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水沟穴的准确位置图
水沟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水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
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上唇动、静脉。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水沟穴意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水沟穴功效: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水沟穴有苏厥逆、利腰脊、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作用。
水沟穴的主治病症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
水沟穴主治中风昏迷,口噤不开,口眼斜,面肿唇动,水气浮肿,小儿惊风,心腹绞痛;以及休克,晕厥,窒息,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低血压,急性腰扭伤等。
水沟穴主要用于头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并可用于急救。
中风,牙关紧闭,口歪,唇肿,齿痛,鼻塞,鼻鼽,闪挫腰痛,脊膂强痛,昏迷,晕厥,抽搐,消渴,黄疸,遍身水肿,癫痫,虚脱,休克,面神经麻痹,口眼肌肉痉挛,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
水沟穴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
水沟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
水沟穴配委中穴(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
水沟穴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水沟穴配合谷穴、十宣穴治休克、虚脱。
水沟穴配风池穴、风府穴、中脘穴、太冲穴治精神分裂症。
水沟穴配委中穴治急性腰扭伤。
水沟穴配合谷穴、内庭穴、中极穴、气海穴,有解暑清热,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
水沟穴配中冲穴,合谷穴,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不醒人事。
水沟穴配委中穴,有活血祛瘀,行气通经的作用,主治闪挫腰痛。
一般针尖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
不灸。
水沟为经穴名(Shǔigōu GV26)。又称“人中( rénzhōng )”。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水沟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水即水液,沟即沟渠,此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水沟。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以此得名。
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特异性:水沟穴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顿愈。
《类经图翼》:千金云:此穴为鬼市,治百邪癫狂,此当在第一次下针。凡人中恶,先掐鼻下是也。鬼击卒死者,须即灸之。
针刺实验性休克动物的“水沟”,可引起呼吸及时加强,血压明显上升,并对各种休克的急救都有显著效果。
水沟穴针刺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故可用于针麻。
癔病性抽搐:水沟穴配内关、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癔病性木僵:水沟穴配合谷,用0.5寸毫针刺激,刺激强度随症状缓解而逐渐减弱。
呃逆:取水沟穴,从下向上斜刺,2分钟运针1次。留针10分钟。
小儿高热惊厥:配合谷,得气后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用泻法。
针刺水沟穴,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家兔血氧水平。
针刺水沟穴,能提高休克家兔心肌糖原活跃、心肌的物质代谢,增强心肌的能量供应。
针刺水沟穴,能快速调节休克家兔的三磷酸激酶,使其活力大大增加,使三磷酸腺苷分解加强,心肌收缩得到能量的供给,有利于阻断休克的发生与发展。
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沟正中及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为中医“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针刺或用指甲刺激该穴位,可治疗中暑、中风、昏迷、晕厥、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急性腰扭伤疼痛等急性病症。 一般地说,在急救时,用手指掐最为方便。掐法,即操作者用拇指、食指的指甲,切取被急救者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并用力作持续按压或一紧一松的顿挫性按压。掐法的动作节律要均匀,频率快则每秒两三次,慢则每秒一两次。另外,如对象不是用于晕厥、昏迷或心跳骤停的病人,在用力时要轻柔缓慢,不能过猛,应由轻渐重,由浅入深。同时,不能使被掐部位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掐后应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临床上,常同揉法一起运用,组成掐揉复合手法。 节律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连续强刺激人中穴均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还会对呼吸活动产生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合适,用拇指尖掐,每分钟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为了加强醒脑、醒目、清心等效果,还可配合指掐或针刺承浆穴、睛明穴、四白穴、鱼腰穴、合谷穴、涌泉穴等。当然,危重病人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机。
1 水沟的针刺方法取穴:面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鼻中沟之中点取穴。
进针方向:仰卧位,从下向上斜刺或直刺即可。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麻,胀,痛感。
2 水沟穴穴位层次解剖1.皮肤:由眶下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络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上唇动,静脉。上唇动脉是面动脉走至近口角处发出的分支;上唇静脉是面静脉的属支。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的口唇内,上至外鼻,下肢颏结节的上方,为椭圆形的扁肌,受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支配。
3 针刺水沟功能主治水沟为督脉经腧穴,有祛风清热,调和阴阳,苏厥逆,清神志,醒脑开窍,针灸安神,活络止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晕厥,昏迷,癫狂,痫证,子痫,脏躁,急惊风,中风口噤,不省人事,口眼?斜,产后血晕,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心腹胀满,绞痛,气冲心胸,水肿,黄疸,热头痛,崩漏,丹毒诸症。
4 水沟常用配伍疗法1.配巨阙,尺泽,大陵,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化痰,清心开窍,治疗痰热壅盛,内闭心包之昏迷,厥证。
2.配中冲,合谷,丰隆,太冲,涌泉,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清热启闭,开窍醒志,治疗中暑昏迷。
3.配曲泽,曲池,神门,委中,内庭,针刺泻法,曲泽点刺出血,解暑清热,醒神开窍,治疗中暑昏迷。
4.配颅息,神门,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清心开窍,镇肝熄风,治疗痰热扰心之惊风。
5.配曲池,劳宫,神门,合谷,委中,太冲,针刺泻法,清心平肝,熄风开窍,治疗热入营血之痉证。
6.配大椎,神门,后溪,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熄风豁痰,开窍醒脑,治疗风痰扰神之癫痫。
7.配上脘,大陵,丰隆,内庭,行间,针刺泻法,清火涤痰,开窍醒脑,治疗肝火挟痰,上扰心神之狂证。
8.配素髎,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针刺补泻兼施,重灸神阙,关元,益气固脱,苏厥醒神,治疗元气虚脱之晕厥。
9.配风池,曲池,外关,列缺,针刺泻法,祛风散邪,宣肺行水,治疗风水面肿。
10.配风池,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邪,舒筋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斜,牙关紧闭等。
11.配印堂,风池,迎香,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利鼻窍,治疗风热鼻塞,鼻衄等。
12.配风府,大椎,后溪,夹脊,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脊背强直。
13.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针刺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疗闪挫腰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家功法:甩手功
下一篇: 秦汉时期:祖天师张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