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鸿/文中国道教协会 副秘书长
成吉思汗创国之始,为统治中原的汉民族,就派刘仲禄等臣僚不远万里,邀约会见高道邱处机真人,虚心地倾听这位道教人士的真知灼见。正式立国之后,元朝皇帝不仅优礼全真、太一、真大这三个北方道教的宗系,还以积极的姿态笼络亲善南方道教各符箓宗系,其中尤以天师宗系更为获宠。
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接见张宗演,深情地对他说:“昔岁已未,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指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卿父使报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神仙之言验于今矣!”因命坐锡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十四年春正月“赐嗣汉天师张宗演;演道灵应冲和真人,领江南诸路道教”;并“命嗣汉天师张宗演修周天醮于长春宫;宗演还江南,以其弟子张留孙留京师。”到至元十五年秋七月,“建汉祖天师正一祠于京城,”时至冬十月“乙丑,正一祠成,诏张留孙居之。”十七年秋七月“已巳,遣中使咬难,历江南名山访求高士,且命持香币诣信州龙虎山,临江阁皂山,建康三茅山,皆设醮。”到“冬十月甲申,诏龙虎山天师张宗演赴阙。”十八年三月“甲辰,命天师张宗演即宫中奏赤章于天七昼夜”;七月“命天师张宗演等即寿宁宫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八月“设醮于上都寿宁宫。”二十四年、二月壬辰又“遣使持香币诣龙虎、合皂、三茅设醮,召天师张宗演赴阙。”张宗演于“至元辛卯(1291)卒”。
第二年(1292)春正月元朝庭“以(嗣)汉天师张宗演男与棣嗣其教。”元成宗继位,张与棣参加了元贞元年(1295)“长春观”等处,南北道士一千余人与会共建的大醮,醮后朝庭“赐天师张与棣、宗师张留孙、真人张志仙等十三人玉圭各一。”
张与棣,字国华,号希微子;张宗演的次子张与材,字国梁,号薇山,别号广微子。与其兄张与棣一起参加了改元元贞(1295)的活动,在大明殿同时受到元成宗的接见,并获得“俾自给牒度道士,免宫观差役,护法箓”的权利。其兄张与棣仙逝后,元贞二年(1296)春正月“甲午,(朝庭)授嗣汉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太素凝神广道真人,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社会各界都知道符箓斋醮是道教天师派主要的表现形式,所以张与材嗣三十八代天师后,即于“大德二年(1298)奉诏治海潮于杭州”,“五年(1301)入觐,丞相答刺罕请祷雨,”“冬无雪,成宗命建坛祷之,”史料记载:由于张与材符箓咒勅、斋醮科仪的祈祷活动成功率很高,元成宗也为之感叹道:“卿能感神明一至此邪!”张与材则认为:天人之间有着自然的感应,“诚可格天,天必有感!”大德六年(1302)他辞归之时,朝庭“授银印,视二品,敕百官饮饯之,使祷所过名山宫观”。就在这一年(1302)夏季又遇多雨无晴,“遣使请祷,三日而霁。”元代的统治者实际得很,因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多次应诏祈禳的宗教活动圆满周到,所以“八年(1304)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元武宗即位(1308),“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元仁宗即位(1312),“召见嘉禧殿,赐金冠组织文金之服。”张与材天师延佑三年(1316)仙逝。
天师道三十六代、三十七代、三十八代、直至四十一代,张宗演由子而孙及重孙六代传承,稳固地完成了元代这个历史阶段,在政治集团的支持下,有效地协调了“三山”乃至江南道教的教务,以天师道促使了南方道教符箓派的融合,为道教正一派的形成典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斋醮科仪的方式,表达道教“道法自然”、“敬天爱民”、“济世利人”的主张,认为斋醮科仪“诚可格天”,能够产生“天人感应”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规范了道教科仪法事的形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1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家道教与_红楼梦_张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