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符箓方术派的基本概念

网络 2023-09-20 17:22:29

一、阴阳

神治,斋醮科仪,医者一半,患者一半,其主要目的,是调动患者本身的去病抗 体,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去病的目的。

道家思想没有绝对的精华,绝对的糟粕,我们绝对不同意学界关于“精华”与 “糟粕”的说法。糟柏利用好了,也会转化为有用之物。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阴阳既 对立,又互根,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运动并相互转化。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 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样阴阳才能长期共存。阴阳学说是我国哲学史和文化史的主线, 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九宫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 有神龟出自洛水,背负“洛书”。伏羲得到后,就根据“河图”、“洛书”上的阴阳点 而画八卦。所以,《周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洛书之数,有歌诀述之甚明: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洛书 之数与后天八卦相符,由洛书化简后形成的九个格子直线斜边相加均得十五的宇宙密 码图被称为九宫图,在方术中用途甚广。

三、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一个金属制的盆可把水盛载,使水不会漏走或容易被土吸干,所以金可生水;一 棵树因水的滋养而渐渐生长,所以水能生木;一枝木枝可以维持火的燃烧,因而木能 生旺火势也;火把木或对象烧尽而变灰,灰堆积而为土;或太阳照耀大地,使大地充 满生气,亦为火生土,而土生金者,金属之出处必从土中来,泥土亦发挥其保护作 用,使金不会被水浸蚀而氧化。

四、五行相克

火克金、火可使金属溶化变型,是克制金属的云素。金属制成的刀、锤'、斧、可 把树木、木块破开,如一把斧头可把一棵树砍断,把树枝锯下;木克土者,树木是唯 一可生出树根,而根可把泥土抓实,树根太多可把泥土侵占;土克水,所谓水来土 掩,土也是唯一可把水重重围着,把水吸干,木也能吸水,但水太多,木便起不了作 用,所谓一物治一物,也是五行的定律。至于水克火,燃起的火种,只要泼水过去, 火便熄灭。

五、五行制化

(一)火太大,要把火扑熄,如直接用水去淋火,其作用便相反了,因火烧得利 害,要用水去熄灭它是很难的。因火力过大,火便会爆开,这时应用土来制其威化其 猛了。

(二)水太大,水猛可以冲崩堤,土便不可直接把水来掩,此其时在洪水经过的 地方广植林木,水再来时便可把洪水泄弱,而土亦得木之助,把泥土牢牢缠着,不易 于缺裂了。

(三)木太多,用金属制的刀斧直接砍伐树木,刀斧也会折断或断口,倒不如用 一些树木来燃烧,其效果更好呢!为何要制化呢?假使用一把刀去砍一棵大树或一堆 树木,刀必然会破损,甚至折断,浪费金属材料,这时树只砍下枝叶,而刀已缺口 多,刀不成刀,而树仍然屹立不倒,又想保留刀子,用火把多余的树烧去,便是最好 的方法。

(四)金太多,不能用火去烧,要用水去浸蚀它,使其失去金属的刚硬,亦即阴 阳调和之法,犹如一个没有知识的粗人与一个市井之人讲理,最后可能大打出手,倒 不如找一位他的朋友或乡亲跟他慢慢交涉,效果会好得多,所谓避重就轻,便是制化 的目的。

(五)土太多,用树木去制服它,也是不太好,应先用金属制的働,把泥土抓 松,或把土里藏着的金属掘出来,使土质不致太硬,根便很易把泥土抓实了。

六、符箓方术

道教典籍认为,占卜是表达神的意旨的;符箓是天上神的文字,祈禳是道士举行 一种仪式,可以对神有所请求的方法,禁咒是神严厉的语言。这些术来自古代的巫 祝,是道士的主要教术。道士为人占卜以“决吉凶”;书符篆以“驱鬼辟(避)邪”, 为人斋醮祈禳以“祛灾求福”,念咒以“去灾、退鬼、避猛兽”。这些术,在道教属 符篆派,主要为正一派所掌握。《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道者,灵通之至 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形之无形,因术以济人。人之有灵,因修而学道。人能学 之,则变化自然也。夫道之要者,在乎深简而易攻也。术之秘者,唯符药气也。符 者,三光之灵文,天之真信也。药者,五行之华英,地之精液也。气者,阴阳之和 气,万物之灵爽也。”

请简述道教各教派

一盟威道(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于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后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 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最早由古代的神仙家、方仙道发展而来 符箓派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 于君道三国时道教的一个道派,流传于东吴一带,存在时间不长,托教祖于吉之名而传道,从北方流入江南 李家道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据《抱朴子·道意》记载:吴大帝时,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号称八百岁公,后不知所在 帛家道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动于北方及江浙一带。帛家道的来历还不太明确,依据史料只知与帛和有关 清水道五斗米道的支派,托称为张天师家奴所创。清水道以清水为人治病,据《三天内解经》说:在清明求愿之日,向一瓮清水烧香礼拜,认为道在水中 灵宝派灵宝派以《灵宝五符经》为看家经典。灵宝的说法,东汉方士已有,起源于一种神秘的「符」,据说是护身法宝,所谓「无上灵宝谒」正是《太平经》对这种宝符的赞颂 上清派上清派的成立和陶弘景的努力分不开。在陶氏之前已有上清派的雏形,造作了一些经典 楼观道北魏时陕西终南山一带兴起的道派,是继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之后产生的又一有名道派 重玄学派道教中以「重玄」思想注解《道德经》而闻名于世的一个学派,并非有组织的道派 闾山派闾山派,是道教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地流行的一个重要流派 天心派宋代正一派的一个支派,以传授一种新符箓「天心正法」而得名 神霄派内丹与符箓融合而产生的符箓新派,形成于北宋末。神霄派的创始人为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他托称得唐道士汪君之传 清微派唐末产生的内丹与符箓相结合的新的符箓道派,该派称其符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名。据《清微仙谱》说 东华派北宋末灵宝派分化出的一个支派,创始于道士宁全真。据载:宋尚书王古原继承丹元真人东华嫡传,后传给得灵宝之法的田灵虚,田氏合东华、灵宝二家之学,传给宁全真 净明道净明道发生于对许逊真人的崇拜。唐代开始盛传许逊事迹,将其仙化,出现崇拜热 大道教(真大道教)大道教创始人为刘德仁,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他托称有老人授其玄妙道,此即大道教的创立 太一教(太乙道)太一教由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萧抱珍创建于金熙宗天眷初(公元1138-1140)。太一教的得名起于该教对太一神的崇奉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降,与正一道作为两大道派延续至今 玄教 龙虎宗的一个支派,为元代道士张留孙创建。张留孙是信州贵溪人,幼从伯父学道龙虎山上清宫,为张宗演弟子 龙门派全真道的一个支派,奉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为开派祖师。因邱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山,故取名[龙门] 遇仙派全真道支派之一,为北七真之一的长玄真人马钰所创,以清净修炼为主旨 南无派全真道支派之一,为北七真之一的长真祖师谭处端所创 武当派因起于湖北武当山而得名。武当山又称「太和山」,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活动圣地,为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祥地 碧洞宗全真道龙门派的支派。清朝康熙年间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所创。陈为湖北武昌人,曾在武当山太子坡投师于全真道士詹太林,后入川在青城山传道 中派 元道士李道纯,道号莹蟾子,为南派白玉蟾的再传弟子,丹法融汇三教,核心要诀为「守中」、「中和」,在内丹法中自成一家,被后世道教称之为内丹[中派] 东派 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明嘉靖时陆西星所创。陆字潜虚,青年时偏于儒家,后转向内丹 西派 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清咸丰年间李涵虚所创。李为四川乐山人,自称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张三丰,得丹法秘要,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成道 追问:那现在还有那些流传下来了? 回答: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 正一教 、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 追问:谢谢

水浒传里有哪些道教思想

其实没有四大门派,大致只有两大。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二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另外还有二者兼备的妙真道,妙真道源于方仙道,黄老道,是最久远的宗派,是所有流派基本思想的创建者,是道教的活化石。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6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茅山上清派等等。正一为符箓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继承了丹鼎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2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