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度世这四个字,向来是历代高道研究的课题,这也就导致古来医道难分家。而葛洪作为魏晋时期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医药学家,本身就著有《抱朴子》内外篇、《肘后备急方》等著作。可以说是一位“兼修医术”的道教代表,对后世的中医学、药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启迪。
而他的养生理论,其实主要集中在了两个基本原则之上,即“不伤”和“适度”!通过这两个原则,达到一种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伤不损、劳逸结合的“摄生者”的状态。事实上也与当今许多养生理论不谋而合,即过度或者持久的行为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同时注意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强健的身体,最终才能祛病远疾、养生延年。
当然,他不单生活上剖析如何养生,作为神仙道教的奠基人,还从修行方法上来论述养生方法,这其中可以分为外在的物质性养生与内在的精神性养生,本篇则论述其内在精神性养生。
外在篇见此:被世人评为医学理念领先世界千年的东晋传奇葛洪,养生理念分析
如果说,行气导引属于外在的物质性养生,那么宝精守一便是内在的精神性养生。所谓“宝精”就是珍惜自己的精气,使精气封固而不泄。而“守一”更是重点,不单见于葛洪之理论,老庄亦有描述。《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说守一于道。《庄子》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同样如此。
事实上,守一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孤守一处,而是讲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方为一。正所谓一生万物,万物归一。而守一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理解也不难,可实际真正的学会和做到很困难。并不是单一的集中意念,而是心思纯澈,若有似无的长守。
回看“宝精”,如《内篇》云: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惟有得节宣之和,可以不损。简单来说,古代养生理论之中精气神是基本物质,早在《太平经》中就提出了通过对人体内部精气神的修炼,达到治身养生的目的。
而中医同样有这种理论的延伸,中医内“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分称为“生殖之精”,又称“先天之精”, 是生殖的根本,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部分是“水谷之精”,也称为“后天之精”,是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不可少的。
这两者之间先天是后天的根本,后天又是补养先天的能量。在葛洪的理论里,要做到宝精首先不要过度而为,否则阴阳不交,气血壅滞,对健康反而不利;同时也不可过度轻视,同样不好。事实上他的理论依旧构建在一种阴阳平衡的中和状态。正所谓“节宣之和”才是终享天年的要理。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守一,其言: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慾胜,则精灵离身矣。
在他的理解之中,“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虽然注重形,但目的是神,所以虽然守一似乎描述更多,但是对于吐纳和引导,也是他的理论之中,务必要结合的。“形须神立、形者神宅”这样的关系,如果做到才是达到形神共养、内外兼备的目的。
实际做法在《抱朴子地真》有云: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颈,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
这里“一”可以理解为“道”。而守一之法又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能使修炼者进入思神存真、与神相通的状态,得长生之根。长生之根的要义在于“少欲约食”。少欲是指减少欲望,可使我们变得清静至善;约食是指适度饮食,能保证身体健康。
守玄一则是一种内观的状态,更接近道教养生,而非医家了,本篇不论,仅简单明确守玄一乃三一之道,是为了实现从“一”到“三”的转变。当然不论是守真一,还是守玄一,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百害却焉,年命延矣”。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4/22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道家养生,内丹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