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七子”之一的谭长真,修炼五年,功成圆满,遂 住洛阳朝元宫,传道授徒,著书立说,创全真南无派。
谭长真得王重阳真传,坚持修 炼内丹,调神炼气,终获上乘证果,在“七真”中独树一帜,流传后世。
一 拜师重阳 旧疾顿消
谭长真,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原名玉,字伯玉,河 南洛阳人,后徙居宁海州。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幼小时,曾不慎落入井中 ,坐在水面上,不惊不哭;后来,遇到火也不害怕,邻里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孩 子。
谭长真十五岁那年,学业己有所成就,曾作《蒲萄篇》一文,流传乡里,脍炙人 口。为人慷慨,认识能力极强,以孝义名重当时。博学经史,尤工草隶,平时喜饮酒,有一 次,因醉卧途中,遇雪感受风痺之疾,致使手足不灵,请名医针治,服药很多,均不见效, 居家怏怏不乐。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冬,谭长真听说终南山来了一位高道王重 阳,住在马丹阳家全真庵,有异能,可祛病,便扶着拐杖离家弃妻,前赴全真庵,请求治疗 风疾。
王重阳于七月十八日在遇仙亭被马丹阳邀请到家,后在马家另宅建全真庵以便 传道。王重阳为了招纳真徒,大显身手,于这年十月初一日锁庵百日,不接一个外人,仅五 日一餐。马丹阳为了考验王重阳的真本领,便用墙把庵围了起来。当时天寒,风雪四入,而 庵 内砚水却不结冰。丹阳派人去察看,见王重阳却端坐在庵中。王重阳就在这种寒气袭人的 情况下,曾提笔着墨写了《云水游》词一首:“且住且住,十月小春,当宜锁户。一百 日炼就,重阳也并无作做。浑身要显唯真素。挂灵明纸布,信任他走玉飞金,自恬然不顾。 ”就在王重阳锁居百日将结束之时,谭长真来到了。
这一天寒风料峭, 冷气刺骨,谭长真拄着拐杖蹒跚而来,再三轻轻叩门,王重阳硬是不开门,谭长真硬是等到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寒气冷透骨髓,路断人稀,依然颤抖着站在庵门外,用僵硬的手指, 轻轻地叩敲庵门。王重阳深感意外,这难道是第二个“程门立雪?”竟有如此心 诚之人!王重阳想着想着,庵门忽然自开,谭长真随着一阵冷风进入庵内,王重阳起身招呼 让谭长真坐下,心中十分高兴,也是天缘自然,随即召谭长真同衾而寢,谈话亲密,胜于知 交。顷刻间,谭长真汗流被体如卧甑中,手足顿感舒畅好多。
次日早晨起床后,王重 阳将自己的洗脸水让谭长真来洗。谭长真一洗,宿疾顿除,四体轻健,奔走如飞,方知重阳 为异人。于是即拜重阳为师,重遂授予四字秘诀,又赠以词,有“达真谭玉”之 语,取了法名和字号。后又赠诗一首说:“超出阴阳造化关,一心向道莫回还,清静本 是真仙路,只要安居养内颜。”从此以后,谭长真就守侍重阳左右,道法丹诀,潜心研 学。
二 住持朝元宫 修炼真功夫
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十月,谭长真同马 丹阳、丘处机、刘处玄四位师兄弟护送师傅王重阳西去关中传道。
王重阳师徒五人, 到了南京(今开封),住在一位姓王的旅馆中。在暂住中,还收了一个南京首豪孟宗献为弟 子。
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在告诫了四弟子后事之后竟无病而 终,享年五十八岁。新收弟子孟宗献负责料理一切丧事,将重阳遗体葬于孟氏园圃中。四弟 子启程前赴终南山下刘蒋村,筹划移葬事宜,并在终南传道。
忽忽三年过去,四弟子 又同赴南京,将师傅灵骨移葬于刘蒋村,马丹阳将重阳庵取名为“祖庭”。四人 又一同守墓三年,以尽拜师一场孝心。
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八月,谭、马、刘 、丘四人守墓结束后,在陕西户县秦渡镇,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阳斗贫,长真斗是,长 生斗志,长春斗闲。第二天,四人便各奔前程传道教法;马丹阳居刘蒋村,丘长春去磻溪, 谭长真与刘长生一同到了洛阳,各住一miao,修炼传道。谭长真后来到洛水南岸的朝元 宫住了下来。
朝元宫,宋名通玄观,后改名栖霞宫,为北宋初年修建的大道观。宋太 宗时,游方道士朗然子在此长住。朗然子,姓刘名希岳字望嵩,道号朗然子,又号了然子, 福建章水人,为一代通儒,入举不仕后弃儒入道,云游天下,曾住灵都老子观,宋太宗端拱 年间(公元988——989年),寓居洛阳通云观,修炼十多年,丹城得道,为启迪 世人,特将其内丹功法及心情感受,用诗歌体裁述作三十首刻石镶于壁间。作于太宗端拱元 年(公元988年)冬。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刻石于观内,后毁于兵火,金大德二年 (公元1150年)正月,道士张道冲重刻,葆光道人王燦书。
按照道教典籍来说,道教神仙最高的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最高的)——“三清”(道的化生)——“四御”——万神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一般师父们取法名,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俩个字时,只要在姓和名中间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如果原来的名字是三个字的情况下,一般是去掉名字的第一个字,然后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也有按照徒弟们命理五行中所缺进行起法名,以此达到平衡。 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字辈谱系,代代相传,法名必须是拜师后,师父赐给弟子们的。 俗家弟子(居士),办理皈依证,拜师后,皈依恩师亦会赐给法名,皈依证书上会载明门派、俗名、法名等事项。 《法号》,又称道号,是修道者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给自己取的别号,道教中一般道号都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比如“纯阳子”、 重阳子、玄诚道人等。 法名: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多个派系除外),法号可以有多个。
以下附主要一些门派的字辈谱系:
天师张真人正一派(天师派)(天师道)包括台湾现用其字派系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许真君净明宗派系是: 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守本高无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时抱一,长合圣贤心,业复宗前哲,基兴格远程。返还修日茂,造就体但新。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参化育。训诲著遗盟,达立原和厚,栽培定畅荣,启成千百代,后世永奇英。
茅山清微派亦称三茅派,其字派系是: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绍真应,师宝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伦思继本(有自必承),丹贯以丞(能思继本),灏演精信(端拱一诚),念爱明(敏)持,载启先觉,云章揖业,珠进遥芝。
龙门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华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至(志)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随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武当三丰派字辈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自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太上渊微入妙园,凌云星朗贮壶天,功候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
南无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悟元旋光性体,一志复圆融,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注兴,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新友圣书诏诏,炼就宝金丹,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
嵛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姓名,金石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虞悟容之回,朴极献崶馥。
龙门岔枝金山派百字派系是: 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早期道教没有现在所说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黄老道等学术性派别,被张道陵吸收为道教内容,后人把他的称为教前派。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也称做天师道。张角以《太平经》信仰创立了太平道。晋带由帛和创立的“俗神祷”信仰称为帛家道。以经篆传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阁皂山灵宝道、陕西周至的楼观道等。直到南宋、金、元时期出现的净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与符篆派同时出现的金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派),皆不以“派”称。 把某某系统称某某派,是元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传授系统,遂有了“派”的名称和世代系统。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从此天师道改称“正一教”。同时北方的全真道很盛行,但全真道重在内丹清修,与正一符篆修持有明显区别,遂成为在同一时期的道教信仰中的两个修持派别。 凡偏重符篆修持的,如茅山上清、阁皂山灵宝,龙虎山天师道、西山明净道,皆称做“正一派”;凡偏重内丹清修的包括张紫阳一系的皆称作“全真派”。 在这两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这些分枝小派使以其成道祖师为开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诗体作出一百字或几十字作为代系,如现存和使用的八十六个派名,就属于这一类。用字代传绪,使人可一目了然,某某人是某某派的第几代传人。 除此之外,符篆派还有以“法篆”传授的分派,如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神霄派、东华派、天心派、北帝派、净明派等等。 现在常见到的道教所属派系,属于全真的有:邱长春龙门派、郝太古华山派、刘长生随山派、谭长真南无派、王玉阳玉山派、龙门岔枝孙玄静金山派,还有一些派的传人。属于正一的主要有:茅山上清派和正一天师派。
按照道教典籍来说,道教神仙最高的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最高的)——“三清”(道的化生)——“四御”——万神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一般师父们取法名,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俩个字时,只要在姓和名中间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如果原来的名字是三个字的情况下,一般是去掉名字的第一个字,然后加上派系用字就可以了,也有按照徒弟们命理五行中所缺进行起法名,以此达到平衡。 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字辈谱系,代代相传,法名必须是拜师后,师父赐给弟子们的。 俗家弟子(居士),办理皈依证,拜师后,皈依恩师亦会赐给法名,皈依证书上会载明门派、俗名、法名等事项。 《法号》,又称道号,是修道者自己根据自身特点给自己取的别号,道教中一般道号都为某某子或者是某某某道人。比如“纯阳子”、 重阳子、玄诚道人等。 法名: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多个派系除外),法号可以有多个。
以下附主要一些门派的字辈谱系:
天师张真人正一派(天师派)(天师道)包括台湾现用其字派系是: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许真君净明宗派系是: 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数,功果保忠祯,守本高无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时抱一,长合圣贤心,业复宗前哲,基兴格远程。返还修日茂,造就体但新。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参化育。训诲著遗盟,达立原和厚,栽培定畅荣,启成千百代,后世永奇英。
茅山清微派亦称三茅派,其字派系是: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绍真应,师宝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伦思继本(有自必承),丹贯以丞(能思继本),灏演精信(端拱一诚),念爱明(敏)持,载启先觉,云章揖业,珠进遥芝。
龙门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华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至(志)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随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武当三丰派字辈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自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太上渊微入妙园,凌云星朗贮壶天,功候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
南无派的百字派系是: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悟元旋光性体,一志复圆融,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注兴,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新友圣书诏诏,炼就宝金丹,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
嵛山派的百字派系是: 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姓名,金石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虞悟容之回,朴极献崶馥。
龙门岔枝金山派百字派系是: 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早期道教没有现在所说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黄老道等学术性派别,被张道陵吸收为道教内容,后人把他的称为教前派。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也称做天师道。张角以《太平经》信仰创立了太平道。晋带由帛和创立的“俗神祷”信仰称为帛家道。以经篆传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阁皂山灵宝道、陕西周至的楼观道等。直到南宋、金、元时期出现的净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与符篆派同时出现的金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派),皆不以“派”称。 把某某系统称某某派,是元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传授系统,遂有了“派”的名称和世代系统。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从此天师道改称“正一教”。同时北方的全真道很盛行,但全真道重在内丹清修,与正一符篆修持有明显区别,遂成为在同一时期的道教信仰中的两个修持派别。 凡偏重符篆修持的,如茅山上清、阁皂山灵宝,龙虎山天师道、西山明净道,皆称做“正一派”;凡偏重内丹清修的包括张紫阳一系的皆称作“全真派”。 在这两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这些分枝小派使以其成道祖师为开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诗体作出一百字或几十字作为代系,如现存和使用的八十六个派名,就属于这一类。用字代传绪,使人可一目了然,某某人是某某派的第几代传人。 除此之外,符篆派还有以“法篆”传授的分派,如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神霄派、东华派、天心派、北帝派、净明派等等。 现在常见到的道教所属派系,属于全真的有:邱长春龙门派、郝太古华山派、刘长生随山派、谭长真南无派、王玉阳玉山派、龙门岔枝孙玄静金山派,还有一些派的传人。属于正一的主要有:茅山上清派和正一天师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让减肥事半功倍
下一篇: 什么叫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