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茶器

谢恒:忽略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这是一种伤害

品茶 2023-05-04 00:29:57

谢恒:忽略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这是一种伤害

一件刻饰残粘的仿青铜器造型紫陶花插,在温柔灯光浸润下,周身洋溢着神秘的幽莹。陶上残贴似从远古寻得,贴中文字古拙天然,其魅力似乎已不在文字的内涵,而只是灵动的笔墨情韵。

艺术重感觉不重准确,艺术不应只有单一固定的评价标准,紫陶中凝聚的文化内涵文化品味,当由有心人放飞自己的思绪去亲身感受具象处,可由器表文字、绘画咀嚼其用笔、意境、风格、画品、人品,由此及彼地领略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从生活陶跳跃到文化陶,建水紫陶完成了蜕变。

每一种文化的浸润,都会使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壮大一分,深厚一分,丰满一分。山水画,让建水紫陶多了一份意境;花草虫鸟,让建水紫陶多了一丝娇艳一丝灵动;书法诗词,让建水紫陶多了一份底蕴。

这么多文化元素的植入,让建水紫陶的艺术高度有了无限可能,也让建水紫陶的文化属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其中根本性的功不可没的当属建水紫陶的工艺,为多种文化的汇入提供了契机,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作为文化之间的载体,建水紫陶重新唤醒了文化活性,另一方面,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建水紫陶上的呈现,让世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建水紫陶。

现在的建水紫陶,贵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然而认可或知晓的并不多。犹如一个外来者,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从远方而来,也看到了他华丽的外表,却不知道他的内涵、脾气及秉性,于是大家漠然以对,匆匆而过。

我想,这其中有一半原因,来自于对工艺的模糊不清及知之甚少。

如谢恒老师所说,要想让外界了解它,就必须了解它的制作工艺,必须对工艺与艺术价值有一定的认知。而有一些人,对谁是名家,谁的作品好,也不懂,只要是他们的都买来,当热度淡下来,就不喜欢了,这对建水紫陶来说是一种伤害。

总的来说,工艺的独特性,让文化有了落墨的可能,而落墨后的文化,会呈现出一种反哺属性,极大程度上拔高建水紫陶的市场价值及艺术价值。

只有充分了解了两者,无论是匠人还是陶友,也才能真正看清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同时,以此展开的大力宣传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云南陶艺家谢恒简介

谢恒,男,现任建水县人民政府副调研究员;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主席;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分会理事;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红河学院特聘教授;云南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艺美术系列高评委委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卷》“建水紫陶”章节的特约撰稿人;建水紫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撰稿人;云南首届“陶醉中华彩云之陶”艺术节“宜兴紫砂与建水紫陶对话”高峰论坛建水紫陶的主讲人。1957年8月出生于云南建水,祖籍广东大埔。壹九七六年参加工作,曾任建水县食品公司职工、建水县百货公司经理、建水县商业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建水县体改委副主任、建水县文联主席、建水县人民政府副调研员等职。

怎样区分建水紫陶机制壶和手工壶?

你好!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文化价值、工艺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做个简单答复: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

书画刻填是建水紫陶最为独特的工艺之一,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因为器形不同,从坯子到粘接,在到书、画、刻、填,需要在不同的形状上创作,这样就不可能做到用机器完成,必定是工匠门一笔一笔、一刀一刀去雕琢。正也是这样的全手工工艺和精巧的创作才能体现紫陶的特点和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

建水紫陶在古代没有官窑,地处我国西南一带,受体制和地域等多种因素束缚建水紫陶早年被遗忘在了滇南的边缴之地。落后的经济,不发达的交通,影响了建水紫陶对外界的传播和认知度,需求量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没有需求就没有大规模生产。虽然同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但是知名度一直较低,无官窑,只有民窑,到目前为止很多还是以小规模陶厂和作坊为主。

从工艺的角度:

建水紫陶壶泥料手感较为细柔,目数为200-350,泥料细腻,成型不易,机器很难直接成型,需要靠全手工拉胚才能成型,同一个器形的紫陶器皿烧制前和烧制后的收缩比可以高达15—20%,而且不同的器皿收缩不尽相同,这就是影响紫陶成品率的主要原因。

建水紫陶泥料要晾干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用于拉坯,揉泥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让泥料的干湿度均匀。过程中泥料会经常暴露在空气中,其泥料的表面和中心的水分含量就会不一样。如果直接将泥料浇铸或者倒模压制成陶坯,陶坯各个部位的干湿度就会不同,烧制时收缩程度就有差异,进而导致坯体被收缩撕裂。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因素让紫陶作品成为了陶艺匠人们的手作,也正是因为紫陶是陶艺匠人门双手制作而成,紫陶才有了他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广西钦州坭兴陶和云南建水紫陶哪个文化含量高?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与不同倒是可以有区别。

钦州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

千百多年的陶艺文化,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独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窑变”艺术中国一绝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

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窑变艺术陶。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

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紫陶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  建水紫陶.

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

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 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建水陶产品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其产品主要有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乐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种,深受人们喜爱。  

其特点表现在:

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2、建水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清以来,建水的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

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才使建水陶成为集实用  建水紫陶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荣登大雅之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