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重发酵和轻发酵是指后期加工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普洱茶的重发酵需要在湿堆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时间长,常规为45天以上,茶叶会出现发黑、红褐色,并且有“陈味”,口感醇厚。而轻发酵则需要干堆,时间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茶叶颜色较浅,带有青香和清爽的口感。普洱茶的发酵程度不同,口感和品质也会有所区别。
一:普洱茶重发酵和轻发酵区别
没有更好的茶,只有合适自己的茶。二:普洱茶轻发酵中发酵重发酵
后发酵茶与全发酵茶两者的区别在于:全发酵茶是在茶叶干燥之前完成发酵(接近100%);后发酵茶是在茶叶干燥之后还持续发酵。
后发酵有的是自然发酵(生普洱茶),有些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
需要注意:有的茶在干燥工艺进行之前即有发酵过程发生,即制前发酵,比如安化黑茶的湿坯渥堆,比如普洱茶摊凉和揉捻过程中的意外发酵,但制前发酵只是部分发酵,其茶品大部分的发酵在干燥结束之后的后期完成,所以是后发酵而不是全发酵。
三:评论普洱熟茶重发酵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近日,有多位茶友通过懂茶帝
这一问一答的专业性也忒强了,干货实在太多,小懂都不知道提炼哪个点来做标题了,一起来看看吧!
茶友“葫芦哥”:有的六七级料发酵后的熟普,叶底深褐色,有润度,但叶片和茎却一捏成泥(2014年的),这种叶底成泥的现象好吗?嫩度高的料或年份长的熟普叶底一捏成泥是否正常呢?
邓爱军:在发酵中,级别越高,越不容易发酵,比如全部都是一芽一叶,肯定要比一芽两叶难熟。如果全部都是芽头,发酵期更长,如果发酵给水较多,翻堆时间间距过长,温度又低,会导致叶底呈泥状。如果给水过多,发酵温度过高,会导致碳化,叶梗较硬、较脆,没有韧性。
邓爱军:只有发酵严谨,叶底才会呈韧性状态。一款上好的熟茶,叶底必须具有一定的柔韧度。泥状和碳化都是发酵不够严谨导致的。在低温状态下发酵,给水是关键,需要多次给水。
茶友“小羡”:叶底有韧性的熟普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最后(比如15年后)还能保持它的韧性吗?
邓爱军:韧性会在后期转化过程中弱化的。越是优质的春茶,发酵后韧性越强。前提是发酵严谨。
茶友“葫芦哥”:我喝过一款2005年的轻发酵熟普茶砖,料碎级别低,汤色酒红,不厚,香不持久,棕色叶底,细看叶底除了捏成泥还有老梗呈纤维状,很硬。我的理解是雨水料对吗?
邓爱军:是的!雨水茶发酵要么硬,要么泥状,有时候会出现在同一批发酵茶中,茶梗发硬,叶片呈泥状。
茶友“TT小人”:我理解的,雨水料得重发酵才对啊。雨水茶本来没啥滋味,发酵过度点能醇厚点吗?
邓爱军:发酵中的给水度、发酵温度,是根据茶叶的级别和韧性来斟酌的,每一款茶的发酵都要微调,春茶和雨水发酵中会有区别。雨水茶内涵物质偏低,发酵过重会导致内涵物质更少,茶汤更薄。
邓爱军:聪明的人都会明白,那些轻发酵的熟茶,多数的原因是由于内涵物质偏低,也就是说,雨水茶才会侧重于轻发酵,当然,这是大多数情况,也有优秀茶质偏轻发酵的!
茶友“小羡”:大树和小树茶的发酵不一样吗?
邓爱军:小树和大树发酵也会有区别的。发酵犹如炒菜,不同季节的菜不同的炒法。发酵熟茶中,发酵温度和给水度是关键。不懂得控制发酵温度和给水量,那就不算好的发酵师。
茶友“胖仔妈”:高品质普洱茶熟茶有没有可能轻发酵呢?
邓爱军:大家都知道,茶厂、茶商的经营模式就是资金快速回笼,如果高品质茶轻发酵,那么转化到适口性需要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压在自己手里的时间会更长,不利于茶厂的资金回笼。但是玩家级的除外,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更佳的品质,不在乎资金的问题,只在乎品质。
亲,看完对话都记住了吗?是不是知识点太多,有一种凌乱的赶脚?小懂也是梳理了半天才缓过来,看来有必要留着以后慢慢消化了,嘿嘿!
相关阅读:(点击红色标题可查看原文)
1、补水发酵的普洱熟茶是什么样的?
2、标准的前发酵普洱茶有什么特征?
3、普洱茶渥堆发酵,会产生杂菌吗?
4、超市卖的熟普竟然700多元一斤!从叶底能看出熟普发酵是否失败?
(本文由“懂茶帝”独家原创,如需
懂茶帝,最懂茶的人为您答疑,可添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30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96紫大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