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逍遥谈《逍遥游》——理解“逍遥”的几重内涵及其实现

荆十三 2024-04-29 10:17:50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微信图片_20240429104132.png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说:“如果人能够超越事物之间的差别,就能够享受像《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提出的绝对自由和绝对快乐。”

最近重温了庄子的《逍遥游》,短短几百个字,却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一种绝对的自由观。其思想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个人内心道德的修持来达到一种内在逍遥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境界可以使人不受外界风雨及个人形体的束缚,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这是一种逍遥型的理想人格。

于是,想要提炼“逍遥”一词,再品庄子《逍遥游》中传达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一、《逍遥游》中“逍遥”的释义

“逍遥”一词,姜亮夫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中“逍遥”指:斟酌;玩味。

而在《逍遥游》中,全文没有“逍遥”二字,却把“逍遥”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逍遥游》中的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指心灵的自由放逸,最后体现人生价值观的无待和顺应自然、忘掉自己。

二、《逍遥游》中“逍遥”的人生境界

1.“逍遥”即心的自由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它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鲲、鹏、鸟这三种动物的身体特性都不一样: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鹏飞的时候能击起三千里水花,是因为他的脊背之大,小鸟飞到一定高度就再也飞不上去,是因为它的身体小,可是小鸟没有因此而不飞,也没有因此就气馁。所以真正的“逍遥”不会被身体特性所拘束,是追求心的自由。

哈姆莱特说:“即便我被困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这句话形容霍金最适合不过了,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近乎全身瘫痪;1985年还因肺炎而渐渐丧失说话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靠仅剩下的几根能活动的手指,用黑洞理论撬动了整个科学界。

霍金是20世纪后期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虽然他的身体不适,可他的灵魂无比自由,心是自由的,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所以我们要明白身体特性阻碍不了我们的成功,只有心是否自由和向往才是垫脚石。

2.“逍遥”即无待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可是真的小的就不如大的吗?

冯友兰先生说:“《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

而不管小的还是大的,都是在依赖外物去比较,小确实比大小,大确实比小大。但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强调,真正的境界是“无待”即不会受任何外部条件的影响,不会依赖外物来对自己判断。

荀子说:“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这里所说的“独立”,也指“无待”这是一种不依赖外界,不受任何束缚,可以自我依赖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研究者达尔夫经研究得出结论:人在婴幼儿时期,就体现“无待”。比如婴儿会说“我要”、“给我”、“我自己来”;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会不喜欢父母搀扶,喜欢独立行走;喜欢自己动手吃饭,不要父母喂食……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时候的孩子没有环境和外物的影响,他们只是在做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之后,比如父母、学校、同伴、社会,会让我们依靠外物来判断自己,渐渐的迷失了自己。

所以无待对一个人很重要,无待可以看出对自己的判断,形成真正的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40108162148.png

3.逍遥即顺应自然,忘掉自己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即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著名作家麦家先生,凭借《解密》大放光彩,随着电视剧《暗算》的热播,和电影《风声》的爆款,成为了“谍战之父”。但是麦家先生在最好的年华,没有抓住有利的时机趁势而上,在名利和诱惑面前乱了套,作品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下来了,几部作品都乏善可陈,甚至出现了恶评。麦家先生说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深重。

2014年夏天,他顺应自然,忘掉自己的过去,开始写新作《人生海海》,全新的一次出发,聆听最初的心跳,写乡村小世界,写命运大世界,写父子情深,写世道人心,写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写在艰苦卓绝的道德。麦家先生说:“没有曲折和经历,写不出人生海海,这是生命的厚积薄发,也是起落浮沉的人生写照”。

2019年《海海人生》出版,用时五年,麦家完成了自救,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攀登。实现了顺应自然,超越了自我。

那么,眼界大,心智高的人是否不过是在更大的“自我设限”中自以为逍遥呢?让我们继续《逍遥游》中的故事。

“惠子”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曾经做过魏国的国相,同庄子多有交集。

一天,他告诉了庄子一件事。魏王曾经赠与他一种大葫芦的种子。种子结出果实后葫芦足足有五石(古时候,计量粮食的容积单位,相当于能装600斤粮食容器的容积)那么大!但是,葫芦太大了,没有小葫芦那么坚固,装满水后,很容易碎裂。如果把葫芦破开一半儿做成舀水的瓢,又没有能放下那么大的瓢的水缸。所以,葫芦虽大,但是却无用,我就把它给打碎了。

庄子听说了这件事,对惠子说:你真是不善于用大的东西呀!谁说葫芦的用途只能用来盛水或舀水呢?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何不把它们系在腰间(当救生圈)而浮游于江湖之间,反而担心它太大而无所容呢?

还有一次,惠子和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但是树干上有很多大木瘤,疙疙瘩瘩;而树枝也是弯弯曲曲,很少有长得直的地方。就这样在路边长着,没有一个木匠能看上它。庄子呀,你的言论就像是这棵大树一样,大而无用,别人都看不上你。

庄子说:你为什么只能从木匠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呢?你要是把这棵大树种在旷野之中,在树下遛弯、乘凉、睡觉,何不逍遥自在呀!更重要的是:你认为它无用,但正是因为它的无用,它才能免于木匠斧头的砍伐而幸免遇难呀!

即使真的位高权重,真的眼界较大,心智较高,但是如果仅仅专注于“功名利禄”,以至于将分析、评判的标准限定于一个方面、无法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会反受制于自认为正确的“限制”,真的能逍遥自在吗?“无用之用”很可能会更逍遥。

滚滚红尘,充满了各种纷扰,人也在七情六欲中不断起伏。当生活压力逼迫人们到“只能及时行乐”的趋势下,感性的人,内心总不免五味杂陈。

事实上,心境并不抽象。现代最先进的造影技术,早已可以捕捉人脑深层的微细变化,甚至可以测出一个人对抗痛苦的能力。

同理,逍遥可证。

微信图片_20240109200809.png

庄子在《逍遥游》中,拉高视野,重新审视万物。英国诗人曾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种主客、内外合一的境界,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欲让视野更加开阔,达到“逍遥”境界,不必执着于“更上一层楼”之中,因为从“细沙、小花”中,依旧可以看见世界。

如果执着于“上楼”一事,不过是外在形体相对更高一点,而内在心境,却依旧在“楼下”徘徊。

庄子之“逍遥”精神,想要为众生消释之处,即在于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