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虽然变化万端,归纳起来不外乎拳法、劲法、息法、心法,太极拳拳法密码是骨架平衡,人体骨架结构保持平衡,太极拳才能得中、守中
太极拳在骨架系统中求平衡,叫太极拳拳法,也叫接骨斗榫。人体有206块骨骼,通过关节连成骨架。人体盆骨、脊柱、胸骨构成的躯干骨架可以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统,其中,命门为原点,两肾连线为水平轴,会阴与百汇连线为竖向轴,肚脐与命门连线为纵向轴。太极拳拳法就是在没有肌肉力的作用下,保持躯干骨架以命门为中心原点,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结构平衡,上、下肢是系在躯干上的骨架,下肢起支撑作用,上肢起表达拳法作用。
骨架平衡原理可以帮助理解“太极拳十要”。一要“虚灵顶劲”,是以命门为中心原点,保持躯干上部分颈、胸、腰椎与躯干下部分骶骨和骨盘垂直竖向平衡,就是要求骶骨和骨盆的沉劲与脊柱颈、胸、腰段的领劲相等,沉劲越大,领劲越足,沉劲和领劲是一对对立统一两面,需要平衡,所以才有虚灵顶劲身法。二要“含胸拔背”,是以脊柱为垂直竖轴,胸骨与肋骨前后对拔平衡,所以,含胸拔背是胸骨前张,肋骨连接脊柱的肋硬骨后拔,达到扩张胸廓、增加心肺活动空间效果。三要“松腰”,是以命门为中心原点,脊柱腰椎部分与脊柱骶、尾骨部分上下对拔平衡、腰部丹田后靠、骨盆前裹形成腰部前后、左右对拔平衡。四要“分虚实”,是以命门为中心原点,上下、左右、前后,一半虚、一半实。五要“沉肩坠肘”,是保持手臂与肩胛骨平衡,沉肩是由于卸甲让肩胛骨下沉,压迫肩下沉,肩下沉必带动肘上翘,为保持平衡必须坠肘。七要“上下相随”,是以命门为中心原点,人体垂直上下保持平衡。六要“用意不用力”,八要“内外相合”,九要“相连不断”,十要“动中求静”。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用太极拳劲力、气息、心神等其它密码加以分析揭秘。
太极拳拳法核心是身体骨架结构的平衡,太极拳劲法核心是力与力的平衡,太极拳息法核心是呼与吸的平衡,太极拳心法核心是身心平衡。结构平衡得中,力的平衡生劲,劲的平衡有气,气的平衡有灵。太极拳就是在骨骼结构、劲力、呼吸、身心这四个系统中保持平衡。
太极拳要求腰胯中正,强调的是外三合,外三合的核心是肩胯相合,它是保证维系骨架结构完整运作的关键,简单理解就是打拳的时候,肩胯随拳架运转。
肩胯相合操作的关键在腹股沟运转,也就是股骨头的运转带动腰胯的运转。所谓腹股沟是连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由于离外生殖器很近,常常被人们称为隐私部位。所谓股骨头就是支撑身体上半部分的两根骨头,具体位置在骨盆下方,骨盆那里一边一个髋臼,两个股骨头正好和髋臼配合,起到支撑上体的作用。如果从外面看就是在臀部的后下方。股骨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股骨头更为重要,人的直立行走、活动、劳动都依靠股骨头的支撑。所以股骨头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因为胯就坐在股骨头的上面。换就话说你感觉到股骨头的运转了,你的肩胯相合就做的有点意思了。有了肩胯相合,手脚、肘膝的相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了解了腹股沟,了解了股骨头的运转,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膝关节的运动功能、踝关节的旋转功能。
人类在进化之前也是爬行动物,后腿双胯与前腿双肩如同四柱支撑身体,前后协调一致。人类站立之后松腰坐胯,尾闾与腰连结成直线,垂直地面,逐步形成运动一致的整体。
习练太极拳核心是背肌、腹肌在运转中不紧张,这就避免了背肌、腹肌对骨骼结构的牵扯。这样才有真正的骨节结构自身的稳定,实现骨骼结构的立身中正。从这点上说修炼骨架是太极拳修炼的关键。
总之,太极拳的运转关键在下盘。核心就两个字是腰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594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极的五心是指哪五心?
下一篇: 太极拳里讲的尾闾是哪里?如何松尾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