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所谓仁爱,将万物当成草狗;圣人无所谓仁爱,将百姓当做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风箱吗?虽然虚空但不会穷尽,越抽动它的风量越大。话说多了,只会加速失败,不如守着虚静。
“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不是指天地和圣人不仁爱、不悯惜,而是指天地和圣人无所谓仁爱不仁爱,既不偏爱,也不厌恶。天地是公平的、公正的、平等的,无心于万物,任万物自然生灭。“以万物为刍狗”,把万物当做草狗,刍就是草,刍狗,用草扎成的狗,是用来祭祀神灵的。用的时候不怜惜、不偏爱,用了之后就扔掉了,但也并不是厌恶它、憎恨它,而是任它自生自灭。这句话是说天地宇宙自然是没有偏爱的,对谁都是公平的,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万事万物对谁都可能不平等,但天地是绝对公平的。这里从天地的自然而然、无为无造、不偏爱,推广到得道的人、圣人也应该自然无为,不偏爱,不要加上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要让百姓顺应自然之道、自作自息,按照自己的本性生生灭灭。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风箱吗?橐就是指风箱外面的箱子,龠是里面的送风管。风箱是用来鼓风的,中间是空的,靠龠管在里面抽动。天地就像中间空的箱子,里面充满了气那龠管是什么呢?古代有人认为就是“元气”。天地产生万物,孕化万物,就是靠元气的鼓动。其实人体也是一个风箱,也靠元气的鼓动,才得以生长。不仅人体的呼吸好比风箱的抽动,而且人体的精—气—神也都像风箱鼓风一样,要不停地升降出入,不断地吐故纳新,生命才能得以生生化育。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不愧是一位辩证法大师,他总是在正中看出反,在反中看出正。这里他又从天地形状的“虚”中看出天地作用的“实”,从天地的运动中看出天地能量的产生。天地的运动看似能量消耗、减少,其实能量反而越来越大,好比是风箱,越抽动风量越大。
“多言数穷”,意思就是一多说话就会加速你的穷尽,“数”通“迅速”的“速”,多说了反而伤元气,人就走到头了,加速你的死亡。马王堆帛书本作“多闻数穷”,“多闻”就是博学,老子认为越多学识反而越多困穷,问题就出在“多”字上,越想多就越没有,越少就越有收获。这一点和孔子不同,孔子主张多闻博学、闻一知十。为什么多闻博学反而加速困穷?老子的理由是多闻博学,不免于迷惑,“少则得,多则惑”。越简单越接近真理,越接近真理的东西越简单。所以老子强调要简单,要少,要虚静。“多言数穷”,是要人们少说话甚至不说,正如佛家所说的要戒妄语。“不如守中”,就是说不如守着中道。“道”不说话,保持虚静的状态,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尽,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从它那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四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