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茶器

名家新作|少石建水陶壶新作赏鉴

品茶 2023-05-03 06:16:40

名家新作|少石建水陶壶新作赏鉴

图为:少石建水陶壶新作

编者按:对于刚认识云南建水紫陶的陶友,关心得最多的问题,诸如“建水紫陶价格大概价位、云南建水紫陶价格”“建水紫陶图片及价格”“云南建水紫陶名师排名”“紫陶茶具”等相关问题。我们在此梳理了给予新陶友正确认识云南建水紫陶知识。

少石建水陶壶新作赏鉴

少石简介:段栗(1971~ ),字少石,重庆人,现定居建水,2009年创办了“力耕陶园”。将所学之书法、绘画、篆刻与建水陶传统刻填装饰技法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陶器装饰形式语言。2012年荣获“第六届向逢春杯”装饰银奖。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整理编辑,图源于陶韵文化,仅作交流,不代表任何购买建议。

建水紫陶壶适合泡什么茶 建水紫陶壶适合泡哪些茶

1、建水紫陶壶适合泡半发酵茶,或者是全发酵茶,如黑茶,普洱茶,白茶,红茶等。

2、建水紫陶具有独特的透气性能,耐酸,耐温,透气,防潮,保温久等优点。

3、用紫陶壶泡茶,茶味纯正聚香,不变味。

4、紫陶壶含有多种矿物质,含铁量高,可以补充人体铁元素,紫陶泥料来源于建水五色陶土泥料健康安全,使用建水紫陶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紫陶拒热效果佳,适合沏高温茶,熟茶。

5、建水紫陶具有欣赏性,壶胚体经过书画的装饰,无釉磨光工艺打磨,工艺独特,既可欣赏,也可以是使用的茶具。

广西钦州坭兴陶和云南建水紫陶哪个文化含量高?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与不同倒是可以有区别。

钦州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

千百多年的陶艺文化,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独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窑变”艺术中国一绝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

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窑变艺术陶。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

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紫陶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  建水紫陶.

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

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 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建水陶产品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其产品主要有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乐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种,深受人们喜爱。  

其特点表现在:

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2、建水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清以来,建水的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为纸,尽情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

陶坯落墨后,艺人们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才使建水陶成为集实用  建水紫陶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的高贵、典雅的艺术品而荣登大雅之堂。

怎样辨别真假紫砂壶?如何区分化工壶、陶壶、瓷胡、宜兴紫砂胡。我想买一把真正的宜兴紫砂壶,自泡茶喝。

由于宜兴紫砂壶特殊的材质,使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2.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3.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
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5.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宜兴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窑烧造不易变形,所以成型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器形,使紫砂器的花货、筋纹的造型能自成体系
8.独特的透气性能。所制的花盆透气不透水,栽培花木极易成活,不容易烂根。另外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自明末以来,由于有关紫砂壶的著述和文献比较稀少,加之地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墓的器物少之又少,所以给鉴别紫砂壶的真伪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明代中期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到落款刻字,这些步骤全由一人操作,其造型设计也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做,是完全“各自为政”式的独立经营,是纯粹个体作坊式的民间艺术生产。历代的名家作品在当时就有仿制,在这一点上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同时代的仿品我们很难区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紫砂界的高手都被聘往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精心仿制,烧制出了难以统计的仿名家款作品。这些仿品水平极高,与原作相比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这部分作品现遗存至今,给我们今天的鉴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近几十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结合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证,对于紫砂壶制作年代的鉴定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基本上可以根据砂质、颜色、加工手法、造型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会有很大的差距。
明清两代紫砂壶的生产完全是家庭式的作坊制,器物侧重反映的是紫砂
南瓜壶 (2张)
艺人的个人风格,或规矩严谨,或粗放豪迈,或素面素心,或装饰华丽。“自古茗壶似名人”是说壶的风格与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各有千秋,而绝不雷同。艺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展示出个性风采。各具特色就形成了同一个时代个性之间的极大差异。紫砂壶的鉴定则还处在摸索探求阶段,大体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二)、紫砂壶的工艺性
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泥:
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差异,与其使用的功能无关。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著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功:
是指壶艺的功能美,有别于实用功能的诉求点。这些年来大陆市场逐渐开放,台商大举介入紫砂市场,遂使砂壶市场益形蓬勃发展,砂壶产品屡有新作问世。只是紫砂艺人创新作品,徒讲造型的形式美,却忽视了功能为用的美。盖有些艺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砂壶功能的发挥,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过程,有的砂壶已然出现「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按台湾家庭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聚饮,宜采用容量 350毫升为佳,无论手拿手提都只需举手之劳,所以人称“一手壶”。
形:
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其间蕴藏了丰富多采的完美器形,汇集了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为佳,则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难论定。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考量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
款:
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监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造型
对于紫砂壶的鉴定,首先要明确各个时期砂壶造型的特点,以及演变发展的规律。其造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带装饰的光货,这是最见设计者工夫的作品。第二类是仿动物、植物的花货。第三类是筋纹造型,其特点是在光货的基础上出有各式的棱角,多在嘴和把手处出筋。紫砂壶的造型明代的式样较少,多为圆形、筋纹形风格古拙、圆浑。壶体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软提之分,无足宽平底,光素而少华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砂壶造型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另外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 的砂壶造型、款识增多,附加的装饰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创新。
胎质
紫砂壶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5-30目,而清中期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是泥料的精炼程度)。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此壶的泥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泥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类一同入窑烧制,所以壶身局部都沾有少量的釉泪。明代制壶的泥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物表很粗糙。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竹壶 (2张)
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我们对于泥料辨认,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另外,从泥色上也有区别。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大红袍),而清代的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以后,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这也是我们鉴别工作当中鉴别时代远近的一种辅助手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7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