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属膀胱经。
睛明穴的准确位置图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
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内眦的外上方陷中取穴。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睛明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
睛明穴意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睛明穴功效:降温除浊,睛明穴有明目疏风,泄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位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位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位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睛明穴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
睛明穴配合谷穴、风池穴,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穴配肝俞穴、光明穴,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
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
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
禁灸。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l)。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
特异性: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交会穴。
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
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睛明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攀睛,翳膜覆瞳子。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功能性遗尿:针刺睛明穴,有较好疗效。
坐骨神经痛:取患侧睛明、听宫,刺后活动患肢,治疗52例有较好疗效。
近视:电梅花针叩刺睛明;针刺睛明,配合维生素B12或当归液,于肝俞、肾俞穴位注射;针刺睛明,配合眼保健操和视力训练等法,对近视均有较好疗效。
急性结膜炎:单刺睛明,治疗153例,有良好疗效。
视神经萎缩:针刺睛明,治疗30例,有较好疗效。
角膜炎:据报道用激光照射睛明等穴及角膜病灶处,治疗66只眼,有较好疗效。
泪囊炎:单刺睛明,治疗21例,有良好疗效。
色觉障碍:据报道电针睛明等,治疗300例,有较好疗效。
治疗视网膜病变:针刺睛明,治疗150例,195只眼,有较好疗效。
1、睛明穴
睛明穴是一个汇穴,跟许多经脉有联系,按揉能让眼睛明亮。按揉手足阳明经和手足手足太阳经,也就是按揉晴明穴,因为此穴在上述两穴的交汇处,作用大。按揉方法为先找到穴位,再点住穴位,上下按动。按动时力度不能太大,要适宜,且按揉时要放松。
2、瞳子豂
闭目后,按晴明穴旁边的瞳子豂,按八个拍次,按揉力度不能太大,以免伤及眼睛。
3、四白穴
四白穴为眼睛下的穴位。穴位在眼眶边缘的凹陷处,这个凹陷称为眶下孔。这个孔中有营养眼部的神经血管,按揉后血管中的更充盈,这对缓解眼部疲劳有好处。
4.鱼腰穴
鱼腰穴在眉毛中间的地方,按揉时要轻。
5.上明穴
鱼腰下面的穴位,按揉能增加眼部压力,缓解酸痛不适感。
6.率谷穴
率谷穴在耳尖直上1寸半的地方,按揉能缓解头痛症状。
7.四神聪
四神聪在百汇穴的前后左右,按摩有利于让眼部放松,疲劳减少。
8、天柱穴
天柱穴在枕骨粗隆下面1.3寸,按揉能缓解颈肩疲劳。
9、风池穴
风池穴是治疗近视的重要穴位,按揉能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练习方法
第一节 闭目入静
本节为眼保健操的预备式。
动作要求:坐姿或站姿。双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臂自然下垂,身体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两眼轻闭。
动作重点:两眼轻闭,切勿睁眼。
作用:可缓解睫状肌紧张,消除视力疲劳。
第二节 按压睛明
睛明穴位置:双眼内眼角。
动作要求: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双侧睛明穴,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每拍按压一次。
作用:具有防治视觉昏蒙的功效。
第三节:按揉太阳、攒竹,抹刮眉弓
太阳穴位置;眉稍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
攒竹穴位置:位于眉毛内端。
动作要求:第一、二个八拍,双手拇指按揉太阳穴,食指按揉攒竹穴,每拍按揉1次。第三、四个八拍,双手食指弯曲,余指握拳,由眉毛内端向外抹刮,每2拍抹刮1次。
动作重点:对太阳穴和攒竹穴采取按揉手法,而不是挤压。抹刮眉弓时,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
作用:防治眼病和视力减退。
第四节:按压四白
取穴法;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他手指缩回呈握拳状,食指所在的位置便是四白穴。
动作要求:每拍按压四白穴1次。
动作重点:取准穴位,采取按压手法,而不是按揉手法。因为按揉穴位不易准确。
作用:防治眼病。
第五节:捻压耳垂,转动眼球
动作要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夹住耳垂,每拍捻压1次。
转动眼球,第一、二个八拍眼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左、下、右。第三、四个八拍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其转动顺序为上、右、下、左。每拍转动一个方向。
动作要点:耳垂采取捻压手法,而不是挤压和按压手法。转动眼球时,头部不动。
作用:耳垂上有两个主治眼病的穴位。转动眼球,可缓解眼肌的紧张度。
第六节 揉捻合谷,眺望景物
合谷穴位置:位于拇、食指掌骨间,微偏食侧凹陷处。
动作要求:第一、二个八拍右手拇指压于左手合谷穴,食指垫于掌面与拇指呈对应位置,每拍揉捻1次。第三、四个八拍,双手轮换,每拍揉捻1次。与此同时双眼远眺晃物。动作要点:合谷穴采用揉捻手法。远眺景物与揉捻合谷穴同时进行,但须注意,远眺时应背向阳光,尽里望远处目标。如在教室内做眼保健操,应起立通过窗户注视远处目标。
作用:揉捻合谷具有醒脑、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远跳,可缓解睫状肌的紧张度,达到松弛晶状体的目的。
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实践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卫生相结合,可以控制近视眼的新发病例,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的作用。
眼保健操必须经常操练,做到动作准确,并持之以恒。 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眼保健操经过简化有以下四节。
第一节探天应穴(攒竹下三分):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接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角处。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在前额上,按探面不要大。
第二节挤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靠近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腭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节接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骱、承泣等):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太阳穴,以左右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上侧从眉头开始,到眉梢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轮刮上下一圈。
成功案例如下图:
?
想知道怎么恢复视力,需要先了解近视的原理。
以青少年近视为例,青少年近视多数是晶状体变厚,睫状肌痉挛导致,如下图左,晶状体是凸透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变厚,汇聚光线的能力变强,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由于汇聚能力变强,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如下图)
框架眼镜,不改变眼球内部功能,在外部加一个发散光线的凹透镜,以抵消由于晶状体变厚导致的汇聚作用,孩子在18岁之前,眼球一直在发育,所以眼镜的度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中医认为,“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之气皆注于目为之精”;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万物,辨别颜色,全赖人体精气的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黄帝内经》曰:通则明,不通则障。经络不通,精气不能上大于目,眼睛就会出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病态反应。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提升和恢复晶状体和睫状肌自身的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和恢复视力。对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弱视、散光都有很好的效果。(如上图)
在我们的拇指上,有三个相邻接的穴道:明眼、凤眼、大空骨。【明眼、凤眼】能够改善眼睛疲劳和急性结膜炎。【大空骨】可改善一切有关眼睛的症状。穴位刺激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着三个穴道施予刺激,只要以稍微感觉到疼痛程度的力气来指压即可。平时眼睛容易疲劳的人,每天要刺激这三个穴道两次。【功效】这是项简单的按摩方法,工作的休息时间,等车的空档,任何时间均可自行操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3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抱朴子葛洪
下一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冲应孚佑真君葛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