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章动静。知宗祖。
动则散而耗。静则聚而见。言语举动则耗。心意驰动则耗。耗则外散。外散神不宁。气不结。神气宁结。无他心安意定也。安定。中宫见。神室开。此时纔为真动。本于静也。静者。气反而通。反者。反心之不明。反性之不识。反口之不知味。反目之不知色。反鼻之不闻香臭。反耳之不辨声之高低。反手不能取。足不能履。反五脏化而不生。反不知嘻笑言谈。反不识父母。惟有活活泼泼。一团和气。灵性存于中。如此方为反也。如婴儿在腹。不知天日真阴真阳。听他循环于虚无之中。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五官六腑。无不通彻。皆因静中动也。动亦不知动之所以然。恍恍惚惚之间耳。谓之反者。
道之动。心冺意絶。含光于内。谓之柔。柔和于我神宁气定。若似乎无作。又若尸同。弱之无闲。时时如是。久则合大道之用。天之真性。结于虚空。人之真性。凝于虚无。道之真性。入于无。无存于空空。合于玄玄。此为道之用。
天不言不动。从空中而生真动。此天之反也。人神安气和。从虚中而生真动。此人之反也。能反者弱成。造化循环于中。五行周流于内。阴阳凝结而成一。则天下万物。无不感阴阳之气而生。言其窍窍通彻。处处空灵。诸气朝宗。而环抱于中。此有也。此生也。有生必有化。从生而反化。从有而入无。
世人只知有生有。偏见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也。殊不知万物。生于土。而反化于土。归土者有二。枯朽而归者。润泽而归者。枯朽者。入于无何有之乡。为鬼耳。润泽者。归于虚灵不昧之地。为仙耳。学道无他。无中下手有中得。得后不知有形迹。惟有空中成大窍。清虚天半悬月窟。此是有中无也。无合于天。而性光同月。虚合于气而命蒂同日。日月环抱。而为太极。此人之无中有也。道凝虚中之象也。命尽而性存。光华烛于周身。辉于内外。打成一片。虚光而入于无极。此有中无也。学道岂易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5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吕祖《道德经》释义第三十九章
下一篇: 吕祖《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