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如何理解“失道而后德”?

荆十三 2024-04-25 10:09:54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意思是,所以,丧失道才生德,失德才生仁,失仁才生义,失义才生礼。礼是忠信不足所致,是祸乱之首。

失去道之后便有德,失去德之后便有仁,失去仁之后便有义,失去义之后便有礼。

失去了道以后,才会去追求德。这个追求和表现出来的德,是下德,实际无德。仁、义、礼亦是如此。

一个人若失了根本,那其所表现的一切,都是假的。

微信图片_20240425103412.png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说我们人类的历史,有道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仁、义、礼,也根本不需要。

国家很平静的时候,也不需要爱国的义士,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自己的国土。乱世才要有忠臣,平静的时候,要那么多忠臣干什么。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忠信之薄”是说忠信都很薄弱了。“而乱之首”,是说整个社会的乱源,就从礼开始。从儒家的观点来看,会觉得老子的批评好像太苛刻了。其实老子认为重视自然现象很重要。

失了道,大家就讲德了。失了德,大家对良心不相信,那只好讲仁。仁就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好好想一想。可是这种人也越来越少,那只好讲义。

义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如果义也达不到,那只好讲礼。越演变,社会越乱,就表示人对人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已经越来越薄弱了。

整个社会就是因为我们重视礼而开始混乱,这不是礼的罪过,而是人的罪过。我们不应以有礼貌为满足,而应该要提高层次到义,然后再提高层次到仁,一步一步向道提升,这才是老子真正的用意。

现在很多人说,只要有礼貌就好。面带笑容,讲话很客气,完全没有真心,这种人非常多。他们认为礼就够了,但礼上面还有个层次叫作义。

义就是说,我该出手时要出手,我该帮忙时要帮忙,我该救急时要救急。义,多少还是有心的,做给人家看,需要人家表扬。

因此要提高到仁,仁是没有什么表扬不表扬的,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你们认为我做好事,那是你们的事,你们认为我没做好事,那也无所谓。反正我不在乎。

这就是孔子当年讲的,古代做学问的人是为自己做的,现代做学问是为别人做的。就是因为我们受了外界太多的引诱,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

第三十八章中,道如果是良心,那德是什么?德就是凭良心说话,凭良心做事,结果让你问心无愧,让你心安理得,最后求得好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人生过程,而我们现在把道德丢掉了,说道德不能评量,算道德分数是不公平的。

仁是彼此真诚相对,互相感应,将心比心,然后你我融为一体。其实这个不见得比那个凭良心容易做,因为还要很多顾虑,又怕做错。

义是自我要求,我们不可以老要求别人,那是永远没有办法做到的。你怎么知道他合不合理?他是否合理,是他自己说了算的,因为他的处境你完全不了解。其实义是自我要求,我们好,还要更好,但是“义”往往让我们失去仁心,这是“义”最可怕的地方。

我为了合理,有时候心不安,我觉得这样才合理,因为人家会这样来评估我,这时候仁心已经偏在一边了。那礼就更糟糕,礼是经常要求对方,很少自我反省。

尤其是礼尚往来,很多时候变成世俗的一种形式。你送人家一份礼,人家这个时候正好没钱,或者正好有别的事情,没有还礼,你就耿耿于怀,开始对他有恶意。我们常讲一句笑话,说你生日也好,生病住院也好,不会记得谁来送礼,但是常常会记得谁没来送礼,这就是人性。

微信图片_20240425103420.png

傅佩荣先生解读

道家的思想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不要自作多情,你自己设计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把人的禀赋给忘记了。不要忘记人的禀赋,仁、义、礼,那是社会乱了以后才需要的东西。后来庄子的思想里面也出现,就是世界上到底是有仁义礼,所以才乱?还是说因为先乱了,所以需要仁义礼呢?这是永远没有办法说清楚的问题。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有时候根本混在一起了。

但是基本上在道家看来,人的德——人从道所获得的本性与禀赋,里面就有一些问题了。不能忽略人有认知能力,有认知就有区分,然后就造成复杂的欲望了。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很自然就发展出天下大乱的结局了。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失去了道,才要求讲禀赋;失去了禀赋,才要讲求仁;失去了仁,才要讲求义;失去了义,才要讲求礼。

从“失德而后仁”开始,后面三句没有问题,它是一个顺序。把本性与禀赋给弄复杂了,认为它不够了,失去它的本来的样子了,然后就要讲求“仁”。“仁”就是你去行善,不存任何目的。“义”就是有特定的目的。“礼”不但有特定目的,还要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回礼,否则你就不高兴了,害得大家到最后可能都虚伪。

“失道而后德”,这一句比较难,失去了道,才要求讲求德,德就是禀赋。当人类出现之后脱离了来源,但是你要走向正确的归宿,只有一个办法,就不能再失去德了。

推崇德,推崇禀赋,所以还要记得,你保存自然的禀赋,不要太在意认为的、人间的德行修养,这是道家特色。道家强调德行修养,智慧的觉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的出现,使忠信沦于浇薄,也是大乱的祸首。礼本来是要表达人内心真诚的情感的,但是如果礼仪、礼节、礼貌学得太多的话,无法配合情感的表达,到最后可能是为了行礼而行礼,内心没有真实情感了。所以这个礼就使忠信沦于浇薄。

忠就是对自己真诚,信就是言而有物,说话算话。忠信本来是我内心有真诚的情感要表现出来,浇薄就是说人情薄如纸。本来希望有内心的真诚情感,结果到最后大家都在表演,那不是一个大乱的开始吗?因为以后就变成尔虞我诈,说话变成客套的门面话,别人也很难判断你是不是真心的。就是礼仪越繁琐,内心的真诚可能越跟不上,人就受到礼的拘束了。

内心没有情感,表面上必须遵守礼的约束,最后不就变成礼教吃人吗?天下大乱怎么来的,推到礼的原因就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240425103416.png

南怀瑾先生解读

“故失道而后德”,上古的人个个有道,只要讲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时代向前,“道”渐行消失,才产生了“德”,用“德”作为行为的标准。“失德而后仁”,时代更向前走,到孔子的阶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战国时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义”。每个时代产生的思想主张,所表达、号召的都不同,所以说,“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到了“礼”这个阶段,包括有了法制,“礼”与“法”是连在一起的,因为社会人心坏了,所以在文化教养方面,希望个个有“礼”。

“礼”是属于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难成功,人长大后进入社会,竞争使彼此相互伤害。所以,只好构成法律,就是“礼”而后有“法”,“法”没有效用之后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来用刑了。若连刑都不起警吓作用时,那就无法讲了。所以说,老子这里是一种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老子的时代,社会已经退步到提倡“礼”的阶段。我们要如何读老子的书呢?我们看人类社会,整个世界科学文明的发展,在工商业发达的国家,教育跟着也普及了。照说,教育越普及,人应该越好啊!可是,事实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乱,社会的犯罪行为越多。反转来看乡野的地方,乡野之人没有受过教育,他却不敢犯罪,行为比较朴实。所以说,人类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失道而后德”,是最难理解的句子之一。很多人把它翻译为:“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要知道,这样直译和理解,此“德”简直就是凭空而来的!要知道,“合道,则为德。”所以,未失之“道”,自有其适配之“德”;后有之“德”,另有其依归之“道”!这才叫自洽的逻辑!

首先,世界的本然是“自然”(自动自发起作用)的。之前说过,可以这样理解广义的“道”。那么,我们可以把没有人参与的、绝对的“自然”,叫做“一级自然之道”。与之适配的“德”主要有,“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不自生、慈、信、善下”,等等。

其次,人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为了生活和生存,必定要认知和参与“自然”;也就是说,人类不可能生活在绝对的“自然”里。人类只要一念一动,就立马“违背”了“绝对的自然”,所以,失掉“一级自然之道”是必然的。因而,要清楚明白,“人类有主观能动性”也是“自然”的!姑且叫做“二级自然之道”,还是从属于广义的“道”。“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知,二是实践。问题是,这样把“二级自然之道”端出来,在《道德经》里有依据吗?有的。

依据之一,就是老子说“道生一”。老子的意思是,从认知的角度看,任何具体的事物必然具足认知的整体性一。可以这样看,“道生一”之“道”,是“一级自然之道”,而“生一”既然来自于“道”,那么,“生一”就是“自然”的,就是带有主观认知参与之后的“二级自然之道”。打个比方,“自然的宇宙”中,本来没有所谓的什么“杯子”;现在论述的层面落在了“一个完整的杯子”这个必然的认知产物身上,那就要抱持认知具体事物的整体性一,去作用于它。这是依“失道之道”而行的底线。得道的统治者把“认知的自然之道”的底线保住了,就是有“德”,即有“抱一之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