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钟吕传道集03章,天地在线注解

网络 2023-09-22 05:21:38

《钟吕传道集》03章 天地


吕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钟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未尝轻泄于人也。”

吕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谓之行持之机?运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见功?”

钟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数。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而起首有时,见功有日。”

吕曰:“天得乾道,所用者阳也。阳主升,何以交于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阴也。阴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阴阳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无作用,虽有起首之时、见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钟曰:“天道以乾为体,阳为用,积气在上;地道以坤为体,阴为用,积水在下。天以行道,以乾索于坤。一索之而为长男,长男曰震。再索之而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阳。及乎地以行道,以坤索于乾。一索之而为长女,长女曰巽。再索之为中女,中女曰离。三索之为少女,少女曰兑。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阴。三阳交合于三阴而万物生,三阴交合于三阳而万物成。天地交合,本于乾坤相索而运行于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气,六气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成万物。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真阴到天,因阳而生,所以阴自天降,阴中能无阳乎?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真阳到地,因阴而发,所以阳自地升,阳中能无阴乎?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长久坚固者如此。”

吕曰:“天地之机,运行于道而得长久,乃天地作用之功也。惟人也,虽有聪明之性,留心于清净。欲以奉行大道,小则安乐延年,中则长生不死,大则脱质升仙。如何作用,运行大道,法动天机,而亦得长久坚固,浩劫常存?”

钟曰:“大道无形,因彼之所得而为形。大道无名,因彼之所有而为名。天地得之,而曰乾坤之道。日月得之,而曰阴道阳道。人若得之,朝廷则曰君臣之道,闺门则曰夫妇之道;乡党则曰长幼之道;庠序则曰朋友之道,家室则曰父子之道。是此见于外者,莫不有道也。至如父母交会,其父则阳先进而阴后行,以真气接真水,心火与肾水相交,炼而为精华。精华既出,逢母之阴先进,以水涤荡于无用之处。逢母之阳先进,以血承受手于宫之前。精血为胞胎,包含真气而入母子宫。积日累月,真气造化成人,如天地行道,乾坤相索,而生三明三阳。真气为阳,真水为阴。阳藏水中,阴藏气中。气主于升,气中有真水。水主于降,水中有真气。真水乃真阴也,真气乃真阳也。真阳随水下行,如乾索于坤;上曰震,中曰坎,下曰艮。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上而下,震为肝,坎为肾,艮为膀胱。真阴随气上行,如坤索于乾;下曰巽,中曰离,上曰兑。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下而上,巽为胆,离为心,兑为肺。形象既备,数足离母。既生之后,元阳在肾,因元阳而生真气。真气朝心,因真气而生真液.真液还元。上下往复,若无亏损,自可延年。如知时候无差,抽添有度,自可长生。若以造作无倦,xiuchi不已,阴尽阳纯,自可超凡入圣。此乃天机深造之理,古今不传之事。公若信心而无犹豫,以利名若枷纽,恩爱如寇仇,避疾病若怕死亡之难。防失身于别壳,虑透灵于异类。委有清净之志,当且杜其根源,无使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盛而魂中无阴,阳壮而魄中有气。一升一降,取法无出乎天地。一盛一衰,其往来亦似乎日月。”


道家经典.CN

《钟吕传道集》译文 急

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撰。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
《钟吕传道集》简介
《钟吕传道集》属钟吕内丹派早期著作。极受后世推崇,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被伪托以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教学问答的形式撰成,反映了完整的养生教育、教学过程,包含有大量丰富的道教内丹养生教育思想。
作者施肩吾,唐道士。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有诗名。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后隐于洪州(州治今江西南昌)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修道,世称“华阳真人”。所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十卷。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李筌、张果等注解《阴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吕洞宾传钟离权丹道,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陈抟著《指玄篇》,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备。
《钟吕传道集》的内丹养生教育思想,尤其是养生教育的方法论十分丰富,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不过,《钟吕传道集》的养生教育思想毕竟属于宗教教育的范畴,决定了它或多或少地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它的养生教育目的等难免受到宗教神学的局限,这是在研究中应该加以区分和扬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