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道家养生

博大精深的二十四节气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博大精深的二十四节气

我前面写过阴历和阳历的差别,也写过二十四节气,这次就详细地说下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长期观测天象得来的,蕴藏着极大的知识与学问。

中国采用的天文历法是阴历,也称夏历,其实是阴阳历,因为与太阳年不一致,为了和太阳年相一致, 为了准确地种庄稼,中国在阴历年中加入闫月,十九年七闫,这样就和太阳年完全一致。目前我们用的农历平年是353-355天,农历闫月年是383-385天。这样平均下来,阴历年和阳历年每年大约就是365.2425天,基本一致。

中国古代为了准确地种庄稼,不仅仅是采用农历,和目前使用的公历一致,为了更准确,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到秦汉时固定下来,以黄河中下游,也就是河南的天气为参考,制订出来的,方便种庄稼。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约为五天。根据天地运行规律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并逐一命名。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严格来说不应该叫二十四节气,应该叫二十四气,把一年365天,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平均每份15天,这一份称为一气,一气又分为三候,一候约等于5天。这就是气候的来历。

一年分四季,一季约为90天;一季有两节,约为45天,所以又称为季节。一节有三气,就是目前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一气又分为三候,所以一年分为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按节气指导安排农业生产和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

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每隔十五天,会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所以古代“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在古代,用“时”来代表季。

二十四节气在天文学上,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所以在古代我国采用阴历的情况下,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就是为了种庄稼的需要,毕竟,太阳是决定温度和气候的。从二十四节气歌可以看出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它们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气候变化规律,为古人农业文明提供指导,是中国独有的,因为只有中国采用阴历,有部分还成为中国固定节日,如清明节祭祀,冬至吃饺子,立春吃春饼等。

三伏是从夏至第三个“庚”日算起,数九寒冬是从冬至日算起,共九九八十一天。

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意义,命名的原则就是与气候变化,与农业种植相关,如芒种就是夏收的季节,忙收又忙种。小满是小麦渐满将熟时等。

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充分反映中国古代人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4/2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