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二章

德玄 2024-12-23 19:45:1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如果都知道美好的东西之所以是美好的原因,这就是丑了;如果都知道善良的东西之所以是善良的原因,这就是不善良了。所以,有和无是相互生成的,难和易是相互完成的,长和短是相互形成的,高和低是相互包容的,音和声是相互和谐的,前和后是相互随从的。因此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实行的是“不言”的教育。万物兴起而不去加以主宰,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事业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0006.jpg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为什么知道了美就有了丑呢?为什么知道了善就有了恶呢?这是老子的智慧之处。人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原因,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原因,也就是已经起了分别心了就

不是玄同了,就已经离开了道的境界。道本来就是圆融的、不二的;世界自然状态本来就是清静的,是虚无的,包括无美丑、无善恶。美丑、善恶,只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所作的是非判断,是人为的生活态度。自然万物本身无所谓美丑、善恶,从更根本的层面上来说,从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上来说,是没有美丑、善恶之分的,它们是合为一体的,是玄同的。一到分出善恶、美丑就是道德境界了,这是第二位的,是人为的、后起的。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自然万物乃至人类自身作出善恶美丑的分别,从而好善恶恶、好美恶丑,为此而引起了世界的纷争。所以老子主张“绝仁弃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间本无所谓仁义,这是道的境界,所以不要分出善恶、美丑,不要起分别心,要回归天地自然境界,因为自然境界是混同的、玄同的,万物都是一回事,所以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本来的样子”,叫“本然”,也就是佛禅说的本来面目。

         在老子看来,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事物到达第二阶段“有”的阶段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美就没有丑了,没有善就没有恶了。这些概念都属于形而下的,是可以随着人们的心态、

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所谓纯粹的美的。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发誓要找一位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子然一身。有人问他:难道你就没有遇到过一位完美的值得你结婚的人吗?老先生说:有,可是她说她也在找一位完美的男子。可见现实中完美总是存在于普通、平凡之中的。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永恒的完美。

        形而上的“道”又化生出形而下的“器”,于是就形成这些互为对立的东西,这些东西同时也是变动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实际上都是后来人为分别的,在本然意义上,它们是混同的,是合一的,是圆融的。有和无是相互生成的,互不可缺,无是第一位的,有是第二位的,借用太极图就可以解释一切:有就是白的,无好比黑的,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是混同的、玄同的,不要分别,不要截然两半,一半白一半黑,那就错了。难和易是相互完成、相互形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互包容的,音和声是相互和谐的,音是指声音,声是指回声,前和后也是相互追随的,有前才有后,有后才有前,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有和无是相对的,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先和后都是相对的,又是相反的,在相对和相反的关系中呈现出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形成的。缺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相互对立的东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美可以变丑、善可以变恶。老子真是伟大,他从对立的事物中看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和西方人的传统思想是有区别的。西方人在对立中看出的是斗争,所以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老子在对立中看出的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进而形成“阴阳和谐”的思维方式。

         既然人世间的一切概念,如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人为设定的,都是后来有了价值判断、

道德伦理之后才形成的,那么在老子看来就应该要打破这种人为的、执著的设定,打破这种后天的价值判断。

        老子认为,正是这些后天人为的东西才造成人世间无休止的争论,甚至战争。所以老子接下来就主张要“处无为之事”,要“行不言之教”。什么叫“无为”?就是不要加上主观臆断地去“妄为”。什么叫“不言之教”?就是不要加上自己的言论去教育别人。因为语言是自己思维的外在表现,自己的思维如果陷入后天的价值判断就是主观臆断,何况语言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所以就有“词不达意”、“言多必失”的说法。人如果有了“二元对立”的矛盾思维方式,有了后天的伦理判断、价值判断,有了各种概念、名称,往往就会远离事实,不能准确地反映自然的、本质的东西。所以老子强调,不要人为,不要主观妄为,不要用语言、概念来教育别人。后人有一句话:“身教胜于言教。”就是源于此。

       所以,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采用的是“不言”的教导。“无为”就是老子的道的体现,第一位就是“无为”,第二位是“无不为”,也就是“有为”。所以做“无为”的事是符合道的。好多人以为老子是消极的,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无为”里实际上含有“有为”,这里的“无为”是不要乱作为的意思,不要硬为,不要违背“道”地去为,违背自然规律地去做。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事情确实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遭到了天谴。无为和自然是连在一起的,叫“自然无为”,“自然”我再说一遍,是指“本来的样子”。比如说水本来就是那么流的,你非要去拦一个大坝,改变了自然,这个是道家决不允许的,那就叫“妄为”。再比如说人活得好好的,你非要用高科技的东西改变生活,这个老子也是反对的,虽然这给人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实际上也是对“道”的否定。老子的思想,仔细看实际上是大生态的思想,是有道理的。老子为什么提出这种思想?因为在战国时期,都是在“妄为”,历代的帝王简直是太妄为了,所以老子所说的圣人和孔子所说的不是一回事,孔子所说的圣人,就是要讲仁义;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不要讲仁义,讲仁义是因为大道废了,才讲仁义,其实有了道,是不必要去讲仁义的,本来自然人,大家都不会去做不仁义的事,所以也就无所谓讲仁义了。圣人所做的教导,都是不言的,是不说的,“不言之教”这个太重要了,但是现在要达到“不言之教”太困难了,现在大家都在言说。“无为”、“不言”都是“道”的具体做法,老子的“道”本来就是说不出来的。你看释迦牟尼佛,要传法的时候,在灵山法会上,他不说话,举了一朵花,下面上千人都莫名其妙,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他明白了,所以释迦牟尼说,我有大法传给迦叶尊者,不立文字。禅宗第一祖后来是迦叶尊者,传到达摩祖师是第二十八祖,但是达摩祖师是中国东土禅宗的第一祖,到慧能是第六祖,是这么排的。后来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说不清的,叫“明心见性即可成佛,顿然开悟”啊,所以语言之类,说出来的东西就不符合道了。所以老子写《道德经》是被逼的,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真正的教育是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辞”马王堆帛书上写作“始”,可理解为主宰、创始。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的本体观,万物没有一个有形的主宰,不受神的主宰。老子的本体观,不同于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在基督教看来,世界是有一个主宰的,那就是上帝耶和华。上帝创造万物、统领万物,但在老子看来,万物是没有主宰的,要说有主宰,那也不是一个神,而是“道”,“道”是虚无的,没有具体的化身。老子不是一个神本体论者,而是一个道本体论者。

        “生而不有”,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没有最高的神来占有它。这个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比如说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人,为这个企业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了,但一定要注意,企业不是你的,你创造了它,但是不能占有它,占有它就违背了“道”。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事业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傲。天道就是这样,因为已过天命之年,我更能体会天道一定是公平的,得到什么一定会失去什么,这辈子不能实现的下辈子一定能实现,但我们现在是太不公平了,所以现在不缺儒家,而是缺道家。

       为什么我总说老子是伟大的“阴”谋家,你看他什么也不要,不辞、不有、不恃、不居、不为、不言,六个“不”,实际上老子这个人大大的厉害,大大的“狡猾”,这就叫大智慧啊!正因为他什么都不要,所以他才能达到什么都得到:“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去占有它,所以永远也离不开它;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所以《老子》这本书是给帝王看的,叫“南面之术”,而不是给下面臣子看的,因为他说“君无为而臣有为,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你不能有占有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诗经》里讲的,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你还去占有它干吗?企业也是这样,你是董事长,企业是你开创的,正因为你不占有它,你想的是全体员工,给全体员工以最大的利益,看起来你吃亏了,实际上员工就会竭尽全力为你的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最终它全是你的。从阴性人手,实际上达到了阳性的最高峰。所以不要说阴性思维是消极的思维,这是一种策略,当然,这种策略最后不是一种故意的,一种技巧、计谋,而是回归大道,回归自然。

       这里老子提出了我们人类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贡献的态度,即四个“不”不辞、不有、不恃、弗(不)居。老子肯定人们发挥“作”、“生”、“为”、“成”等创造力,创造出繁荣美好的自然与社会,但又强调不能去占有它、支配它。发挥人的创造力,目的不是为了去占有这些东西。大家可以想一想,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付出都是以回报、占有为目的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私的;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相合相聚为目的的,爱一个东西就想去占有它,拥有它,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这种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任何父母都不希望占有自己的儿女,而是希望子女到江湖中去闯荡,有一番作为。“道”生万物,就像父母生育孩子,它对万物有那么大的创造力,却能做到四个“不”,所以是多么伟大!那么,人创造了万物、人有了自己的工作,或是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就,比如说创立了一个企业,那是不是就应该拥有这个企业、或者占有这个企业,然后自己就骄傲自大了呢?这当然是不符合“道”的。作为一个圣人即有道的人,就应该是能创造它,使它有所作为,但却不去占有它,不去控制它。

        很多人都说老子是消极的,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以说老子是最积极的,看上去像是在用消极的方式,但却达到了一种积极的效果。比如说成功了但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这个功劳就不会失去。老子的目的正是为了不失去这个功劳,但是,却采用了一种相反的做法——不居功。这一点对于我们应该是有所启发的。我们现代人,大多数是要居功的,总觉得“我创造的就应该是我的”,“我办的企业就应该是我的”。越是想去占有它,就越是把它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执著地不想放手,结果呢,往往越是垮得快。因为你这样做,别人就永远有一种打工的心理,就不会有主人公的意识,人心就会慢慢散失。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