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南茗佳人
宜兴紫砂壶自古以来就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很多壶友和茶友的喜爱与好评,也成为泡茶的首选茶具,那么为何都说紫砂壶能助茶呢?下面就为大家来说说。
所谓的紫砂壶能助茶,其实就是指宜兴紫砂壶的宜茶性,正是紫砂壶的这个特点使得宜兴紫砂壶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壶友和茶友泡茶的首选。
宜兴紫砂壶有着高致密度的多孔状结构,具有较强的吸咐力,对茶而言,可聚香不散,所以泡茶可保持茶的原汁原味。其透气性强,能让茶叶不易霉馊变质,拥有更长久的保存时间。
另外,紫砂壶能助茶最主要还体现在紫砂泥优秀的特性,在保温的同时也不会烫手,时间久了壶体会显现出更加温润的质感,正是这些独特的品质让紫砂壶具有助茶这个其他茶具无法比拟的功能。
泡茶一般瓷质以盖碗为主,紫砂以壶为主。相对来说瓷器的发展历史比紫砂的长,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喜欢用紫砂壶泡茶呢?
宜兴紫砂是中国独有的矿产资源,又称“五色土”,深藏于山腹地层中,是天然的陶土。紫砂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紫砂壶泡茶有诸多的好处。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是以泡茶,色香味皆蕴。”——文震亨《长物志》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
紫砂壶有着其他茶器所没有的一大特质: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高。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
紫砂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吸收茶汁,长久使用内壁会积聚“茶锈”,以至于空壶里注入沸水就会茶香氤氲。由于紫砂壶这一独特性,用来冲泡一款茶叶效果会更好,避免出现杂味。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
紫砂壶泡茶不易霉馊变质,夏天也是如此。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即刻元气满满,泡茶仍是原味。
三、紫砂壶耐热性能好
紫砂壶的膨胀系数比瓷壶高一些,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在寒冬腊月里,壶内注入沸水也不会因为温度突变而破裂。且砂质有缓慢的传热性,在加上胎体比较厚,用来泡茶不容易烫手。
四、紫砂壶经久耐用
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五、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紫砂壶的泥色还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六、补充身体的微量元素
《神农本草经》注“五色石脂,生南山之阳山谷中。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此处的五色石脂即指五色土。
科学研究发现,紫砂壶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紫砂富含天然铁质,有调节人体内分泌及血脂、血糖、胆固醇含量,降肝火,帮助胃功能过滤尿毒等功效。而茶叶中本身就含有大量保健因子能控制糖份被身体吸收,紫砂壶则是将茶的这一好处发挥到极致。
当然,紫砂壶除了泡茶,还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在今天,紫砂壶的千姿百态已经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与诗、书、画、时尚都融为一体。也会作为某个时间段、特定事件的艺术纪念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壶好茶,约上三五好友,谈天说地,这就是最为惬意的生活。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陈壶归结起来宜兴紫砂壶泡茶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具本身所带的异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第二、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当即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刷,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渗出性差,其凝结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轻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而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因此用宜兴茶壶注汤,不仅醇厚芬芳,而且不易发馊;
第三、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蕴蓄“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第四、冷热急变机能好,寒冬尾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开裂。
第五、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摩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2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具的演变发展
下一篇: 云南建水紫陶制作名家推介:马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