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西湖龙井的发展历史简介

品茶 2023-12-02 16:10:12

西湖龙井,中国绿茶的代表之一,享有盛誉于世。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200多年前。据传言,这一名扬天下的茶叶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就已经出现,并迅速成为贡品和皇家茶。相传,龙井茶得名于西湖灵隐寺旁的龙井村。由于其珍贵且独特的品质,龙井茶逐渐走向世界,受到国内外茶客的热爱。如今,西湖龙井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叶品牌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还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湖龙井茶之所以成为名扬天下的名优绿茶,不仅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

杭州产茶的历史,根据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相传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而杭州产茶最早有文字记载,要从陆羽的《茶经》说起,陆羽在茶经中提到“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并把这两所寺庙所产的茶定位全国名茶。由此可以看出,寺庙里的僧人算是最早开始种茶的人群。

因为佛教认为,喝茶可以促进消化,帮助人提神静心。当然,现在根据科学研究,我们知道是因为茶叶里富含的咖啡碱等成分,能够帮助人保持兴奋,尤其是对于要长期参禅打坐,容易瞌睡的僧人来说。所以僧人也讲究“茶禅一味”,表明修佛跟喝茶是密不可分的。

不过“龙井茶”的名号真正开始出现,要从宋代开始。相传北宋年间,高僧辩才把天竺灵隐的茶树移植到了老龙井、狮子峰一带。而在宋代,很多文人都喜欢去寺庙和高僧一起品茶论禅,而辩才就和苏东坡、秦观、赵抃等文人交往甚密。

也是借由这些文人对龙井茶的宣扬加持,龙井茶由此开始从寺庙里僧人栽种的普通饮品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由此 “西湖龙井”这一文化名片开始被打响起来。而也是从宋代开始,已经有了西湖核心产区的概念,灵隐 、上下天竺出产的香林、宝云、白云、垂云茶都曾盛极一时。

当然,所谓表里合一,如果说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西湖龙井茶的“里”的话,那么西湖龙井茶的“表”,也就是它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型,则是从明清时期才真正奠定,而也是从明代开始,真正意义上现代人定义下的龙井茶才正是诞生。

在唐宋时期,主流的制茶方式是用蒸青工艺把茶叶制成团饼茶。而到了明代,朱元璋觉得制作团饼茶的工序过于繁琐、劳民伤财,而且反复榨汁,把茶叶本身的味道给破坏了。于是便推行了“废团改散”的政令,就是拿直接用开水冲泡的散状条形茶,代替原来的团饼茶。废团改散的风气,先从进贡给皇帝的贡茶开始,再潜移默化影响到民间,由此散茶瀹饮法成为了主流的饮茶方式。

那么西湖龙井茶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在于其独特创新的炒茶工艺。明代开始,随着锅炒技术的普及. 炒青技术取代了以往的采摘后先蒸熟的步骤,直接用热锅手炒杀青的方式来制作龙井茶。

像明代文人许次纾额作品《茶疏》里也有所记载”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表明了西湖龙井的独特香味需要通过炒制才能散发出来。

而这种茶叶通过锅炒加热释放出的类似于豆香板栗香的独特香味,其背后原理也叫作“美拉德反应”,指的是茶叶在高温作用下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氨基酸互相之间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像大家平常闻烤肉觉得特别香,也是类似于这种反应。

由此在明代,西湖核心产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到万历年间已经是“北山西溪,具充龙井”。而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进一步名扬天下,成为全国都能数得上号的名茶,这离不开乾隆皇帝的推动。

乾隆曾经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产区,还亲笔御封了18棵御茶。现在这18棵御茶树还保留在龙井村、当然,不管这18棵御茶是不是真的当年流传来下的,其价值都非常之高,曾经拍卖出一斤70多万的天价,可见名人效应的加持有多大。

作为名茶翘楚,西湖龙井从民国时期的世博会、西博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名茶评比、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也是屡获国内外大奖,享誉国内外,被称为“绿茶皇后”。它的地位就如同它所在的这座城市一样,不可撼动。(图文网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8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