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道德经注解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三
不尚贤章第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尚贤则多知,至於天下大骇,儒墨毕起。贵货则多欲,至於正昼为盗,日中穴阫。不尚贤,则民各定其性命之分,而无所夸跂,故曰不争。不贵货,则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无所觊觎,故不为盗。《庄子》曰: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旅奖》曰:不贵
2024-11-04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二
天下皆知章第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无异相,孰为美恶?性本一致,孰为善否?有美也,恶为之对,故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有善也,不善为之对,故曰: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神奇复化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则美与恶奚辨?昔之所是,今或非之
2024-11-04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一
道经上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一旦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辞简,其旨远,学者当默识而深造之。道可道章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始曰道,〔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道不当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八十一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信言不美,信言者,圣教也。信,实也,言不韵于俗,故不美。美言不信,美言者,代教也。甘美之言,动合于俗,故不信。善者不辩,善者在行,无辩说。辩者不善。空滞辩说,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了悟也。博者多闻也。圣人不积。积者执言滞教,有所积聚也。圣人了言忘言,悟教遗教,一无执滞,故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八十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什,仵也。伯,长也。此章明人君含其淳和,无所求及,适有人村器堪为什仵伯长者,亦无所用之矣。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少思寡欲,不轻用其生,敦本无求,不远迁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矣。舟舆所以利迁徙,甲兵所以徇攻战,两者无欲,故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九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和大怨,与身为怨对之大者,情欲也。和谓调和也。言人君欲以言教调和百姓,使无情欲,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立教化人,不能无迹,斯迹之弊,还与为怨,故曰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既有余怨,则不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左契者,心也。心为阳藏,与前境契合,故谓之左契耳。圣人知立教则必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八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以坚攻坚,叉两坚俱损,柔制强者,则强损而柔全。故用攻坚强者,无以易於水者矣。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弱之道,胜於刚强,天下之人,无不知者,知有此道,不能行也。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七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天之道,其犹张弓乎?天道玄远,非喻不明,故举张弓以彰其用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张弓如此,乃能命中,是犹天道亏盈益谦,欲令人君法天字人,故示抑高举下之道。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平於,裒多益寡,人则违天,翻损不足。孰能以有余奉天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六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生之柔弱,和气全也。死之坚强,和气散也。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为强粱者,亡身失性。是以兵强则不胜,见哀者胜,故知恃强者必败。木强则共。木本强大,故处於下。枝条柔弱,共生於上。盖取其柔弱者在上,强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五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天下之民所以饥之不足者,以其君上食用赋税之太多故耳。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天下之民所以难治化者,以其君上之有为,有为则多难,多难则诈兴,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天下之人所以轻其死者,以其违分求生太厚之故,是以轻死。夫唯无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四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纵放情欲,动之死地,习以为常,尝无畏者,人君当以清静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诛杀恐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若使代人皆从清静之化,不敢溺情纵欲,常畏於死,而独为奇诈者,假令吾势得执杀此奇诈之人,孰敢即杀?故下文云。常有司杀者杀。如此奇诈之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三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敢谓果敢,言人勇於果敢从事,则失於谦柔退让,必害於身,故云则杀。不敢者,则可以活身矣。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两者,敢与不敢也。或,有也。能知不敢者有利,敢者有害,当须勇於不敢,此勇敢之人。动有灾害,乃天之所恶,孰能知其故哉?是以圣人犹难之。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二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人不畏威,则大威至。有威而可畏,谓之威。言人於小不畏,拙於慎微,则至於大可畏也。无狭其所居,神所居者,心也。无狭者,除情去欲,使虚而生白。无厌其所生。身所生者,神也。无厌者,少思寡欲,使不劳倦。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夫唯人不厌神,是以神亦不厌人。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自知其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一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了法性空,本非知法,於知忘知,是德之上。不知知法,本性是空,於知强知,是行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夫唯能病,能知之病,是以不为强知所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唯圣人所以不病病者,以其病众生强知之病,是以不病。
2024-11-04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七十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君云,吾所说言契理,故易知,简事,故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天下之人滞言而不悟,烦事而不约,故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言者在理,理得而言忘,故言以无言为宗。事者在功,功成而不宰,故事以无事为君也。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夫唯代人无了悟之知,是以不知我无
2024-11-03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六十九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用兵有言:老君伤时,轻残人於兵,故托古以陈戒。有言者,谓下句。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主有动作,则生事而贪。客无营为,则以慈自守。自守则全胜,生事则败亡。进虽少不能无事,退虽多不失谦让,故不敢进於寸,而退於尺。是谓行无行,为客退尺,不与物争,虽行应敌,与无行同矣。攘无臂,
2024-11-03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六十八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善为士者不武,士,事也。善以道为理国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善战者不怒,事不得已,必须应敌,以慈则善,故不凭怒。善胜敌者不争,师克在和,和则善胜,全胜之善,故不交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悦以使人,令尽其力,必先下之,是为善用。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善胜是不争之德,为
2024-11-03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六十七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大,无所象似,我则答云耳。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夫唯我道至大,故无所象似。若如代问诸法,有所象似,则不得称大,久已微细也夫。我有三宝,保而持之。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理身理国
2024-11-03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六十六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输归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矣。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谦为德柄,尊用弥光,以言谦下之,百姓欣戴,故处其上而人不以为重,以身退后之,百姓子来,故处其
2024-11-03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人君善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民,将导之以和,使归复於朴,令如愚耳。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君将明道以临下,下必役智以应上,智多则诈兴,是以难洽。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治国,智多必作法,法作则奸生,故是国之贼也。不以智治
2024-11-03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道德经注解热门文章
1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二十一
2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五十二
3
陈致虚《道德经转语》四十八
4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八十、八十一
5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经》七
6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十五
7
张其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8
李荣《道德真经注》二十三
9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四十一
10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十二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