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道教首部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作者授权发布,摘自该书《前言:与中国历史血肉相连的文化国粹》一章。原文刊发于百度阅读:
https://yuedu.baidu.com/ebook/66a711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5
除“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文化源头外,还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这四大重要文化源头,都对道教的诞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子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思想后,由此构成宗教道德观的主体,并将这种伦理道德与长生成仙思想结合,以神仙的权威驱使人们奉持践行。对此,《太平经》在提出“天地君父师”伦理体系后,又继续发展为影响深远的“天地君亲师”世俗伦理规范,并再提出以“乐生好善”实现“太平世道”的目标。同时,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学后,道教又将其与随之而起的宣扬星象预言、经籍图箓、呼神劾鬼的谶纬神学一并吸收。
墨子
墨家思想方面
因为《墨子》曾经提倡尊天明鬼,并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赏善罚恶的至上权威,以借上天来推行兼爱非攻的主张;同时他还将“鬼”的范围由“人死为鬼”扩大到“天地山川鬼神”,这也就为祭祀天地亡灵提供了依据;不仅于此,当时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观点,也被《太平经》继承发展;并且,墨家重视科学技术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继承。
周文王
易学理论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总结的《周易》,不仅为儒家五经之首,同时也为道家三玄之一。因此,在自古以来对《周易》所作注释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易学》)的过程中,道教也将《易经》当做基础经典而广泛探讨、演绎和应用。当魏伯阳(公元100~170年。东汉著黄老道家、炼丹理论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虽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著《周易参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被奉为“万古丹经王”,因而后世将他奉为神仙)于东汉中期借《周易》爻象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针对以往养生术和炼丹术作出总结并创作完成《周易参同契》后,他强调修炼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与“丹道”相通的理论依据。就此,道教在将《易经》的内容和形式吸收为宗教观点后:以《周易》中至高无上的“天”为模型塑造了“天尊”这一最高神灵,并将对玄学方术、符箓丹道、斋醮科仪等理论实践贯穿于“以易解道”的发展全过程。
阴阳五行学
阴阳学说方面
其相关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论述。阴阳是“炁”的属性,阴阳二气具有化生万物的力量;而有关“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及属性的五行概念,则最早可见于《尚书•洪范》中的记载。以此,邹衍早在战国时就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即阴阳家)”,借以阐释“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给五行赋予社会属性来说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趋势。在邹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后,作为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阴阳五行又成为道教修炼法术理论的重要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3/27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易经》、阴阳五行出现在高考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