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易经杂说第02部分,系辞杂说(18)在线学习

网络 2023-09-22 07:24:25
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全集 >> 《易经杂说》

《易经杂说》第02部分 系辞杂说(18)


生死、昼夜、刚柔

第二个观念:“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以前曾说到《易经》的动静刚柔,动静是《易经》在物理世界的法则,而刚柔则是物质世界的法则。不过这里的刚柔,是代表白天和夜里的。讲到这里,可以知道中国思想之伟大,孔子在后面《系传》中也说:“明乎昼夜之道则知。”这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我们知道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fo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是追求人生——宇宙间生与死的问题,而在我们中国的儒家、道家素来不把这个问题当作问题,这都是根据《易经》来的。

《易经》认为生死不是问题,我们如果在这句话上加两个字:“明乎昼夜之道则知生死。”就是说明,人活着的时候,像白天一样,像太阳出来了的时候、天亮了的时候;人死了,就是休息了,像太阳下山一样,天黑了。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承认生命的延续,等于印度fo教的轮回之说。人活一辈子,终于死了,但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只是休息一个阶段,等于天黑了,明天又要天亮的一样,一个白天,一个夜晚而已。因此我们中国人讲生死问题,禹王的思想:“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后来形成道家的思想,人活着是个人,是在这里作客人,活了一百年,也只是在这皮包骨的血肉之躯中寄放了一百年,等到死了就回去了。可是西方的宗教把生死问题看得很严重。纯粹的中国文化,根据《易经》认为不是一个问题,根本不去考虑它。了解了生死昼夜,只是在刚柔之间而已。


道家经典.CN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