火山旅[插图],这名为外在卦,刚才提出孔子在《系传》中所说的“外内使知惧”,就是这个外在。

>> 现在把乾卦十六变的卦名依次记在这里:乾、姤、遁、否、观、剥、晋(游魂)、旅(外卦)、鼎(内卦)、大有(归魂)、离(绝命)、噬嗑(血脉)、颐(肌肉)、益(骸骨)、无妄(棺椁)、同人(墓库)、乾(还原)。京房十六卦变表[插图]

>> 其他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十六卦变,也都同乾卦一样。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这种十六变卦,又说明了一个道理,由游魂、外在、内在,到归魂告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明了人生的程序

>> 如以乾卦比人生,十岁到二十岁为天风姤很好,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天山遁,事业一帆风顺,年龄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岁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岁更变了,到了六十岁则是山地剥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练太极、瑜伽术、吃补药等培养,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进入归魂,如果搞得好,中间还可以变外卦内卦。所以人生到了这个时候,要晓得外在、内在的因素,如果还不能自知,而认为自己尚在天风姤卦的阶段,还想张扬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话,说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库去了,最后回到本体,就进入宗庙,到祠堂里放木头牌子(灵位牌)了。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以上已介绍了京房的十六卦变,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这样的:“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羸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冢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 第一个变卦入本宫的,灾与祸应十分,就是十六变卦,最后动爻一变还是乾,就进入本宫卦,如果坏是十分的坏,好也十分好。

>> 外戒卦则不同,要看动爻的关系,吉凶是从外来的,譬如卜问房子,如是外戒卦好,这好是外来的,意想不到的;坏的话,说不定一架飞机掉下来,把整个房子压垮,不是本身的问题。

>> 内戒卦碰到祸福从内起,从本身起来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内部发生问题。

>> 骸骨卦是对人的看法,生来瘦,瘦得过分,有病的瘦,叫做羸瘦。死不葬埋,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卜到棺椁卦,如果是生病问卦,得到这个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血脉卦,若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 绝命卦,做事情反反复复,很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都是孤独的,而与别人合不来。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对于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聩,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 假使卜到归魂卦或冢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他免谈,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库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这方法找不到,他把这个钥匙藏起来,不告诉人,如果把这钥匙一开,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话说回来,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后古人们的各种法则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法则,的确是了不起的。可是我常常说我对《易经》仅只玩玩,不愿深入,我怕深入了成为邵康节。他五十九岁就死了,而且一年到头都生病,风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车子外面还要张挂布幔,还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气好才敢出门,因为用脑过度了。

>> 可是在历史上一般懂《易经》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经》要学通,智慧头脑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困进去,就变成蜗牛了。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 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干支配合起来,去作推算。

>> 那么阴阳五行的文化,可以说比《易经》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还要更古老一点,可能是黄河下游,北京、河北这一带的文化,如黄帝、伏羲这一时代的文化一样。

◆ 什么是五行

>> 什么是五行

>>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看乾卦象辞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

>> 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 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像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

>> 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亦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 火,代表了热能。

>>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说到生、克,我们研究《易经》,都知道综卦。综卦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

>> 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 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

>> 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亦愈深,这亦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关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这两个图案来表现:[插图]

>> A图的箭头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时针的方向顺序,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图上的箭头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图相同,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隔邻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的方位

>> 五行的方位

>> 上面的两个圆图,只是便于说明五行相互生克的关系,而五行所处的方位,并不如上图,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图:[插图]

>> 上面这个五行方位图(必须要记住的),为东方木(请特别注意,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

>> 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植物易生发,早受阳光热能。南方火,气候炎热。北方水,冰雪最多。

>> 金生水,《千字文》——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个不同的字,写成了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政治等等,都容去了,幼年读来好像无所谓,实在是一篇很伟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丽水”,这个丽水不是浙江的丽水县。丽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带地区。

>> 金克木,当然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这还不足为奇。在古代,假如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 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说:“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 克则是隔代相克

>> 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

>> 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

◆ 天干与五行

>> 天干与五行

>> 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要学《易经》的卜筮,没有什么秘诀,不外是五行卜筮,重点在五行,不是在八卦

>> 现在介绍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们研究《易经》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们现在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这个文化的来源很早

>> 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则,意思是说:在这个太阳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扰的作用。

>> 发现了五行的双重作用,天体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个字的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编定图案如下:[插图]

◆ 天干五行配

>> 天干五行配

>> 看到上面的图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图案配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 这里要问,东方或木,都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动能,为什么要用甲和乙两个符号来代表?这中间又有另一个法则,这套法则在中国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

◆ 天干的阴阳

>> 天干的阴阳

>> 但是这一套法则,是来自科学的,如东方木,又为什么用甲、乙两个字来代表,而成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长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换言之甲木是代表生发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质。丙与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这中间又分阴阳,如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如中国医学,在《内经》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经来,我国古代认为直接说出女人的隐秘很不礼貌,所以说“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为什么不说“天壬”至?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同时女子属阴,所以称为“天癸”

>> 中医对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为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水属肾,土属脾

>> 这个五行和内脏的关系现在懂了,那么金生水,肺出了问题的时候,肾一定亏,所以生肺病的人,脸红红的,而是肾水不足,火气上升。肺病到了相当严重,肾盂就特别扩大,就是肾亏,所以中医之难学是除了讲究内脏的个别功能以外,还讲究互相影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

>> 以中医能站得住,针灸亦是一样,中医的医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右者其治在左,病在内者其治在外,病在外者其治在内。

>> 由此可知人必须读《黄帝内经》,懂了《黄帝内经》就懂得养生之道,亦懂得如何修道了。

南怀瑾作品集有那些?

历史的经验
前言 第01部分 第02部分 第03部分
第04部分 第05部分 第06部分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南怀瑾与经典教育
论语别裁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老子他说
由老子到孙子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孟子旁通

易经杂说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附录
般若正观略讲
般若正观略讲
维摩精舍丛书
《榴窗随判》 《灵岩语屑》 《黄叶闲谈》
如何修证佛法
如何修证佛法(上) 如何修证佛法(中) 如何修证佛法(下) 如何修证佛法(终)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说什么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且说“三际托空”——禅宗的观心法门
禅宗与道家
前言 禅宗与佛学:一、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 二、佛学内容简介 三、禅宗概要(一)
三、禅宗概要(二) 三、禅宗概要(三) 四、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 道家与道教: 一、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二、隐士思想与道家 三、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四、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五、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六、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一) 七、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二) 八、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  言 1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2静坐的方法 3静坐的心身状况
4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 5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6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7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8静坐与气脉 9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10七支坐法的形式 11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12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13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14盘足曲膝与健康 15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16存想与精思 17安心守窍的方法 18当心守窍的后果 19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20守窍与炼气 21什么是气 22静坐与气的存想 23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24静坐的休息与气机 25开始静坐时气机的反应 26背部的反应 27静坐与后脑的反应
28前脑的反应 29间脑的反应 30如何打通任脉 31不食人间烟火与中气的作用
32大腹便便不足道 33人身和人参的两足之重要 34气脉的异同之争 35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的不同图案
36中脉的重要争论 37为什么气脉会震动 38打通气脉为什么 39静坐与锻炼精神
40三炼精气神之说 41修炼的时间和程度之说 42新旧医学养“精”观念的异同 43认识真精
44静坐与“炼精化气”的剖析 45炼气和止息 46气息的神奇和奥秘 47变化气质和气的周期
48炼气不如平心 49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 50炼气与化神 51神是什么东西
52气化神的境界 53炼气化神三问 附:修定与参禅法要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上)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下)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上)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中)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下)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上)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中)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