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曰:昔汉火寝耀, 龙战虎争, 九有幅裂, 三家鼎据. 有乐天先生者, 避地蓬转, 播流岷益, 始处昵於文休, 末见知於孔明. 而言高行方, 独立不群, 时人惮焉, 莫之或与. 时二公之力, 不能违众, 遂令斯生沈抑衡荜, 齿渐桑榆, 而韦布不改. 而时主思贤, 不闻不知;当途之士, 莫举莫贡. 潜侧武之陋巷, 窜绳枢之蓬屋, 进废经世之务, 退忘治生之车, 草梨餐屡空, 朝不谋夕.
於是偶俗公子造而诘之, 曰:’盖闻有伊吕之才者, 不久滞於穷贱;怀猗顿之术者, 不长处於饥寒. 达者贵其知变, 智士验乎不匮. 故范生出则灭吴霸越, 为命世之佐;入则货殖营生, 累万金之赀. 天贫在六极, 富在五福, 《诗》美加可矣,
《易》贵聚人, 垂饵香则鳝鲔来, 悬赏厚则果毅奋, 长卿所以解犊鼻而拥朱旄, 曲逆所以下席扉而享茅土, 不韦所以食十万之邑, 张侯所以拔囹圄之困也. 故下乡俭而获悔咎之辰, 漂妪丰而蒙千金之报. 先生无少伯之奇略, 专锐思乎六经, 忽绝米长之实祸, 慕不朽之虚名, 耻诡遇以干禄, 羞炫沽以要荣, 冀西伯之畋, 俟黄河之将清. 甘列子之菜色, 邈全神而遗形, 何异图画骐骥, 以代徒行之劳;遥指海水, 以解口焦之渴;张鱼网於峻极之巅;施钧缗於修木之末;虽自以为得所, 犹未免乎迂阔也. 事无身後之功, 物无违时之盛. 今海内瓜分, 英雄力竞, 象恭滔天, 猾夏放命, 驽蹇星驰以兼路, 豺狼奋口而交争. 当途投袂以讼屈, 素士蒙尘以履径, 纯儒释皇道而治五霸之术, 硕生弃四科而恤月旦之评. 筐篚实者, 进於草莱;乏资地者, 退於朝廷;握黄白者, 排金门而陟玉堂, 诵方策者, 结世雠而委泥泞;贽币浓者, 瓦石成珪璋;请托薄者, 龙骏弃林坰;党援多者, 偕惊飚以凌云;交结狭者, 侣踊鳖以沈泳.
夫丸泥已不能遏彭蠡之沸腾, 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 今先生入无儋石之储, 出无束修之调. 徒含章如龙凤, 被文如虎豹, 吐之如波涛, 陈之如锦绣, 而冻饿於环堵, 何计疏之可吊? 奚不泛轻舟以托迅, 御飞帆以远之. 交瑰货於朔南, 收金碧於九疑. 迪崔烈之遐武, 縻好爵於清时? 徒疲劳於述作, 岂蝉蜕之有期也? 独苦身以为名, 乃黄老之所蚩也! ”
乐天先生答曰:“六艺备研, 八索必该. 斯则富矣, 振翰摛藻, 德音无穷, 斯则贵矣. 求仁仁至, 舍旃焉如. 夫栖重渊以颐灵, 外万物而自得, 遗纷埃於险途, 澄精神於玄默. 不窥牖以遐览, 判微言而靡惑. 虽复设之以台鼎, 犹确尔而弗革也. 曷肯忧贫而与贾竖争利, 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吾子苟知商贩可以崇宝, 耕也可以免饥, 不识逐麋者不顾兔, 道远者其到迟也. 且夫尚父之鼓刀, 素首乃吐奇也;万钧之为重, 冲飚不能移;箫韶未九成, 灵鸟纡仪也. 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 不弃诎於蓬蒿之杪;骋兰筋以陟六万者, 不争途乎蹇驴之群. 大孝必畏辱亲之险, 故子春战悸於下堂;上智不贵难得之财, 故唐虞捐金而抵譬. 明哲消祸於未来, 知士闻利则虑害, 而吾子言凡仆以泛舟, 孳孳於润屋, 劝隋珠之弹雀, 控虎口以夺肉, 轻遗体於不测, 触重险以远至, 忘发肤之明戒, 寻乾没於难冀. 若夫焚输倾岩, 木拔石飞, 阳侯山峙, 洪涛山罪巍, 轻艘尘漂, 力与心违, 从嗟泣而罔逮, 乃悟达者之见微也.
“昔回宪以清苦称高, 陈平以无金免危, 广汉以好利丧身, 牛缺以载宝灰糜. 匹夫枉死於怀璧, 丰狐召灾於美皮. 今吾子督余以诲盗之业, 敦余以召贼之策, 进鸩酒以献酬, 慧养寿之忠益. 夫士以三坟为金玉, 五典为琴筝, 讲肄为锺鼓, 百家为笙簧, 使味道者以辞饱, 酣德者以义醒, 超流俗以高蹈, 轶亿代以扬声, 方长驱以独往, 何货贿之秽情. 夫藏多者亡厚, 好谦者忌盈, 含夜光者速剖, 循覆车者必倾, 过载者沈其舟, 欲胜者杀其生. 盖下士所用心, 上德所未营也.” 於是问者荡然自失, 请备门生之末编, 永宝长生之良方焉.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14用刑诗解3罚贵得罪罚重其轻
题文诗:
国非无令, 国亡 患于,令烦不行;军非无禁,
军败 患于,禁设不止.众慝弥蔓,下黩其上.
赏贵当功,而不必重,罚贵得罪,而不必酷.
鞭废于家,僮仆怠惰; 刑 息于国,群下不虔.
爱 必 待敬,不 衰 败故,制礼崇之;德须威而,
能 久立故,作刑肃之. 鲁 班 工 倕,不委规矩,
故 能 方圆,不戾于物;明君 义正, 不释法度,
故机诈 人, 不肆其巧.唐 尧 虞 舜, 其仁如天,
不原四罪;姬公 旦也, 友于兄弟,不赦二叔.
孔 仲尼之,诛 少 正卯;汉武 帝 之,杀 其 外甥,
垂泪惜法,盖不 得 已.诛一振万,损少成多.
方之栉发,所利者众;比于割疽,所全者大.
灸刺惨痛,而不可止,以痊病也;刑法凶丑,
而不可罢,以救弊也.六军如林,未必皆勇,
排锋陷火,人情所惮.恬颜劝之,投命者尠 ?;
断斩威之,莫不奋击.役欢笑者,不及叱咤;
诱悦未若,刑戮之齐. 鞅 疾弃灰,而峻其辟.
以其所畏,禁其所玩,峻而不犯,全民之术.
明治病术,杜未生疾;达治乱要,遏将来患.
若以轻刑,禁重罪 者,若 以薄法, 以 卫厚利,
陈之滋章,犯者弥多,穿阱当路,仁人非用.
【原文】 亡国非无令也,患于令烦而不行;败军非无禁也,患于禁设而不止。故众慝弥蔓,而下黩其上。夫赏贵当功而不必重,罚贵得得罪而不必酷也。鞭朴废于家,则僮仆怠惰;征伐息于国,则群下不虔。爱待敬而不败,故制礼以崇之;德须威而久立,故作刑以肃之。班倕不委规矩,故方圆不戾于物;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唐虞其仁如天,而不原四罪;姬公友于兄弟,而不赦二叔。仲尼之诛正卯,汉武之杀外甥,垂泪惜法,盖不获已也。
【译文】国家灭亡并非因为没有法令,坏事就坏在法令烦琐并且不实行;军队打败仗并非因为没有禁令,坏事就坏在禁令虽设而不起作用。因此众多的邪恶蔓延,臣下轻慢君王。赏赐,重要之处在于符合功劳,但不必重;惩罚,可贵之处在于罪有应当,但不必严酷。在家里,鞭打责罚如果不用了,奴仆就懈怠懒惰;在国家,法律制裁如果停止了,众多下民就会不敬爱主上。爱,需要尊敬才能不衰败,所以要制定礼,以便让人们崇尚它;德,必得威权方会长远确立,所以要制定刑,以便让人们恭敬它。鲁班、工倕不扔开圆规方矩,所以制做的东西都不离方圆;贤明的君主不放弃法度,所以狡诈的人不能任意虚巧。
【原文】 唐、虞其仁如天,而不原四罪;姬公友于兄弟,而不赦二叔。仲尼之诛正卯,汉武之杀外甥,垂泪惜法,盖不获已也。故诛一以振万,损少以成多。方之栉发,则所利者众;比于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刑法凶丑,而不可罢者,以救弊也。六军如林,未必皆勇,排锋陷火,人情所惮。然恬颜以劝之,则投命者 尠? ;断斩以威之,则莫不奋击。故役欢笑者,不及叱咤之速;用诱悦者,未若刑戮之齐。
【译文】唐尧、虞舜的仁义像天一样广阔,但并不原谅共工等四个罪人;周公与兄弟友善,但并不赦免管叔和蔡叔。孔仲尼杀少正卯,汉武帝杀外甥,都是流着眼泪但又顾惜法律,不得已而为啊。所以杀一个人但挽救一万人,损害了少数人但成全了多数人。用篦头发来打比方,掉几根头发,但对多数头发有利;用割痈疽来作比喻,去掉了毒疮,所保全的是整个身体。因此,艾灸针刺虽然疼得很厉害,但也不能抛开不用,为的是治好疾病;施刑执法虽然凶狠难看,但也不能作罢,为的是解除弊端。六军的兵将像树林一样,未必都勇敢,排开利刃冲入火海,害怕是人之常情。但以平静的表情去鼓励人们,舍命的人很少;用斩杀的办法来威吓,就没有人不奋力进击。因此用让人高高兴兴的办法,不如大声喝斥迅速;用让人愉快的诱导的办法,不如刑罚杀戮来得整齐划一。
【原文】 是以安于感深谷而严其法,卫子疾弃灰而峻其辟。夫以其所畏,禁其所玩,峻而不犯,全民之术也。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若乃以轻刑禁重罪,以薄法卫厚利,陈之滋章,而犯者弥多,有似穿阱以当路,非仁人之用怀也。
【译文】因此董安于受到深谷的启发而严厉其刑法,商鞅痛恨把灰烬丢弃于路而峻整其律条。用人们所畏俱的来禁止人们所轻忽的,严厉而使人不敢侵犯,是保全人民的办法。明了治病方法的人,要在生病之前预先杜绝;通达治理混乱要旨的人,要在祸患到来前就去阻遏。至于说以轻的刑罚禁绝重罪,以薄的法律卫护厚利,那么就会越是陈述得清楚,违犯者也越多,就像在道路上凿陷井等于害人一样,不是仁德的人应有想法。
《抱朴子》为东晋葛洪所著,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
〈内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共二十卷。〈外篇〉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十卷。
〈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内篇〉又继承了魏伯阳炼丹的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
南朝梁代陶弘景曾撰《抱朴子注》二十卷,已佚。今人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通行于世。
作者简介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其著作十余种。
人物经历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
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
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
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人物著作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60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抱朴子67章,外篇.弹祢注解在线
下一篇: 抱朴子66章,外篇.正郭注解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